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实践议发展之策:举社会之力促精准扶贫

2019-06-09 10:24樊远程谭伊伶焦原磊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精准扶贫

樊远程 谭伊伶 焦原磊

【摘 要】 本文基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对柞水县中药材的调研工作,对当地精准扶贫现状进行了调研及分析,并就柞水县今后的扶贫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重视科技扶贫,推进科技下乡,从技术上解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政治引领与协调统筹;借力龙头企业,借助经济支撑,多方面推进脱贫;转变扶贫模式,通过开发产业附加值,增进产业总体收入。

【关键词】 柞水县;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2018年7月18日至7月22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来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就当地精准扶贫的现状展开调研工作。实践以探究“如何通过科技推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为目的,将科技帮扶与产业扶贫相融合,结合资源调查与生产实际,开展柞水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适宜性研究,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规划服务。

一、柞水县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柞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宜人的生态环境等优秀发展条件,到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6.1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5.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7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236元、7622元,先后獲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30余项国省荣誉。

而在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柞水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在这一关键时期,《“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脱帽,柞水县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综合开发,奋力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在乡(镇)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探索出许多符合当地实际的做法,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科技扶贫模式。据产业转型和科技扶贫需求,创新推行了“专家+企业+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方式。此外联系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三区”人才联系产业合作社,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一批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科技特派员联系产业大户,帮助提升科学管理,带动一批贫困户转化为产业大户的“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模式。截止目前,柞水县实施“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等科技项目47个,建设盘龙生态产业园、西川休闲农业产业园等省市示范园区8个,建立品种改良、高产示范、科技培训基地4个,发展茶、桑、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5万亩,板栗、核桃建园30万亩,生猪、土鸡、虹鳟鱼等标准化养殖场20个。

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方式。柞水县政府采取“企村结对”的新举措,发挥龙头企业内在动力,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加快脱贫摘帽进程。围绕地栽木耳、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农业支柱产业,创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兴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家庭农场30个,示范带动贫困户2170户,户均增收6250元。柞水当地的欧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整个杏坪镇带动8个村50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500亩,实现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倾力打造基层党建“五大名片”。以柞水县下梁镇为例,下梁镇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倾力打造基层党建“五大名片”,助力乡村振兴。“党建+人才”名片强支撑;“党建+生态”名片优发展;“党建+产业”名片助脱贫;“党建+服务”名片塑形象;“党建+文明”名片聚共识,坚持“党建+”模式,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此外还探索出来了“三变”改革路径。“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柞水县立足实际,深入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不断深化综合改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各村(社区)支部的牵头组织下,发挥组织优势,做好发展规划和改革指引,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

二、存在问题

在政府不断努力、积极带领群众脱贫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阻碍了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实践队走访了科技局、药办等政府部门,从政策等方面了解当地的一系列扶贫措施及落实情况,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家中,从技术方面了解中药材种植中所遇到的瓶颈,再结合队员们生物学科的专业特色,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高品质药材供给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首先,在与当地农户交流过程中发现,政府在农民种、养植技术支持方面力度不大,农户缺少系统的技术培训,在自我摸索的过程中,无形地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发展一切脱贫产业,都要有技术的支撑,掌握技术就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群众在种植农产品或中药材时“重经验、轻理论”,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

另外,群众对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的积极性不高,这说明群众在此方面的意识缺少组织与引导,未深刻理解将群众摆在脱贫工作主体地位的内涵与要义。在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部分群众有“无奈穷”、“应该穷”的消极心理,导致对领导团队失去信心,政府也很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还有农户种植中药材或作物的地区相对分散,并且政府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存在时间差,群众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映到政府,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及时下达给农户。这使得政府不易集中管理、企业不易发挥带头作用、农户不易得到集中培训、收购商不易收到质量相仿的药材。

最后,产业的附加值不高。以中药材为例,柞水县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大多以单买原材料为主,种植中药材的技术要求高、部分药材的生长周期较长、市场需求量也不及小麦等农作物加之单卖原材料所获收入不高,使得柞水县不易发挥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是重视科技扶贫,推进科技下乡,从技术上解困。为家有土地的贫困户谋求技术出路,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摆脱“完全经验论”的局面,使其拥有系统的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并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联系科技特派员、举办科技种植普及讲座、与科技局或高校等先进科技研究单位合作开办科技下乡活动等,在传授科学种植技术时能贴近群众需求,保证群众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政治引领与协调统筹。建立有效的扶贫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小组职能,各级党员负起责任,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要深入基层群众,明确群众需要,调动群众热情。党员要与贫困单位挂起钩来,打通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各级扶贫工作联系点,做到群众需求及时反馈,领导团队及时作为。

三是借力龙头企业,借助经济支撑,多方面推进脱贫。依托柞水县龙头制药企业,推进“政府—企业—群众”三个主体相互联系合作,加上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结合柞水县经济支撑产业,将贫困户团结起来,发展起来。

四是转变扶贫模式,通过开发产业附加值,增进产业总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结合柞水县当地特色,如利用优秀的地理环境,开发多样化生态园、景观区、将种草药产业与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结合,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利用电商等平台将柞水产业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 张蓉,赵权,兰栋梅.柞水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

[2] 李进权.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J].民主,2008.04.

【作者简介】

樊远程(1998.1—)女,安徽长丰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精准扶贫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