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15-01-27 11:36梧州学院王伟梧州市工业园区地税局陈懿覃亚宁黎振东陈栩贤
中国商论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常态

梧州学院 王伟梧州市工业园区地税局 陈懿 覃亚宁 黎振东 陈栩贤

新常态下中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梧州学院 王伟梧州市工业园区地税局 陈懿 覃亚宁 黎振东 陈栩贤

摘 要:中医药是民族瑰宝,振兴中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本文以梧州制药集团为例,分析了新常态经济环境下,中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有助于相关企业尽快适应新常态,提升经营业绩。

关键词:新常态 中药制造企业 中药国际化

陈懿、覃亚宁、黎振东、陈栩贤,梧州市工业园区地税局。

2015年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破除医药养医,理顺医药价格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政策的调整幅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医改政策仍然多变,医药市场中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互联网+”概念的技术模式和业务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热点。医药行业中“互联网+”推动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及养老康复等产业快速兴起并吸引各路资金竞相涌入,成为行业投资热点,也促使医药产业进入到分化、调整及创新最剧烈的时期,优胜劣汰加剧。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常态下大型中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常态下中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1.1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经营业绩全面下滑

2015年国内医药行业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内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因素影响,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盈利增长下滑至近几年低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经营业绩全面下滑。以梧州制药集团为例,2015年1~6月,血栓通系列产品销量同比下滑约3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22%、净利润同比下降30.66%、应纳增值税同比下降45.86%、应纳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33.50%、应纳各种税费总额同比下降41.52%。可见,经济新常态下,中医药制造行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对国家及地方税收收入也将带来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1.2 营运效率下滑,资金压力初步显现

2015年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医药制造企业营运效率明显下滑,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明显放缓,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持续走低,债务比率不断提升,财务风险初步显现,资金链条面临较大压力。以梧州制药集团为例,2015年1~6月,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上年同期的7.82降至2.61,回款速度明显放缓;存货周转率由上年同期的0.68降至0.43,存货占用资金较年初净增9400多万元;流动比率由年初的1.61降至0.99,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36.03%激增至59.17%;销售现金比率长期在20%左右低位徘徊。由此可见,中医药制造企业不仅销售增长压力巨大,还面临着收现难、回款慢、存货积压、流动比率下降、财务风险上升、资金链条趋紧等风险。

1.3 营销费用居高,营销模式有待优化

虽然近年来医药行业在反商业贿赂、医药招标、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药企渠道拓展和市场营销的费用依然居高,行业平均而言,约占营业收入的25%左右,梧州制药集团更是高达30%~58%,可见营销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根据市场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营销架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大量开展学术推广、开发终端市场、实行纯销管理和品牌管理等,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强化对基层医药市场的覆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制药企业重点着力的方向。

1.4 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中药制造业现代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研发周期较长、研发风险较大,研发资金投入普遍偏低,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差。2012~2014年,梧州制药、昆药集团、桂林三金、贵州百灵四家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平均比例分别为1.92%、1.69%、2.29%,距高新技术企业最低3%的认定比例还有一定距离。此外,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也较低,梧州制药集团在上述四家企业中研发投入力度最大,但是2013、2014及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新增额均为0,可见研发的周期之长、风险之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延缓新药推出的速度,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1.5 中药国际化阻碍重重,海外市场难以启动

中药制造是我国医药特色产业,但现代化起步晚,通过国际注册并被国际认可的产品少,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以梧州制药集团血栓通系列产品为例,科技含量较高、疗效较好,在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制剂中属于行业翘楚,然而却迟迟无法打开国门,无法被国际市场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上药物安全机构以化学药标准看待和检测中药,以食品的标准评价中药,这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解。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化石认为,中药国际化长期裹足不前,首先是标准问题,相比国内,美国对药品管理更为严格,西方已有一套成熟的药品管理体系和标准,而中医药的成分、机理难以明确,含量标准没有西药公式化的解释说明,无法证明自身的有效和无毒,所以国际上质疑中医科学性的声音由来已久,如何让中药符合国际标准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

1.6 税负较重,中医药研发方面的扶持政策空缺

在行业增速放缓、经营业绩下滑、研发创新不足、出口市场难启等多重困境的夹击下,中药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较重的税负或将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2014年,梧州制药、昆药集团、桂林三金、贵州百灵四家公司平均总体税负率(当期应纳各种税金总额/当期净利润)为89.02%、92.95%、81.60%,每取得100元净利润需要交纳各项税金81.60~89.02元,这样的税负显得过于沉重,也不利于引导中药制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科学化。因此,有必要加强产业引导,特别是在中医药研发方面应出台税收优惠的扶持政策。

2 促进中药制造企业加快适应新常态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营销策略,促进销售增长

近年来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医保控费及招标限价已呈常态化,药品降价的措施将直接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中药制造企业应该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通过严控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管理,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来减除药品降价的风险。

利用广告和公益捐赠等方式,持续进行品牌建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声誉;同时不断加强销售渠道整合,与药品代理商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通畅的销售渠道。以此推进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2.2 研发与并购共举,优化产品结构

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增加投入,积极培育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后备医药品种。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同时在深化核心产品研究升级、保持技术和质量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项目,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企业中寻找合作标的。只有做好现在的播种工作,未来才有可能获得收获。二是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关注有潜质的医药企业或药物品种,通过并购整合,丰富公司产品线。把握国家出台的行业整合政策,利用逐步完善的资本平台,加大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研究力度,借新版GMP东风,积极筛选优质医药企业及项目,适时开展收购兼并工作。通过公司自有团队、专业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积极寻找拥有优质潜力品种的优质投资标的,特别是对国际高水平项目进行投资。

2.3 完善税收优惠,加强政策扶持

当前,中药制造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购置环保专用设备抵税的优惠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等。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税负较重经营困难以及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建议完善以下两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适当对基础药物提供减免税支持。由于新医改对基本药物的价格控制,使得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适当对基础药物提供减免税支持,帮助企业克服利润放缓带来的冲击,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对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提供支持。

第二,出台中医药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研发效率提升和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如在现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关注研发费用转化率,对成功转化为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即资本化部分的研发费用,再给予100%的追加扣除,从而引导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此外,由于中药国际化的门槛较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在美国,新药品要通过FDA三期临床试验,历时约5~8年,花费5亿~6亿美元),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华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对通过国际注册认证药品的生产企业,给予认证费用加计扣除50%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 王君平.中药国际化要过五关[N].人民日报,2010-09 -09.

[2] 华东医药.2015年经营评述[EB/OL].http://f10.eastmoney.com/f10_v2/BusinessAnalysis.aspx?co de=sz000963&timetip=635131463806705000.

[3] 梧州制药,昆药集团,桂林三金,贵州百灵[R].2012-2015.

[4] 中药国际化险阻重重[N].经济参考报,2014-6-29.

[5]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Z].北京医药制造业税收分析,2014-8-1.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017-03

基金项目:①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常态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地方财政压力预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

作者简介:王伟,梧州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学术类第一期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