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2015-01-28 09:45杨丽霞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研所6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头饰白族

杨丽霞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研所 650000)

云南白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杨丽霞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研所 650000)

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习俗都与其居住环境、审美特点、宗教信仰等有关系,才会具有一定的辨识度。本文所要研究的白族服饰就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服饰文化,并且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服饰文化的精华。虽然不断吸取与改进,然白族服饰依然始终保持了自身固有的特色,因而具有可识别的审美效果,成为白族的标志。本文将从白族服饰概述入手,对云南白族服饰分类进行探讨,然后分析云南白族服饰的特点,最后重点阐述云南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白族服饰;服饰习俗;文化内涵

民族服饰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一种集美术、视觉、审美等综合的实体艺术形式。民族服饰是一种静静的艺术表达,她涵盖了几乎民族延续的全过程,民族服饰见证了民族的生活、演变、历史和文化。白族服饰是中国服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辽阔的多民族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在深厚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占有一席之地。白族服饰受古时南诏、大理国的文化影响颇深,外观美丽迷人、大方得体却又不失舒服实用。白族服饰已经成为白族的显著特征之一。

一、白族服饰概述

白族人口约有160万,居住集中地区在云南,以洱海为中心向四边辐射,还有部分居住在云南的丽江、昆明等地,再有就是分布在南方的一些其他省份例如贵州等。白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相对比较固定,民族特点分明易见。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族服饰也随之变化,但是白族特定的习俗、风俗和生活、思想方式使得白族服饰的传统制作元素依旧故在,依旧停留在、反应在白族的服饰之中,也使得这一民族的特色得以保存和发展。白族服饰与众不同,自成一脉,现代的白族服饰是南诏大理时期的服饰文化的延续。白族服饰的形成离不开地区的自然环境的限制,离不开白族人民特有的生活习惯,离不开白族人民的独特的审美视角。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习俗在形成个人的行为中起的作用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白族服饰文化正是这样,正是在习俗中在历史中产生、壮大和演变的,白族服饰是白族一大文化特色,是白族的民族财富。

二、云南白族服饰分类

(一)白族头饰

白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迁。历史记载“绛裙襦、黑头囊、金珐苴、画皮靴、首饰抹额、冠金宝化鬓、襦上复画半臂”以及“霓裳彩斗、云鬓花垂、清歌互举、玉步徐移”,这是曾经的白族人的服饰形象。即便是20世纪初期的白族服饰也与现在的白族服饰有着较大的区别。之前的风格定位是简洁明快,当下的定位是色彩斑斓。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白族服饰也与时俱进,创意革新。金花头饰的创新白族服饰创新的典型代表,大理的四个美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都蕴藏在这一美丽的头饰之中。白族的金花头饰的产生起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起源于对家乡的热爱,起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当然也离不开白族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聪明智慧的审美情趣。

云南大理周边的白族男子的头饰比较简单,变化比较少。较小的男孩子一般只戴帽子。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成年白族男子的头饰一般使用蓝色或者黑色。保山阿石寨则用7米多的长白布或黑布作包头。

白族妇女头饰相对比较复杂,对她们而言,鱼尾帽、花头巾、白缨穗、银簪、冠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大理和洱源的白族妇女会依据身份、年龄来改变自己的发型以及头饰。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变化,白族未婚少女可以戴花头巾,梳一个独辫子盘绕发型等;年轻的媳妇则戴着蓝布挑花头巾;到了老年改为戴黑布头巾。

(二)白族刺绣

白族妇女在从小时候起,便学习刺绣的手艺,白族刺绣也是姑娘媳妇的拿手手工艺,习惯认为白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资质聪颖看的就是她的刺绣水准。因此,无论乡村还是城镇,刺绣是白族不可或缺的一项家庭社会活动,大理附近的白族人都是如此。她们刺绣的物品种类繁多,颜色复杂多变,图案也是变化多端。白族刺绣的最初目的应该是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家庭中使用到的物品如窗帘、背包、衣服鞋袜、各种服饰等都离不开刺绣。刺绣的人从生活经验出发,会把代表着幸福富贵,美好吉祥的植物、花卉、动物、图形等绣在自己的作品上。最为常见的有牡丹、石榴、桃、竹、虎、龙、凤、蝴蝶等。洱源、剑川两地的白族妇女的刺绣作品的图案最为种类繁多又倏忽万变;在颜色变化上,来自大理下关山区的刺绣作品又略胜一筹。刺绣的手法灵活多变,有时会先依照花样做好剪纸,有时会直接刺绣,遇到比较复杂的手工刺绣时还需要实现打好圈架,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再绣。这些作品制作完成以后,一部分是自己使用,一部分用来馈赠他人,现在很多也作为民族风特色产品,销往各地。

(三)白草皮披肩

白族妇女特有服饰。一首流行的白族民歌道:“白里透红小情妹,黑绒坎肩白衬衣:头上包块白头帕,肩披白羊皮。”唱词描绘了白族妇女在服饰上尚白的习俗与肩披白羊皮的特有妁服峁习俗。剑川、洱源、鹤庆、兰坪一带均白族妇女喜披白羊皮的习惯,历史相当久远。明代学者汤升窀修纂的《南诏野史》载:“西爨自蛮,知读书,能文字,舌音清便,多冒汉人,见尊长,披羊皮,故嫁女授羊皮一张。”这一古俗,流传至今。择此嫁妆,求纯的绵羊皮,不掺杂毛;羊皮须完整保留羊的四肢和尾巴上的皮毛,不得残缺。清朝《滇南新浯·夜市》赞云:“男既远游,女当门户,催粮编甲亦多妇代夫役,皆能练事无误。”故披白羊皮是白族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说的是白族人由于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族男子在外谋求营生,白族妇女则呆在家中包揽了所有家务和田地里的活。羊皮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干活需要负重时可以用羊皮遮挡一下衣物,而冬天来临,寒气逼人时,羊皮可以保存人体的热量,不至于劳作中的白族妇女受寒。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到了衣食无忧的现在社会,白族的一个千年习俗经久不衰,那就是女子在结婚拜别父母时,要跪在羊皮上与父母双亲行隆重的磕头礼。剑川沙溪尤其如此,当地的白族人是羊皮为家庭必有贮备之物,可以在市场上花钱购买,也可以自己家里养白羯羊,等养大之后,需要时取其皮来用。三合羊皮的价格比较高昂,只有家庭经济优渥的人家才会使用。

三、云南白族服饰的特点

白族老老少少的妇女都钟爱白衬衣和各种颜色绚丽的领褂,这些领褂大多是手工制作,制作精美,颜色有的是靓丽的红色,有的是或深或浅蓝色,她们穿的裤子则是基本都带有绣花边,裤子的布料种类繁多,主要是灰蓝、绿色或者这些颜色相间的,云南妇女爱在绣花短围裙上的周边镶绣出一些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例如花鸟云朵等,鞋子也是带有复杂多变的绣花图案的。她们的辫子很长,可以盘在头顶上,再用红绳缠绕,外面包着绣花或彩色头巾,左侧垂下雪白的缨穗。

而白族姑娘头上的头饰其实暗含了居住地区大理的几种特色美景,可以简单说成“风花雪月”,既体现了白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又起到很大程度的装饰作用。“风花雪月”中的风即下关风,代表此意的是姑娘头饰中垂下的穗子;花即上关花,代表此意的是姑娘头饰中艳丽的花饰;雪即苍山雪,代表此意的是姑娘头饰中洁白无瑕的帽顶;而月即洱海月,代表此意的是姑娘头饰那像月儿弯弯般的造型。总体而言,这是代表了白族浪漫唯美、富有民族特点的一种设计风格。白族妇女还有一个爱好是各种银质的饰品,例如银耳环、银耳坠、银手镯以及银制“三须”“五须”。玉质或者玛瑙珐琅之类也是很受她们欢迎的,走起路来,叮咚作响,跳起舞来,响声悦耳动听,白族妇女的服饰从整体上看还是非常协调、美艳大方的。

(一)服装样式独具特色,方便劳作

站在样式角度,白族服饰样式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劳作,当然建立在此基础上,不乏各种民族特色的装饰。从大理白族的生长环境来看,高原湖泊,劳作时必定会经常下水,所以,裤腿为宽大设计,便于折叠挽起。无论男或是女,都有着包头配饰,这一配饰的作用有二,一是收拢头发,二是防止紫外线直射。另外还有黑领褂,布料为羊皮或是麂皮,主要取其耐磨特点。这些设计都非常符合农耕所需。

(二)偏白色基调

白族服饰基本色素便是其服饰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主要色调就是白色。而白色,在色素中,所代表的主涵义为“尊敬、纯净、简洁、和平、谦卑、精密”,由此给人的色感是“明快、纯真、清洁、高雅”。白族与“白”有天缘,民族的命名用“白”,民族服饰的主要色彩基调也用“白”,这绝是一种巧合之中的必然。当结合白族历史和服饰两种文化来分析时,不难发现,通过主色调“白”所体现出的是唯美的审美,折射着简洁的思维,反映出谦和的性格。在探究白族服饰文化之后,可以发现白族先民正是建立在色彩崇拜基础上慎重选择了白色,这是民族特质的象征,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

四、云南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道德价值

白族服饰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其民族人的生活习性和喜好,更是白族道德价值的承载体。其中所体现的伦理意义重大,比如谦和优雅,正是在这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才更突显出该民族一心向善的道德价值观,时刻警醒白族人要以平和待人,要以善心看待一切,要简洁淳朴,时刻鞭策自己成为一个完美之人。服饰是一种外化语言,表达着自身对于民族特点的理解。白族服饰承载着白族人的道德价值观,白族人的道德价值观反过来决定着服饰的选择。服饰简洁,却内涵丰富。道德之无形尽情地寄托于服饰之有形。服饰的特定性折射出道德的特定性,而各族人民都会通过各自服饰的穿着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影响自己的行为。服饰所显示的是穿着者的个性特征,显示的是穿着者的生活态度。由此不难推断,一个民族长期性认同某种服饰,那么这种服饰就自然承载起了这个民族人民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

(二)追溯白族原始崇拜的历史印记

在唐朝的《南诏图传》和宋朝的《大理国梵像卷》中记载,南诏和大理国王所穿的服饰上的图案中可以发现,国王和大将军都有身披“虎皮”的图像。白族儿童的服饰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虎头鞋和虎头帽,由此可见,白族人对老虎有崇拜,因为从这些鞋帽上的虎头纹饰便可见一斑,甚至在这些鞋帽中直接有虎头图案的手工刺绣,显示出一种威严,当然也不乏童趣和天真。一双虎头鞋,一顶虎头帽,一针一线,织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在《南诏图传》中也记载有白族人崇拜的神物“金鱼”和“海螺”,现在白族孩童都有戴“鱼尾帽的习俗”,从这些服饰的图案中,我们大致可以追溯出白族先民原始崇拜的历史印记。

(三)反映了白族的生活劳动

白族服饰从各个方面把白族人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清晰的显示出来,比如白族劳动人民耕作过程中,男人的宽管裤就非常便于劳作,大裤脚一卷便可以下田干活。而女人衣服基本都少补了围腰和巾帽,主要就是为了防晒。还有白族的各种民俗节日,比如观音节等,参加之前,白族人都会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不同的节日穿着不同的服饰。比如婚丧嫁娶等这些特殊的社会活动,都需要穿着相应的服饰。可见,服饰不同,功能不一,服饰所体现的就是白族人的生活习俗,通过服饰还能够探寻其民族服饰文化,意蕴深厚。

(四)体现白族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在白族人的思想里,蝴蝶就是耕种大丰收的象征,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标志。这和蝴蝶多,年景好的民间传说有关。因此,他们把蝴蝶绣进女人的衣服或者其他服饰中,不仅代表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审美态度,希望每一年都能瓜甜果香,每一年都能谷米满仓。

(五)具有民族凝聚力

费孝通先生说过:“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历经历史变迁,白族人的文化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而其中白族服饰已经发展成为白族文化的重要构成。服饰艺术文化承载着白族人的生活习惯,表达着白族人的道德价值伦理观,同时,白族服饰文化还有着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即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正是在这种凝聚力夏,白族人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一个民族一旦缺失了强大的凝聚力,必定会在历史长河中,在大浪淘沙中被掩埋,更不用说建立自己的国家,发展成为现代民族。

五、结语

民族文化无形无色,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有形之物来体现,比如服饰。服饰文化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衣服概念,还是认同某种服饰的民族文化的体现,正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之后,服饰文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代表着更多的东西,比如民族特质、民族风俗等。反言之,如果某个民族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服饰文化,只能说明这是一个新生的民族,还没有经历历史的沉淀。白族服饰文化含有南诏、大理国等不同文化的沉淀,不仅实用,还美观,整个感觉就是端庄而不失个性,华丽而不失得体,这种特点的服饰得到了白族人民的认同,便于大浪淘沙中保存下来,成为白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周萍.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寻绎[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2]肖丽琼.大理地区白族服饰的起源及历史[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赵卫东.族群服饰与族群认同——对“白回”族群的人类学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4(05).

[4]管彦波.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

[5]王宏付.民族服饰色彩的继承与发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6]金少萍.近现代云南白族地区服饰习尚的变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2).

[7]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8]李萨丽.大理白族女性服饰艺术的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9]赵孟雄.白族服饰的地方文化特色及文化意蕴[J].思想战线,2010(S1).

杨丽霞(1973-),女,云南宾川人,白族,讲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云南少数民族。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头饰白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花样云南(二)
头饰类恐龙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
白族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