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2015-01-27 15:34马成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皮化生萎缩性符合率

马成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马成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联系。方法: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对病理诊断以及内镜检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并且对病理学结果以及内镜下表现等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患者中,83例经过病理诊断被证实,诊断符合率69.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以及变薄、白相为主的表现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有效结合病理诊断以及内镜检查才能够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提升。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对癌前病变进展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1]。为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女49例,男71例,年龄26~70岁,平均(64.61±6.80)岁。其中有15例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57例表现为胃黏膜粗糙,另有48例表现以黏膜粗糙、胃黏膜变薄与白相为主。将胃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他各种消化道疾病患者排除。

内镜检查:选择电子内窥镜对患者的胃部进行直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以黏膜皱襞变薄平为主的胃黏膜变薄;②暴露、透明可见的血管,红白相间而以白相为主的黏膜;③粗糙的黏膜以及黏膜壁,其主要表现为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颗粒状。从患者胃黏膜病变的位置采集5~6块标本进行病理诊断[2]。

病理诊断:首先采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内镜活检标本,采用常规HE染色,由镜下病理专业医师对这些标本进行阅片诊断[3]。

观察指标:对病理诊断与临床内镜检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同时对病理学结果与内镜下表现进行比较,实施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疗效用χ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当中有83例经过病理诊断被证实,达到69.2%的诊断符合率。其中有36例伴有肠上皮化生,有14例伴有异型增生。其中有15例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73.3%),异型增生3例(20%),肠上皮化生9例(60%);57例表现胃黏膜粗糙,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66.7%),异型增生29例(50.8%),肠上皮化生31例(54.4%));另有48例表现以黏膜粗糙、胃黏膜变薄与白相为主,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93.8%),异型增生28例(59.6%),肠上皮化生26例(55.3%))。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下所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以及遗传等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在中度以及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当中有10%~15%的比例会发展成为胃癌[4]。现在消化科内镜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因此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在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被看作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5]。

本次研究显示,本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当中有83例经过病理诊断被证实,达到69.2%的诊断符合率。之所以会出现病理诊断与内科检查具有较低的符合率,很可能与以下的几个方面具有密切关系:操作医师主观经验影响、胃内充气、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体温以及年龄等都会影响到内镜下表现;病理医师是否具备丰富的阅片经验,是否真正地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期和类型;有没有切到病变位置,有没有将足够数量的片子切出,有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应的规范对病理包埋以及切片的过程进行操作;活检部位钳取深度及准确度等[6]。上述的这些因素都会对病理诊断与内科检查之间的符合率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次研究当中,其中有15例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73.3%);57例表现胃黏膜粗糙,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38 例(66.7%);另有48例表现以黏膜粗糙、胃黏膜变薄与白相为主,其中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93.8%)。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下所见表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胃镜下能够对多种胃黏膜表现同时进行观察,因此,如果只有一种表现的存在,就不能够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定下来或排除。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以及变薄、白相为主的表现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有效结合病理诊断以及内镜检查才能够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提升。

[1]张群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 19(5):446-447.

[2]王玉波,杨玉琼,刘陈,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3(12):1284-1285.

[3]高建,沈鼎明,沈薇,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J].重庆医学, 2013,34(12):1843-1844.

[4]孙良华,李群,孙永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29(3):250-251.

[5]王沧海,于永征,于中麟,等.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萎缩的观察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2(3):164-166.

[6]黄永辉,周丽雅,林三仁,等.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放大内镜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 22(4):231-235.

C linical com parative study of endoscopic exam ination and patho 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a Cheng
DepartmentofPath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ofMudanjiang 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 157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tact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were selected.We calculate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and compared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endoscopic features.Results:In 120 patients,83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was 69.2%.Conclusion: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had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gastric mucosa rough,thin and white facies, therefore,wemusteffectively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clinicaldiagnosi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ic;Pathologicaldiagno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8.61

猜你喜欢
皮化生萎缩性符合率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