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林地主要害鼠的生活习性及综合治理措施

2015-01-25 12:59兰涛宋学慧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1期
关键词:柞水县鼠类灭鼠

兰涛,宋学慧

(1.陕西省柞水县九间房林场,陕西柞水711400;2.陕西省柞水县林业站)

柞水县林地主要害鼠的生活习性及综合治理措施

兰涛1,宋学慧2

(1.陕西省柞水县九间房林场,陕西柞水711400;2.陕西省柞水县林业站)

以柞水县林地主要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了林地主要害鼠的综合治理措施。

林地害鼠;生活习性;综合治理

近年来,柞水县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木大面积栽植,鼠害日趋猖獗,已成为影响柞水县林地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我们根据多年治理实践与观察,现将柞水县林地主要害鼠生活习性及综合治理措施总结如后。

1 害鼠的种类及危害症状

危害林木的害鼠种类很多,分布很广,危害的树种、部位又因鼠种、地区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柞水县林地主要是鼢鼠和鼠兔,鼢鼠以啃食林木幼苗的根茎为主,将地径以下主侧根1次或多次逐个咬断,造成苗木秃根,引起死亡。鼠兔主要取食苗木地径以上10~20cm处的树皮,将树皮环剥一圈,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危害果实的害鼠主要有田鼠和家鼠,田鼠是1种地面鼠,在果子成熟前20~30d时,田鼠爬上果树啃食果实,啃食量仅占果实重量的5%左右,果实危害率占整个挂果量的3%~6%;家鼠主要危害贮藏的果实,使果品的商品率严重下降,经济损失不可低估。因此,经常造成大面积新造幼林死亡,导致果实欠收,成为影响林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2 主要害鼠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柞水县林地的害鼠种类很多,其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因鼠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有的终年营地下生活,其生活习性比较复杂。现以鼢鼠为例,它是一种终年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它的取食、繁殖、防御等一切生活均在洞道内进行,所以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鼢鼠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物,食性很杂,适应性强,在其栖居地几乎不受作物品种的限制,碰到什么就吃什么。主要啃食植物根茎,有时也吃植物的叶、花以及昆虫(主要是地下害虫)等。在1年之中,鼢鼠除冬季少活动外,其余季节均有危害,尤以春秋活动为频繁。经过冬,洞内贮存的食物被吃光,急于求食,清明后转到林间啃食播下的种子,夏季拉食苗子,形成大量缺苗现象。鼢鼠不冬眠,秋季昼夜不停地给冬季贮备食物。鼢鼠1天之中,以早上、午间、晚上活动最为盛,小雨、阴天几乎全天活动,雨后活动尤烈。晴天和刮风天不常活动。因此,湿润的土壤和凉爽的气候最适宜其生活。鼢鼠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够觉察到地面上的一切活动,包括微动或很轻的脚步声。鼢鼠有封洞的习性,当洞被掘开时,它一定会出来推土堵洞,似以此进行防御。鼢鼠有一双坚硬锐利的前爪,适于掘土打洞。打洞时用前爪左右急速扒土,嘴唇向上拱土,碰到树根就用发达的门齿咬断,后肢及爪向后蹬土。每扒一段,转身把土送到洞外,以利于洞内爬行。所以,在它活动的地面上,每隔1~2m或3~4m便有1个土丘。每年繁殖2次,每次1~4胎,每年的3~9月为繁殖期,以3~6月为盛期。鼢鼠的洞穴通常由洞口、洞道、窝室、贮粮室和粪洞等组成。除繁殖季节外,雌雄各居一洞,一洞一鼠。鼢鼠洞道长而曲折,分支多。据测定,1个鼢鼠的洞道长约40m左右,深达0.5~1m左右。

3 林地害鼠综合治理的措施

3.1 生态防鼠

生态学灭鼠主要是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繁殖和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的增长。因而,生态学灭鼠并不能直接的杀灭鼠类,见效往往很慢。但是,通过控制不利于害鼠的环境条件,使鼠的数量不易恢复。采用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不仅可实现长期而稳定的抑制害鼠数量的增长,消除其危害,而且是保证提高林地生产力及其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从生态学原理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愈多样,相互关系愈复杂,就越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长期以来,造林树种单一,仅从树种速生方面考虑,使生态系统简单、失去平衡,加之人为的开荒和对林木无节制的采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引起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害鼠的大范围猖獗发生。所以林地害鼠综合管理的具体战略思想就是以自然生态调控措施为主,适当地协调配合使用其它控制技术,把生态预防控制措施贯彻到造林设计中,落实到造林实施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害鼠生存的生态环境,抑制林地害鼠的发生。

3.1.1 选择抗鼠树种。造林时,选择根系发达、抗鼠性强的树种,易受鼠危害密度降低、生荒地及陡坡等地带造林,可减轻害鼠的危害。

3.1.2 营造混交林。造林时,适当调节各种树种的布局,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把各种树种营造在易于生存免受害鼠危害的宜林地上。如刺槐和油松混交,能抑制林地害鼠的发生蔓延,减少鼠的危害,提高林木保存率。

3.1.3 改皆伐为择伐。森林采伐后,森林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皆伐破坏较大,择伐破坏较小,树栖鼠类消失或减少,地面鼠类因树下野草生长繁茂而有所增多。此时造林,栽植的苗木,甚至幼树被鼠取食,栽植的苗木及幼树,易被害鼠啃食,发生危害。

3.1.4 利用天敌防鼠。在幼林地栽植活孤立木可招引猛禽类天敌栖息、停留,对控制周围林地害鼠数量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每公顷有3~5株高在4m以上的活孤立木的幼林地,害鼠种类的种群密度比无活孤立木的幼林地低1~2倍多。但天敌有置后现象,当鼠数量多,天敌食料充足,发育良好,来年繁殖量增加,才能有力的控制害鼠。还可利用保护猫、鼬、鸟、蛇等鼠类的天敌,以控制鼠害。

3.2 人工机械治理

人工机械防治收效迅速,可以直接把害鼠消灭在危害之前,作为大面积化学药剂防治害鼠后的补救措施。该防治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度较慢,一般用于小范围或特殊环境。主要是用鼠铗、鼠笼、电猫等器具进行防治。

3.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灭鼠,具有经济、迅速、有效的特点。很少受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已造的针叶树幼林、母树林、种子园、苗圃、经济林及大面积灭鼠,防治时,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

3.3.1 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及时进行防治。春季各种害鼠进入繁殖盛期,危害活动猖獗,加之林木尚未完全萌发,野外食物短缺,因此这个季节是利用化学毒饵灭鼠的最佳时期,及时防治可以把害鼠消灭在繁殖或危害之前。秋季是各种害鼠忙于贮粮时期,活动十分频繁,这时投毒饵诱杀对减少危害,降低第2年鼠口密度基数更为重要。

3.3.2 药剂蘸根。造林时,结合蘸浆造林,用多效抗旱驱鼠剂2号100~200倍液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对容器苗,在起苗前1~3d用多效抗旱驱鼠剂2号500~800倍水溶液浇灌,能杀死一定数量的地面鼠,降低栏内鼠口密度,提高林木保存率。因为多效抗旱驱鼠剂2号能很快被根系吸收,而且在土壤中的药剂很快分解,转化成为无毒的物质,且对苗木有一定促长作用,还不污染环境。

3.3.3 种子处理。飞播造林和苗圃育苗时,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苗木的高生长具有显著的促长作用,能够提高成苗率,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使苗木安全越冬,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防止害鼠对种子和苗木根茎的取食危害。

3.3.4 克鼠星杀灭害鼠。毒饵灭鼠是林地害鼠化学药剂防治的基本方法。克鼠星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科院研制生产的。其杀灭效果好,成本低,见效快,无二次中毒,无污染,对害鼠的杀灭率为93.5%,当林地鼠口密度达到一定数量,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需要迅速压低鼠口密度时,必须采用化学防治。目前,对于防治地下鼢鼠,其投饵方法多采用插洞法、切洞法和切封洞法3种,应用克鼠星灭鼠剂,在鼢鼠活动期,用直径为1.5~2cm的探棍在鼠洞上方旋转插入洞内,然后轻轻取出,将灭鼠药从此孔投入,用湿土封口,或用铁锨鼠洞切开,用长把久将灭鼠药放入洞内70~80cm处,再封洞,每洞投药量8~10g。杀灭率可达93%以上。而对于防治地面害鼠,多采用地面定点投饵或采用袋装毒饵投放林地,用克鼠星灭鼠剂直接投入于林内,每堆5~8g,根据害鼠密度,确定投放毒饵密度。

[1]王祖望, 张知彬. 害鼠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2]贺磊, 杨乐. 油松苗期管理及鸟鼠危害的预防措施[J]. 农技服务, 2012(1):59.

2014-10-11

兰涛(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1397874974@qq.com。

S443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1.035

猜你喜欢
柞水县鼠类灭鼠
TBS围栏灭鼠技术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发展新农业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陕西省柞水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柞水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
柞水县文化馆:柞水非遗保护传承又出新招
从社会实践议发展之策:举社会之力促精准扶贫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灭鼠记
次声波灭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