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面临的时代性任务

2019-06-09 10:24康永超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深化改革

【摘 要】 植根于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十九大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丰厚思想内涵,可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供给端如何适应需求端需要三方面问题入手加以分析和把握。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矛盾转化;时代性任务;深化改革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做出这一科学判断,根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来自于十八大以来不懈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具有丰富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对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有着广泛和重大的影响。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根源于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社会主要矛盾被明确而又规范地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这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和客观实际。围绕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促使我国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推动我国在不断发展中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然而,随着我国不断接近和步入这一新时代,原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表述逐步显现出滞后性。尤其自我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后,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落后的社会生产”逐步成为过去时,推动质量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了更为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性任务,人民群众的需要也越来越由数量型需求转向了质量型需求,并越来越由相对单纯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了日益丰富的多样化需求。

理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好发挥引领实践和推动实践的巨大作用。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了上述重大变化趋向,在2012年11月15日当选总书记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便明确作出判断:“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而高屋建瓴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此后,他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必然要求推进相应的制度体系创新和政策体系创新。与此同时,他还深入思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时代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结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两个半程”的重要判断。按照这一判断,在经历了“前半程”的探索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正在进入“后半程”。显然,“后半程”探索必然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性任务。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重大时代性问题,持续进行着深入的理论思考。由此,在2017年7·26讲话中,对于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重大时代性问题,他进一步作出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十九大报告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判断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

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日益广泛多样。这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最深刻的动因,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又在制约着这一愿望的实现和需要的满足。亦即构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需求端与供给端之间的特定矛盾。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丰厚思想内涵,可从需求端、供给端和供给端如何适应需求端需要三方面问题入手加以分析和把握。

1、从需求端看

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下,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需求愈益由以往追求数量消费转向了品质消费,由相对单纯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向了日益丰富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希望能够实现需求端内部相对均衡的需求满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描绘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图景在今天的生动显现,是无数革命先驱、革命先烈为之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之所在,是几代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长久以来的强烈期盼之所在。经过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终于在今天积聚起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所必须的前置性客观条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从供给端看

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所必须的前置性客观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了更加突出的问题,构成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九大报告从多方面作了具体列举。

3、从供给端适应需求端需要看

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之道。这些解决之道,围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既有满足人民品质化需求方面的,又有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方面的,还有满足人民均衡化需求方面的。包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美丽中国等。

三、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要使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之道得以切实落实,要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实现供给端适应需求端的目标,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比如,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离开改革不行;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在改革;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靠改革;要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依赖于改革;要深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不断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目的在于构建起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所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5]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实际和新情况,必须通过理念创新探索新的改革之路,构建适应解决新社会主要矛盾的动力机制。比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的实际情况,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必须通过行政和机构改革激发和调动起地方和企业转向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激情。再比如,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激发并增强支持民生事业发展的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动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保障机制。过去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和富有成效,就是围绕解决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和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机制,今后的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取得更大成功和获得更大成效,仍然需要围绕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和提供新的高效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不但要确立起来,还必须是持久和可持续的,这样才能为不断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

同样,一个地方的工作,无论是发展思路创新和战略策略完善,还是实践推进和政策创新,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并不断提供强大动能。要立足各地具体实际,针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实际,围绕深入破解各方面难题,不断探索创新并加力奋进,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和有效做法,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做出地方应有和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1981-07-0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5]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作者简介】

康永超(1965—)男,河南南陽人,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深化改革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改革要“落地”,不能“空转”
鞍钢无缝钢管厂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