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秦腔点亮生命

2015-01-27 13:16王琪
延河·绿色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秦腔荣获陕西省

王琪

在繁花似锦、流光溢彩的戏剧舞台上,我们追慕名流的大家风范,追寻他们坎坷而丰富的生命历程,但是更钦羡艺坛新秀们充满青春的气息和靓丽的风采。他们在条件艰苦甚至没有舞台没有化妆间,几张简单的彩条布搭建起的台子上,戏装穿着不分春夏秋冬,脸上涂着五彩斑斓的油彩,一挥水袖就是一种风情,一次投首顿足、一次回眸之间仿佛就是一段荡气回肠、曲调飞扬的唱腔。他们热爱戏剧艺术,以扎实而娴熟的基本功和技巧,心甘情愿地为我国戏剧艺术付出宝贵的青春年华,使古老的戏剧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著名青年秦腔演员、第2 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君梅,就是这样一个多年如一日,孜孜追求在秦腔艺术道路上的跋涉者、奋进者。

温暖,来自心底的一份感动

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最大的动力莫过于舞台下一双双热忱的眼神,莫过于观众席如雷鸣般此起彼伏的掌声。可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什么叫明星,也不知道什么叫粉丝,但是他们拥有最忠实、最朴实的观众。那就是不管演员是不是名角,不管台下观众能不能听清楚舞台上传来咿咿呀呀的台词,他们面对的观众总是热情始终如一。无论濡暑难捱的大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日,舍不得挪动半点脚步。即使最终谢幕,他们仍然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有时赴农村、厂矿、学校,在条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情况下,台下观众的热度依然丝毫不减,那情形,一点也不亚于粉丝们对大红大紫影视明星大腕们的尖叫、追从。

这在陕西著名青年秦腔演员李君梅看来,是太常见不过的了,因为观众就像上帝,是滋养她艺术生涯的温暖土壤。让她尤其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下乡演出,黄土煤渣漫天,狂风肆意地刮,差点刮倒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舞台,而嘴里当时满是沙子。别说登台演出,连眼睛都无法睁开,说话都困难,就像老天爷在故意嘲弄人!而台下的观众把舞台围个水泄不通,一个个不是用衣袖捂着口鼻,就是用手帕捂着口鼻,面对此情此景,演出还在照常进行,所有演员的戏还得接着唱!演出计划丝毫未变!当时令她感动的是,没有一个观众离场,趴在台前的小孩,坐在中间的老人,站在外围的年轻人,几乎全都是饶有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大概是被剧情所吸引,也可能缘于特别喜欢李君梅的表演,当天演出结束后,有不少观众一直跟随在李君梅的身后。她其实早已习惯了这样。那其实是乡下观众对演员由衷喜爱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而就在李君梅不经意回头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心疼地拉住了她的手,问她是不是演梨花的女娃。得到李君梅的肯定回答后,那位老人说:“哎呀,你咋瘦成这样?那么高的调调,你这么单薄,唱着吃力么?我娃是咋唱上去的?”老人的手像枯藤——千年的枯藤一样,青筋暴起然后缠绕,有点冰冷膈应,脸上画着一圈一圈的岁月,老年斑在一周囚禁着她那浑浊的眼睛。但是她眼睛里的疼爱是真挚的,这让李君梅内心无比温暖,单就那一声“我娃”,让她眼睛莫名的湿润许久,心里的暖流久久不散。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还有什么比得到忠实观众的喜欢更令人自豪和骄傲?还有什么比这位老人朴实的举动,更令人萦怀在心,难以忘怀呢?

坚定,只为饱满的艺术追求

李君梅走上戏曲这条艺术道路,算得上是机缘巧合。她自幼喜欢唱歌,一心想报考音乐学院,花季一般的年龄她对未来的歌星梦是非常执着的,但音乐学院大学四年昂贵的学费,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吃不消的。有一天,当父亲告诉她陕西省艺校最后一班免费招生的消息,并建议她去报考时,李君梅知道自己的音乐梦破碎了。但转眼一想,还有艺校能圆她的演员梦。于是,从未进过城的李君梅,跟着父母来到了省城报考陕西省艺校。经过简短的培训,在一句“我爹爹贪财把我卖”演唱中,拉开了她人生戏曲的帷幕。

也就是从十四岁那年开始,李君梅每天都在和戏曲打交道,练功、吊嗓……二十年来,戏曲演出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于十几年的练功,李君梅的腰肢时有损伤,阴雨天疼痛不堪;十几年的演出时间无法确定,风餐露宿也是时有的事情,热冷更是无法预料。因此,她的胃已经被折磨得一丁点生冷辛辣都会引起旧疾……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君梅为了唱好秦腔,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锲而不舍,不断进取,在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她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豪言壮语。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唱好每一场戏,扮好舞台上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2 0 1 1年6月,李君梅终于拿到了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第2 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奖盘上面写着“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简单的几个字,是李君梅用尽前半生的艺术生命换来的。它其中含了多少酸楚、坚守和心血,只有李君梅自己最清楚。

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历史,我们或许看到的都是花环与星光闪耀下的荣誉,却无法看到,在光鲜亮丽的奖杯背后,李君梅是如何在不断地向自己挑战,向艺术高峰勇敢攀登那段艰苦卓绝的经历。她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演出中的那份快乐。她认为自己只有走上舞台身临其境,才能感知到的随曲乐伴奏舞动着的那份喜悦与对秦腔的由衷热爱。在李君梅2 0 0 3年出版的个人首张秦腔C D—《春之声》扉页后,她曾亲手写着:“因为爱着自己所爱的事业而苦恼,也因为爱着自己所爱的事业而快乐。”

获得“梅花奖”之前,李君梅的这种追求和冲劲亲朋好友可以理解,获奖之后,亲朋好友都开始劝她改行,建议她要么去艺校教书,既赚钱还省事,比整天奔波演出要强多少倍。也有人说,李君梅你是一个地方演员,努力到现在这一步已经算是封顶了。但这些话对李君梅而言都不是她最想听到的。她对戏曲的追求远不是一纸荣誉、一次奖励可以挡步的。她把观众的掌声当成了自己最高的荣誉,也执意要在秦腔演唱上永无止境地继续发展。是的,即使被油彩长期侵蚀的容颜有损,筋骨浑身有了伤痛,她还是喜欢戏曲这门艺术,喜欢展示自己才华的这个大舞台,因为演出才是她毕生的追求,因为秦腔才是她人生的最爱。endprint

就在事业节节攀升的盛名之下,李君梅毅然作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深造,继续攻读表演专业。其间她也动过心思在北京找份工作,不再演戏。但是当她站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李君梅她清楚地意识到,没有戏曲她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苍凉和空落,甚至孤独。多少年过去了,她已经习惯于被人偷偷挑开帷幄,新奇地看她对镜化妆的观众;习惯于看着观众顶着毒辣的烈日看自己在台上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举步,被台上表演带动起来的或哭或笑;习惯于那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传来的时候,观众不舍不弃地看着自己一步步走下舞台……这一切,早已成为李君梅割舍不了的情怀。那些个在冬日里把土炕烧得热乎乎招呼着你入睡的人,那个局促间围着你嘘寒问暖的人,还有那些即使你已经卸去戏装却还是悄然跟随着的人……难道这些真的要从自己的生命里消失吗?那样的生活李君梅真不敢想像的。就这样,她从北京学习完后决然返回西安,重新回到了自己喜爱的舞台上。当扮相俊秀,表演纯正,音色甜润,自然质朴再次来到舞台时,她感觉自己的灵魂、自己年轻的生命又找了回来!

探看来路,时光如白驹过隙,她走上舞台生涯竟已过了快二十载!人的一辈子竟也真如此短暂,不过一段唱腔,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已成渐逝的韶华。

青春,融入此生“洁白的事”

李君梅一直记得,一位同事有一次为一家丧事去唱戏时,他五岁的儿子问他今天去乡下给谁演出,他答道“白事”(陕西人称丧葬为白事,婚嫁为红事)。不想他的孩子在一次作文中竟写到:“我的爸爸会唱戏,今天他要为白事唱戏,你们知道白事是什么吗?它就是洁白的事。我很骄傲。”

与其说这是出自孩童的心灵,不如说这是一种令李君梅悸动的误解。她欢喜地记下了这个词:“洁白的事”。在李君梅心底,唱戏可不就是最纯洁的事情吗?每次排演新戏时她都会把大量时间宅在家里,静静的看着碟片研习,或上网了解关于戏曲的一切,对着镜子练水袖卧鱼;或者弹琴练声从别扭到熟练到有细腻有味道,也或者打电话联络修词改曲等等。她享受这样的陪伴,自然又舒心。

舞台艺术的魅力来自于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修改、提炼,来自每一次与观众的无形交流,带给自己每晚演出时千变万化的调整。在《锁麟囊》的某场演出中,线发缠住了李君梅的水袖,她东倒西歪的站姿差点把戏演砸,这是她在排练时没有带着线发一次次练习的侥幸心理所致!这让她明白,不可剪辑的舞台艺术容不得半点掺假。李君梅最兴奋于这样调整,每演一次戏,都要演出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达到标准的极致。她始终认为,唯有尊重此时此刻的观众状态和舞台环境,尊重真实的存在,根据当场演出的这些存在的问题去不断再创作,才能做好这“洁白的事”。

在荣誉面前,李君梅也曾经被质疑,从“四小名旦”到“梅花奖”,有人说她演传统戏太少。诚然,她和导演做过很多尝试,新程式化的创造,声腔的创新等,例如《蛇恋》《晴雯撕扇》《梨花情》等等。这样的改善令李君梅赢得了许多年轻观众,得到了“耳目一新”的评价。其实这样的尝试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听到有人断言“秦腔市场越来越萧条,年轻人还有几个看戏?”李君梅却不这样想,她认为只要秦腔艺术根植三秦沃土,与老百姓心心相通,秦腔就不会消失。既然争取不到太多的年轻观众,那就不必刻意去争取。她相信秦腔是有市场的,也有一定喜欢并追随它的庞大群体。在李君梅心里,既然“洁白的事”本来就是经历过人生的悲欢离合,积淀了许多人生故事之后才能参透的事情,那么,她就坚定地认为:一定要相信,总有一天年轻人也会长大,会变老的,然后会慢慢去理解和喜欢上戏曲的。

荣誉,在于多年的不懈追求

作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蓝鱼的学生,李君梅1 3岁便在马蓝鱼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独立生活着,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当她望着车水马龙的喧器城市,漂泊的思乡之情屡次化作追求艺术的无限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向秦腔艺术的高峰攀登。正是因为李君梅拥有如此高的事业心,她自1 9 9 3年进入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工作主攻闺阁旦、正小旦起,就曾主演过《带灯》《锁麟囊》《梨花情》《窦娥冤》《王宝钏》《恩仇记》《龙凤呈祥》《十五贯》《晴雯撕扇》《断桥》《活捉三郎》《秦雪梅吊孝》《鬼怨》《三上轿》等角色。1 9 9 6年荣获陕西省“第二届秦腔卡拉O K大赛”专业组一等奖,1 9 9 9年荣获“戏曲百佳演员”称号,2 0 0 0年1 0月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 0 0 0年1 1月荣获陕西省“秦腔清唱、折子戏大赛”表演一等奖,2 0 0 2年荣获中城之星陕西省“优秀剧目展演月活动”表演一等奖,2 0 0 5年荣获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之首,2 0 0 8年荣获首届陕西省“秦腔折子戏个人专场”表演一等奖,2 0 1 0年荣获第五届“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 0 1 1年6月荣获第2 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 0 1 4年8月获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特别优秀表演奖。现为陕西省青联常委,陕西省民盟委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2 0 0 8年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荣誉面前,李君梅依然没有停止求索的脚步。如果说,松树在悬崖峭壁上巍然挺立,雄风不衰,是因为它具有勇于傲霜斗雪的内在气质。而李君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有时也在想,或许真到我老的那一天,再也没有胡弦鼓点为我起落,再也没有机会华丽地享受那两分钟的谢幕,孤独地穿梭在早晨菜市场与晚间城墙下的自乐班,还要独忍着排练曾带给我关节的种种疼痛,自怜着油彩带给我皮肤种种侵蚀所留下的疤痕痘印,却不再有人记得我们,认出我们。但我一直在想,我曾与秦腔美丽的缘份所缔结下分分秒的深情,将是我人生回忆不完、咀嚼不完的,自己今生还有什么遗憾和后悔的呢!”

人生没有谢幕,激情永远飞扬。真诚祝愿已经将戏剧融入生命的李君梅的艺术之路走得更稳健、更遥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腔荣获陕西省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太阳第一家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父亲的秦腔
似“定”而非巧判断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的农药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