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5-01-27 10:31邢晓越祝海霆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医学生

刘 洋 邢晓越 祝海霆

中国医科大学(110122)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 洋△邢晓越 祝海霆

中国医科大学(110122)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520名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分层回归分析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果 性别、压力感及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结论 性别、压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主观幸福感 压力感 自我效能 医学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性评价;后者是个体生活中的情感性体验[1]。以往国际心理学界强调对人的消极状态的研究,而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的研究仅占前者的1/17[2]。大学生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时期。Suh E等对42个国家720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幸福与生活满意感是很重要的,有69%的学生把“幸福”列在重要性列表的首位[3]。因此,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量化的角度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将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4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5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辅导员担任调查员,在详解指导语后,统一发放问卷,当场作答、统一回收与核对。共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采用双人录入数据,并由专人进行数据核查。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

(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感情、成绩等。

(2)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感量表和综合幸福指数问卷两部分。

采用美国学者Ed Diener[4]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测量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该量表共包括5个条目,Likert′s七点法赋分,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21。

采用苗元江[5]编制的《综合幸福指数问卷》中的正性/负性情感量表测量情感体验。量表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每个维度6个条目,Likert′s七点法赋分,被试者根据最近一个星期的情绪状况进行选择,最后分别计算两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32和0.826。

主观幸福感的计算,采用Compell[6]提出的方法,将生活满意感的得分乘以权重1.1,将消极情感的得分反向,算出其与积极情感得分的平均分,再乘以权重1.0,将二者加权得分相加即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得分在2.1至14.7之间,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3)压力感:采用Cohen[7]编制的压力感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测量医学生在过去一个月中知觉到的压力水平。该量表共包括14个条目,Likert′s五点法赋分,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23。

(4)自我效能感:采用Schwarzer[8]开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测量医学生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Likert′s四点法赋分,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54。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

结 果

1.基本情况 本研究医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9.09±4.28),主观幸福感平均分为(10.01±2.05)。基本情况分布如表1所示。

2.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感情和成绩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相关分析 为初步检验医学生压力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特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由表2可见,压力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压力感与生活满意感、积极情绪均呈现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现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感、积极情绪均呈现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现负相关。

4.主观幸福感的分层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基本情况、压力感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β=0.119)、压力感(β=-0.537)及自我效能感(β=0.107)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讨 论

1.主观幸福感在基本情况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生,这与陈静[9]、郭远兵[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学院校男女生比例大约是3:7,比例失衡,女生在校园生活的较多方面具有主导性地位;另外,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需要大量的记忆,而研究显示女性在语言和记忆方面更占优势,导致医学院校女生成绩往往优于男生。所以相对于男生,医学院校的女生具有更强的自信感,而自信感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P<0.05

城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农村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国城乡差异主要是由经济条件造成的,因此,本研究中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的结论与之是相辅相成的,且与以往的研究结果[11-12]相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导致农村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体验,因而可能面临更多自我调节与适应方面的压力,这样的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当农村大学生进城求学,面对全新的环境以及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引起认知的失调,进而降低其对生活质量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感情是否和睦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家庭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小环境,为个体心理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不完整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动荡都可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所以在影响个体成长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大的影响[10]。

不同学习成绩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何瑛[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仍然是围绕着学习进行,面对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处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必然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体验。近年来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般的市属医院招聘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所以多数的医学本科生毕业时选择了考研。在医学院校中,好的成绩意味着有10%~15%的推免研究生机会,因此医学生更看重学习成绩,这可能是造成不同学习成绩的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2.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感和自我效能感是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但从男女社会性角色不同的角度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另外,从男女心理年龄差异和医学院校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女生比同龄的男生有更强的生活独立性和学习适应性,这可能是产生本次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

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4]。压力感是由生理、心理、情绪上的负担所导致,一旦人们处于某种强大的压力条件下,则会产生极度的不适应或烦躁等负面情绪,降低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即降低其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这与张慧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身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评估,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也必然会对生活质量做出更高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评价,即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所以,教育者要掌握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针对性的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采取降低压力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认知,发挥心理行为的积极方面,将对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e,1984,95:542-575.

[2]Myers DG,Diener E.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6:10-19.

[3]Suh E,Diener E,Oishi S,et al.The Shifting basis of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 across cultures:Emotion versus norm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2):482-493.

[4]Ed Diener,E.Emmons RA,Larsen R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5]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

[6]Campbell A,Converse PE,Rodgers WL.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Perceptions,evaluations,and satisfaction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76.

[7]Cohen S,Williamson GM.Perceived stress in a probability sample of the United States.In S.Spacapan & S.Oskamp,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Health.Newbury Park,CA:Sage,1988,30-67.

[8]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9]陈静,杨宏飞.杭州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02-203.

[10]郭远兵,黄朝云,刘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64-266.

[11]严标宾,郑雪,邱林.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18-119.

[12]Watson D,Clark L,Negative Affectivity:The Disposition to Experience Aversive Emotional State.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6(3):465-490.

[13]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19(2):35-38.

[14]范翠英.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张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探析.心理医生杂志,2012,220:344-345.

(责任编辑:邓 妍)

△通信作者:刘洋,289824531@qq.com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医学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