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的诊疗现状

2015-01-27 04:28赵嘉莉01002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4期
关键词:肠病肠壁肠系膜

赵嘉莉01002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缺血性结肠炎的诊疗现状

赵嘉莉
01002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最主要表现为腹痛,严重者可能发生肠坏死,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手段也不断提高,本文简要介绍缺血性结肠炎的诊疗现状。

缺血性结肠炎;诊疗现状;探讨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s)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主要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引起肠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使得肠壁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根据专家的建议,缺血性肠病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mesenteric ischemia,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2]。

在缺血性肠病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IC,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部缺血性肠病中,IC所占比例达50%~60%[3],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第二重要因素。此外,由于部分轻症患者并未就诊,并且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该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所以,它的发病率可能比统计的数据还要高。

Marston等1966年将IC分为一过型、狭窄型和坏疽型,后又将其重新归纳为坏疽型与非坏疽型。

流行病学

IC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高龄患者由于血管硬化明显,所以多发[4]。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患者(≥60岁)。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多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他们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引起他们发生IC的基础,而患者一旦发生IC,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5]。有文章指出,反复发作的IC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6],IC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同一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及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因素都是导致IC的主要危险因素[7]。目前年轻患者的患病率增加,抽烟、高尿酸血症是年轻患者IC发病的重要因素[8]。

IC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但也有文章认为,对于反复发作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性别不是危险因素[9]。

医源性因素导致的IC并不少见:外科最常见的是腹主动脉瘤手术,手术中结扎肠系膜下动脉造成医源性结肠缺血[10];而肠镜操作过程中盲目灌肠、钩拉、解袢等手法,长时间的牵拉会导致肠管局部缺血,肠管内充气压力过高(超过30 mmHg)可加重结肠缺血[11]。

IC患者发病前也可以没有任何先驱疾病,即表现为特发性[12]。

临床表现

IC病变常累及左半结肠,尤其是结肠脾曲,而直肠为双重血供,不易发生缺血,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表现症状为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突发性绞痛,轻重不一,进食后加重。一般情况下,IC所引起的腹痛多位于左中下腹部,疼痛多呈持续性,但是疼痛程度并不剧烈,多数患者尚能忍受。而如果患者的病灶发生在右半结肠,则其临床症状与急性肠系膜缺血较为类似,有时难以鉴别,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3]。

对IC患者进行查体时,能够查及的体征多是病变部位的局部压痛,一般是轻至中度,较少发生腹膜刺激征,在疾病的早期,可闻及较活跃的肠鸣音,而在疾病的晚期,肠鸣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弱。如果在查体过程中发现存在腹膜刺激征,则表明患者的病情较重,可能病变局部以累及肠壁全层,甚至发生了肠坏死,严重者会引起腹膜炎[14]。

青、中老年IC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别,而青年组在肠道病变程度、受累肠段范围方面轻于中老年组[15]。

辅助检查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的意义,但是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D-二聚体检测结果会显著升高,所以,该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6]。

肠镜检查:对IC的诊断,最主要的诊断方式就是肠镜检查,如果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后高度怀疑IC,则应该建议患者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在48 h后检查为宜[17]。通过肠镜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的病变部位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在镜体中可见到病变部位的黏膜出现出血坏死,如果病变面积较大,可形成纵向溃疡,如果病变较深,累及肠壁的肌层组织,发生组织替代后会导致肠腔的狭窄。在病变部位与正常肠壁之间的界限较为清晰,如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变部位的血供得以有效恢复,则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很快改善,病变局部也会在短时间内愈合,从而有助于与其他肠炎相鉴别。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泻药有可能加重患者的肠缺血症状,所以服用泻药时应谨慎,对于存在肠穿孔的患者,应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检查无特异性,在病变早期多无明显改变,可显示结肠轻度扩张,有时有积气、积液表现。主要用来排除其他肠道疾患,并了解有无肠管坏死穿孔情况。腹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表现肠管壁增厚,气体线较薄,局部病变可见肿块样回声[18]。增厚肠壁的彩色血流稀少或未见血流信号可证实缺血性结肠炎的存在[19]。通过腹部CT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肠壁及血管内的血块,如果检查时发现肠系膜血管内低密度影,可确诊本病[20]。CT还可对病变部位的位置、病变原因等进行反馈,且患者愿意配合,能够顺利完成检查[2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金标准。大多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动脉造影很少能显示血管闭塞和(或)肠段血管充盈不良现象,故血管造影对结肠缺血的诊断不如结肠镜等检查作用大[22]。由于其有创性、潜在肾毒性及高昂的费用,临床上不作为常规检查。

治疗及预后

IC临床症状多为自限性,所以,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禁食、补液、使用抗生素等内科治疗手段来进行治疗,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高压氧综合治疗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治疗无创,安全性高,易于被患者所接受[23]。20%的患者发展为急性腹膜炎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发展至肠坏死、穿孔,继而发生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对缺血性肠病的认识,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血便、腹泻,应警惕结肠缺血的可能,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率,降低死亡率。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06-307.

[2]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写作组.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2):1-5.

[3]Taourel P,Aufort S,Merigeaud S,et al.Imaging of ischemic colitis[J].Radiol Clin North Am,2008,46(5):909-924.

[4]Chang L,Kahler KH,Sarawate C,etal.Assessment of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colitis[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8,20(1):36-42.

[5]Collet T,Even C,Bouin M,et al.Prevalenc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chocardiographic mbulatory ischemic colitis[J].Dig Dis Sci, 2000,45(1):23-25.

[6]许俊,邱超.缺血性结肠炎复发的危险因 素 分 析[J].医 学 综 述 2015,21(9):1684-1685.

[7]王薇,许乐.缺血性结肠炎89例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12,51(10):769-773.

[8]Kimura T,Shinji A,Horiuchi A,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onset ischemic colitis[J].Dig Dis Sci,2012,57(6):1652-1659.

[9]Brandt LJ,FeuerstadtP,BlaszkaMC.Anatomic patterns,patient characteristics,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ischemic colitis:a study of 313 cases supported by histology[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10):2245-2252.

[10]王劲松,王深明,吴状宏,等.腹主动脉瘤手术并发结肠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14-415.

[11]范建高,沈峰.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6):491-492.

[12]Elder K,Lashner BA,AlSF.Clinical approach to colonic ischemia[J].Cleve Clin J Med, 2009,76(7):401-409.

[13]吴本俨.不断提高对缺血性肠病诊断的认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6):423-425.

[14]吕愈敏.缺血性肠病的诊治[J].中国消化内镜,2008,2(6:)13-18.

[15]斯锞,杨杰,廖文.缺血性结肠炎青、中老年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4):5376-5380.

[16]冯巨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11-112.

[17]Montoro Huguet MA,Santolaria Piedrafita S.Diagnostic approach to ischemic colitis[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29(10):636-646.

[18]潘小明,徐芳,王福建,等.缺血性结肠炎的超声表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36-1237.

[19]Ripolles T,Simo L,Maritnez-Perez MJ,et al.Sonographic findings in ischemic colitis in 58 patients[J].AJR,2005,184(3):777-785.

[20]张浩.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

[21]王冰.多层螺旋CT在肠道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15(5):229.

[22]裴凤华,徐长妍,高善玲,等,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43(5):493-496.

[23]李大健,刘佳宁,李英.高压氧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2):106-107.

Present situation of diagnosisand treatmentof ischem ic colitis

Zhao Jiali
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HospitalofHohhotCity 010020

Ischemic colitis is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themain performance isabdominal pain,in severe patients,itmay cause intestinal necrosis,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health and life of patient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medical technology,the diagnosisand treatmentof ischemic colitishas been improved,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diagnosisand treatmentof ischemic colitis.

Ischemic colitis;Presentsituation;Study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4.5

猜你喜欢
肠病肠壁肠系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