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策略探讨

2015-01-26 20:02许敏光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厂商医疗

许敏光 侯 羿 闫 伟 蒋 勇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策略探讨

许敏光①*侯 羿①闫 伟①蒋 勇①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能的目的。方法:制定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方案,从设备购置论证、验收、档案记录、定期计量质量控制以及从巡检到日常维护开展多方式、多渠道的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结果:通过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既保障了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又能为医院增收节支。结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综合效益,需从多方入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满足医院医疗工作需求。

医学工程;医疗设备;维修策略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7.035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he Second Artillery General Hospital PLA, Beijing 100088, China.

随着计算机、医用电子及影像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医疗机构,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目前,三级以上的医院,医疗设备值少则数亿元,多则十多亿元,使得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压力越来越大[2]。如何保障设备开机率和完好率,及时修复发生故障的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3-4]。

1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质量和生命安全。医疗设备数量增加,设备技术含量也在提高,加大了医学工程部门维修维护的保障难度[5]。针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实际,目前维修保障难点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6]。

1.1 医疗设备维修人才匮乏

相对于医院临床科室,医学工程科技术力量普遍薄弱,甚至有些医院医学工程未成立独立科室,混编院务部门管理[7]。同时,医学工程科编制人员少,主要依靠聘用人员。院校培养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往往重理论,缺乏设备维修经验,而技术素质较高人员由于待遇等因素影响,很难聘用。现代医疗设备科技含量高,应用声、光、电多学科技术,厂商出于技术保密考虑,对设备维修维护培训有所保留,造成医院维修人员少,维修能力较低,继续教育和深造难度较大[8]。

1.2 医疗设备厂商实施技术垄断

目前,医院医疗设备进口产品居多,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基本由少数医疗设备公司垄断[9]。医院不得已高额购买厂商售后。维修时厂商不愿做点级维修,往往整体更换配件,这样既能快速排除故障,厂商又能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但这无疑增加了医院维修维护成本[9]。如某品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开机启动后无法连接Host PC主机,图像无法由设备传到工作站,其故障只是Host PC采集卡软件(驱动)或硬件故障,由于工作站无法进入操作系统界面,只好拨打800电话,公司工程师到场首先用加密U狗进入操作系统界面,再尝试添加新硬件无法成功后,告知需更换Host PC主机(公司规定该主机不做板卡更换维修,需整体更换主机),仅此故障,医院更换主机加上人工费共支付18万元。又如某品牌彩超,显示器无法正常显示,经检测PC机显卡故障,该显卡虽然市场上能够买到,但厂商在显卡芯片写有程序,普通显卡无法使用,必须由厂商提供,厂商采取主机整体更换,不做板卡更换维修,该主机报价人民币13万元。

1.3 医疗设备维修监管存在漏洞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医学工程科制定有“医疗设备器械维修管理制度”和“医疗设备器械维修流程图”。但由于监管原因,制度坚持不好,仍存在个别维修监管失控现象。如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问题,由于情况紧急或者其他原因,使用科室直接联系厂商维修,医学工程科工程师未到现场查看检测,厂商维修完成后开具发票,由使用科室到医学工程科报账,不仅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更不利于医院对设备维修效果的正确评价[10-11]。

2 医疗设备维修策略

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设备近4000台(件),总价值近5亿元。医学工程科维修室仅配备维修工程师6人,工作强度很大。仅2013年度完成维修、维护医疗设备7928台(件),修复率达95.6%,维修、维修费仅占设备总值的1.17%。

2.1 设备购置需充分考虑后期维护成本

医疗设备在采购论证时期,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成本;当地有无设立维修站以及响应时间;厂商对设备购入后的使用和维护培训,是否需要特殊维护方可使用;厂商能提供多久零备件;厂商能否在原基础上延长保修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无耗材和易损坏的配件,能否随机多配;另购配件价格以及到货时间。医疗设备采购谈判时,力争给医院争取更多的优惠。

2.2 设备到货需认真做好验收

医疗设备到货,医学工程科、使用科室、厂商要三方人员到场,在确保外包装无损情况下,现场开箱验收。首先确认设备外观良好,并根据设备合同条款,对设备的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说明书以及附属配件等逐一点验。需计量质量控制设备,要现场检测,并做好记录。按照医疗设备分类进入试用期,A类设备为1个月,B类设备为20 d,C类设备为10 d,试用期后由使用科室,医学工程科和厂商共同签署验收报告,设备进入保修期,可以杜绝不合格设备入院,有利于运行中的设备维护维修。

2.3 设备档案需认真管理

完善的设备档案应该包括设备购置论证、购买、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计量质量控制以及报废等全周期的所有资料。如购销合同、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资料,合格证、安装调试报告、计量检定证书、验收报告以及医疗设备登记表等。而且包括销售公司及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方便联系售后维修服务。进入正常使用的医疗设备,其维护、保养、维修和定期质量控制计量记录应纳入设备档案,有助于维修时快速查找资料。

2.4 做好医疗设备的定期检定和日常维护保养

医疗设备的计量与质量控制是依靠技术手段,实现医疗设备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目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医学工程科要对设备开展定期巡检,达到每2月巡查一次的频率。应重视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指定专人负责设备日常维护。如呼吸机的过滤网清洗,呼吸管道的洗消和患者上机前的呼吸机安装和自检。呼吸科配置20余台呼吸机,由于日常维护到位,极少出现大的故障,每年维修费很低;内窥镜室的电子胃肠镜,配备专人负责洗消和测漏,CCD等光学部件受到很好保护,有效降低了维修费用。

2.5 建立多渠道设备维修模式

医疗设备开展计量质量控制、巡检和维修,通常由医学工程科工程师到现场做检测和技术鉴定。现场无法解决时,及时联系厂家工程师到场维修,外修方要取走设备应做好移交登记。对外修工程师给予的反馈,应联系沟通其他第三方维修公司,确定维修价格。也可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查阅该医疗设备故障分析资料,避免外修方“小故障大维修”高额维修费用发生。多渠道维修要重视第三方维修。在欧美国家,第三方维修公司是平衡设备维修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大城市第三方维修公司很多,有的维修技术力量较强,甚至能给医院提供备用设备。第三方维修费用比厂商便宜,对设备的维修技术比较开放,医院工程人员有较多的学习机会。利用维修市场多元化,既能形成外修市场竞争,又可以提高维修效益。

2.6 注重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设备维修人员的培养,需要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投入。其技术水平提高除自身刻苦钻研,更主要来源于厂商的专业培训和有计划外派学习深造。医院制定出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规划,派出人员到医疗设备生产工厂、解放军总医院、第三方维修公司学习深造,并在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医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医疗设备维修能力。

2.7 严格控制医疗设备购买保修合同

购买医疗设备的保修合同是增加医院维修费用的主要原因[12]。1台CT、核磁每年需预算上百万元的保修费用[13]。厂商想尽办法推销保修合同,有的公司每年为维修工程师下达保修合同任务[14]。医院为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应尽可能少购买保修合同。如达芬奇机器人、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均购买保修,因为这些设备医院维修人员尚无能力和技术维修,单次付费维修耽误时间,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但在购买保修合同时,经与厂商充分谈判,属总后招标医疗设备,在招标合同中限定了保修金额和单次维修人工备件费,价格非常便宜。乳腺X光机探测器故障时,在同级其他医院该配件最低65万元人民币,而出现招标合同,限定探测器价格26万元。厂商在购买保修谈判时往往拿出其他医院签署金额较高的合同比较,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同级多家其他医院,掌握其他区域医院保修合同金额,为医院争取最大利益[15]。

3 结语

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科学合理的维修维护,是医院医学工程科的主要工作职责。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维修保障任务会越来越大,如何加强保障能力,根本的办法就是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维修管理模式,从管理中提能量,要效益,保质量,才能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

[1]徐锋.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9(8):32-34.

[2]张红侠,刘勇,卢中凯.关于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能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05-106.

[3]沈黄欢,张鹏,冯佳怡.浅谈我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84-85.

[4]杜洪良.浅议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要略[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106-107.

[5]王西民,王群峰,胡耀华.我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9):109-110.

[6]唐开樵.我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改进探讨[J].医疗装备,2013,26(7):51-52.

[7]石维结,亢徳洪,童其荣,等.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8):122.

[8]黄鑫,刘尚军.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2):103-105.

[9]张宜江,焦明阳.医疗设备维修策略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9):82-83.

[10]蒋秉梁,王晓堂.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浅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4):67-69.

[11]张庆顺.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8):150-151.

[12]陈大同.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46-547.

[13]陈锐斯.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J].医疗装备,2014,27(3):82-83.

[14]杜磊.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与实施模式探讨[J].医疗装备,2014,27(4):124-125.

[15]蒋忠伟,方梅华,陆明.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 102-103.

Discussion on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

XU Minguang,HOU Yi, YAN Wei,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7)∶105-107.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The demonstration program of purchasing,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filing and recording, regular measur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inspection and daily maintenance, multi-channel maintenance of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engineer training, strictly control of the equipment warranty purchasing should all be included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Results∶ Not Only meet the clinical medical work demand, but also increase revenu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of the hospital by the measures mentioned above. Conclusion∶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conomic benefit. We should start from various aspects to ensure the intact rate of the medical equi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medical work.

Medical engineering;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strategy

1672-8270(2015)07-0105-03

R197.39

A

许敏光,男,(1974- ),硕士,高级工程师。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

2014-11-23

①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 北京 100088

*通讯作者:vxmg@163.com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厂商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