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①

2015-01-27 11:36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章宜徐琪
中国商论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中小企业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章宜 徐琪

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①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章宜 徐琪

摘 要:中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城市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城融合又是产业发展和促进城市繁荣的必由之路。如何让中小企业在产城融合中发挥作用是产城融合的关键。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在产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产城融合 中小企业 企业成长

徐琪(1990-),女,助教,主要从事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鼓励其在所属产业中散发活力,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同时,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日趋统一,功能互补已经成为了产城融合的核心优势。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支撑,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城市建设也离不开产业带动,否则即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产城融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这成为中小企业选择产城融合的外部因素;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各自拥有不同的条件和优势,它们在利润目标和市场目标的驱使下,均会产生向外扩张的欲望,这也是中小企业走产城融合道路的根本原因。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生产经营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但是缺乏城市依托的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风险承受能力低以及获得外部资金能力弱等缺点,走产城融合的道路也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结果,这是其内部因素。

2 文献综述

在产城融合方面,李文彬(2012)认为产城融合是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才能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1]。孔翔(2013)认为,我国的开发区建设主要刺激了普通劳动力的聚集,但难以促进城市功能和社会网络的优化,很有必要通过产业区与城区的协调发展,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和社会资本状况,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2]。钟顺昌(2014)把一个区域中最具有城镇化因子的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作为讨论对象,以产城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提出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指出基于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认为加快利于产城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保障和内生动力[3]。

在中小企业成长方面,陈佳贵(2004)认为,地区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显性指标来评价,分别是经营运作力、区域影响力和成长发展力。通过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应用相应的计量方法,计算出了我国大陆在2003年度的竞争力指数和排名情况,并据此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分为中小企业竞争力很强、较强、一般和较弱的地区。发现: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4]。杨发文(2008)在梳理了企业成长力相关理论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企业成长力影响因素,并利用系统评价思维的方法,根据企业成长力内涵将其分为成长动力、成长能力和成长潜力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出企业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民营企业成长力提升相应的策略,以有效地指导民营企业发展[5]。李海超和齐中英(2012)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策略建议,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评判方法和决策依据[6]。李海超和衷文蓉(2013)则是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密切值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中的高新技术类企业的成长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该研究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上的依据[7]。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成长以及产城融合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在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在产城融合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成长非常必要。

3 中小企业在产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城融合是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产城融合尚未规模化的时期,由于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来得及显现,因此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情况。而在其形成规模之后,复杂的组成与内外部环境也使其随时可能面临致命的危险。因此政府有效的帮助与管理,是中小企业走产城融合之路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政府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成长有重要帮助,中小企业产城融合之路需要针对性的法律保障与执行,并成立相应部门以促进中小企业产城融合的发展。中小企业在走产城融合道路的过程中,权利和责任的明晰需要得到法律的规范与保障。其次,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减税与补贴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成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能够增加中小企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最后,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产城融合成长提供土壤,基础建设为中小企业产城融合道路提供了环境支持。基础建设一般属于公共品,是需要政府来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给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促进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建议政府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规范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

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道路的相关政策法律并且保障执行,并成立相应部门以促进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式发展。譬如: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离不开国家立法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因为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应当作为中介,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在融资环境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另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规定,比如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法》,规定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职责、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等,从而使中小企业在募集资金时有法可依。

3.2 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而产城融合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资质的企业,因此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中小企业产城融合要求中小企业自发或在政策引导下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经济组织,然而由于经济事物的复杂性,产城融合需要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来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且由于很多经济事物政府不适合直接进入管理,因此帮助中小企业产城融合之路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就刻不容缓了,比如引导成立商会、行业协会等。

3.3 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成长的财政政策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给它们贷款风险大。然而,由于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紧密相关与密集的交易,使得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信用评价往往比银行更及时准确,且因为相互关联使得企业因担心违约形象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增大其违约成本,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建议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更加顺利地进行产城融合。

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实施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政策扶持。政府和金融机构完善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社会化融资政策,提供市场化融资平台,放宽风险化融资体系,形成以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心,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创业板为平台,股票、证券、期货以及风投互为补充的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渠道。尝试设立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建立和健全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企业扩大对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型企业信贷规模和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出质融资、信用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

政府实行中小企业集群注册、申报以及纳税的一体化监管,保障中小企业集群的有序经营和合法经营。(1)提高金融机构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以确保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时有充足的融资来源。(2)政府应成立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支持。(3)股票、债券等非信贷的方式应当被用于中小企业融资,政府在这个方面应当给予政策支持。(4)在构建贷款机制方面,需要秉持风险和收益对称原则,在审批程序以及贷款条件上需要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5)政府应该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优惠。

3.4 加强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建设

为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刻不容缓。企业走产城融合道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共享市场,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秩序是比较混乱的,让企业大伤元气的价格战、影响企业形象的假冒产品、损坏企业利益的盗版行为等层出不穷,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政策制度环境方面,政府应当鼓励并且对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给予经济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血液,使其能够更加富有活力地成长。在集群及产业方面,要提高集群企业的依存度,提高知识扩散程度才能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在社会服务方面,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发展需要各种中介服务的机构,如在中小企业走产城融合化道路的初期,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市场分析方面有很大的匮乏,而在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中期,要对市场进行测试和检验,在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后期,技术服务和推广销售环节上仍然需要支持。一个项目的实施,往往包括咨询、设计、评估、认证、审计、融资等中间环节,需要众多服务机构的参与,中介服务机构是联接产业内众多企业的纽带。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许多中间环节,需要有一定权威性的中介机构参与实施。中小企业要顺利地走好产城融合的道路,就需要有一批活跃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有效地联接不同主体。

在基础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政府机构服务质量,提高其服务效率,对中小企业的诉求进行迅速地反应及反馈,给予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成长以支持。政府要成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全面监管和协调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贸易、财务、人才以及技术方面的事务,为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

首先,尝试设立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积极整合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扶持、人才培训、技术供需、专家团队、仪器设备等动态信息,保障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顺利开展。其次,中小企业产城融合中的组织管理还要从中小企业组织体系内部强化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国先进企业管理和贸易相一致。最后,政府要放开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的人才市场,为中小企业产城融合化提供人才的培训、指导、招聘、交流以及引进计划,保障中小企业在产城融合过程中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政府成立高科技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科技园,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业、科技人员创业以及海归人员创业的条件和门槛,鼓励中小企业涉足高科技领域以及民生科技领域。

尝试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之间进行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双向兼职、任职,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服务活动。科技人员或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可以采取知识产权入股、科技成折股或者收益分成、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等方式实行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科技人员兼职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从事技术开发,科技完成单位自行实施转化或者合作方式实施转化,应当自项目盈利之日起五年内每年从税后利润提取5%用于奖励完成人;对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或重大贡献者允许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政府还应当尝试多元化的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

发展模式,比如依托产业链的发展而形成的特色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化,有利于发挥产业优势,吸引客户、资源和人才的汇集,依托大学科技园以及中小企业科技园可以促成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加速了高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和效率,依托从事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与中小企业在同一个区域和市场的汇聚,提升了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贸易与经营行为的水平和层次,依托由民间组织自发形成延边贸易区、跨省交界区以及江河港口区而形成区域对接中小企业集群,能融合民间自由贸易的传统和习惯,大幅提升区域经济、文化和市场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为产城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

[2] 孔翔,杨帆.“产城融合”发展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基于对江苏昆山的实地调研[J].经济问题探索,2013(5).

[3] 钟顺昌,李坚,简光华.产城融合背景下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4(17).

[4] 陈佳贵.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对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8).

[5] 杨发文.企业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6] 李海超.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6).

[7] 李海超,衷文蓉.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133-04

基金项目: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分工背景下集群中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及模式研究”(11BGL007)。

作者简介:章宜(1987-),男,助教,主要从事价值工程与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中小企业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