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01-27 16:32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西非

编者按

Editor’s Comment

全球化时代航空旅行及跨国贸易的增多使区域性传染病播散更加快速,这也许是肆虐1年多的埃博拉疫情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之一。疫情初期,西非国家和国际社会都未意识到疫情会演变地如此严重。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4年6月4日更新的疫情报告,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发生408例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死亡215例,利比里亚仅有1例,由塞拉利昂传入。然而,4个月后,EVD患者增加了18倍多。尽管以WHO(2014年8月8日)和UN(2014年9月18日)为主导的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来得有点迟,甚至有些慢,但是世界范围内的响应是广泛的,措施是全面的、有效的。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呼吁,向疫区提供资金、人员和物资等多种形式的援助,向疫情最深重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分别派出了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医疗队,特别向塞拉利昂派遣由中国疾控中心组成的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并建成了当地第一个永久性实验室。在有效缓解当地民众痛苦的同时,还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赴非洲多国展开培训,全力支持“后埃博拉时期”疫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恢复。

在WHO于2014年8月8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并呼吁国际援助后,我国政府于2014年9月16日派出援塞医疗队,前3批均由解放军302医院抽组,在塞拉利昂成立医学留观中心,展开为期半年的医疗救援,累计收治800个EVD疑似及确认病例,检测EVD疑似样本4961例,并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同时,我国政府于11月15日派出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抽组的首批援利医疗队,在利比里亚首次成立100张床位、近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由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为主体,联合军地传染病治疗防控的骨干力量,累计收治110名EVD患者,成功救治6名EVD患者,培训1600余人次。本期专家论坛邀请首批援利医疗队王耀丽、周健等从EVD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特点及EVD的支持治疗来探讨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给跨国医疗救援带来的挑战,同时论述对于未来疾病防控发展方向的启示。专家论坛另一篇,邀请解放军302医院的秦恩强、贾红军和李进探讨援塞医疗队在疫情最严重的塞拉利昂实现零感染的成功经验,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是最可靠的保障。

本期专注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医疗援助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同时向不畏生命危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前线战斗过的医务人员致敬!

猜你喜欢
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西非
西非热恋
16世纪的沉船,诉说着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他信现身利比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