低分子肝素在血液滤过透析中给药途径的探讨

2015-01-25 07:56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组滤器肝素

李 慧

(山东省陵县人民医院血透科,山东 德州 253500)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滤过透析中给药途径的探讨

李 慧

(山东省陵县人民医院血透科,山东 德州 253500)

目的观察在血液滤过透析中,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经动脉端及静脉端两种给药途径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透析管路静脉端(滤器后)给药组和动脉端(滤器前)给药组,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静脉端给药组2、4 h时低分子肝素浓度高于动脉端给药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治疗前和给药2 h以及4 hAPTT滤器残留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的凝血情况和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端给药在减少低分子肝素剂量下仍能够达到同样的抗凝效果,并且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液滤过透析;低分子肝素;给药途径

目前,由于低分子肝素在抗凝过程中出血发生率低,半衰期长和较高的生物效应,在血液透析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低分子肝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5000 Da,血液滤过透析对大中分子的清除高于血液透析[1]。故血液滤过透析治疗中滤器对低分子肝素有一定的清除。对于经动脉端给药(滤器前)或静脉端给药(滤器后)是否会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操作中给药途径没有明确的指定。本文观察40例血液滤过透析患者,分别经过动脉端和静脉端给药,观察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低分子肝素的清除是否有差异及对抗凝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40例均为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0例,年龄37~74岁,平均(57.8±10.3)岁。干体质量为(57.9±10.4)kg。

1.2 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透析管路静脉端(滤器后)给药组18例,另一组为动脉端(滤器前)给药组22例。均进行血液滤过透析,滤器为FX60,聚醚砜膜,膜面积1.4 m2(费森尤斯公司),透析机为费森4008S(Fresenius公司)。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血流量220~250 mL,透析液流量500 mL/min,置换液量20 L。在治疗开始前给予尤尼舒1 mL(含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之后不追加。并测定两组治疗2、4 h的低分子肝素浓度和APTT,并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滤器凝血情况,进行卡方检验。记录不同给药途径抗凝在血液透析滤过后穿刺点压迫时间。

2 结 果

2.1 不同给药途径对低分子肝素浓度和APTT的影响:静脉端给药组2 h后低分子肝素浓度为(0.328±0.168)U/mL,动脉端给药组为(0.105 ±0.045)U/mL,静脉端给药组4 h后低分子肝素浓度为(0.238± 0.141)U/mL,动脉端给药组为(0.077±0.057)U/mL,静脉端给药组2、4 h后低分子肝素浓度高于动脉端给药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端给药组治疗前APTT为(35.60±5.67)s,治疗后2 h为(46.28±10.03)s,4 h为(39.28±7.56)s;动脉端给药组治疗前APTT为(32.67±5.17)s,治疗后2 h为(45.96±10.11)s,4 h为(39.50±8.8)s,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给药2 h以及4 hAPTT滤器残留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动脉端给药组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内有凝血的4例,静脉端给药组有1例滤器内有残留血。其余均无残留血,回血干净彻底。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穿刺点压迫时间分析: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均为40~90 min,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无出血倾向。

3 讨 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保证血液滤过透析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低分子肝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5000 Da,其中尤尼舒平均相对分子质量<8000 Da。由于血液滤过透析通过对流作用可较好的清除中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当低分子肝素经过滤器时,滤器不可避免的对低分子肝素有一定程度的清除,这种清除作用是否会对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产生影响,护士在操作中对应该从动脉端给药还是从静脉端给药尚无统一认识[2]。

通过对40例血液滤过透析患者分别从透析管路的静脉端和动脉端给予速避宁进行抗凝,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随着血液滤过透析的进行,低分子肝素浓度均逐渐下降,其中动脉端给药组低分子肝素浓度明显低于静脉端给药组。说明血液滤过透析确实对低分子肝素有清除作用,低分子肝素静脉端给药较动脉端给药损失少。从反应抗凝效果的APTT结果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4 h均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组滤器的凝血情况和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均无差异。

4 结 论

因此我们认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滤过透析的应用中,静脉端给药时滤器对低分子肝素的清除少于动脉端给药。但无论哪种方式给药均能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保证血液滤过透析的顺利进行[3]。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建议护士可在操作中从静脉端给药,可在减少低分子肝素剂量的情况下达到同样的抗凝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刘英洁,李春梅,常秀侠.低分子肝素不同途径应用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4):120-122.

[2]吴华,陆秋莲,彭晋红.低分子肝素动脉端给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9):75-76.

[3]游晓琳.低分子肝素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J].当代医学,2013,18(20):43-44.

R459.5

B

1671-8194(2015)01-0205-01

猜你喜欢
药组滤器肝素
盐酸羟考酮在大鼠胃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评价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花粉过滤器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