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竹笛创新技法及其应用

2015-01-28 12:30中原文化艺术学院451460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
关键词:换气竹笛笛子

荣 卫(中原文化艺术学院 451460)

中国竹笛以其特有的音色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唐诗中就有“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几千年来中国竹笛不断发展,特别是解放后,笛子在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奠定了在民族乐器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笛子技法创新、发展风格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专题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竹笛的创新技法及其在竹笛艺术中的应用进行概括和总结,希望对技法创新以及竹笛艺术的发展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顾名思义,竹笛演奏创新技法是相对于传统技法来说的。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曲目创作取材的不断广泛,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竹笛演奏技法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时仅仅运用传统的演奏技法已经满足不了竹笛艺术发展的需求。所以演奏家和作曲家就开始了对竹笛演奏技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使竹笛演奏技法不断创新,产生了竹笛演奏的创新技法,从而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了解创新技法在竹笛演奏中的运用已经刻不容缓。

笔者在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竹笛演奏技法方面的资料,将竹笛创新技法按照各自不同的实现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口舌和气息方面的技巧

1.循环换气。循环换气是笛子新技法的标志性技巧,是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借鉴和吸收唢呐的鼓腮循环换气法,首先将其运用到笛子当中来的。循环换气的原理和方法是:在吸入一口气将要吹出时,将余气全部推入口腔,之后,由咽部及舌根轻微封闭口腔通道,再用下颔抬起和口腔压缩复原的力量迫使口腔内的气息有节制地徐徐排出;与此同时,双鼻孔迅速呼吸,横隔膜下降,腔壁向外扩张,待口腔内的气息即将徘尽时,也就是肺组织吸气动作完成后,马上由呼吸肌群的积极活动将吸进来的新鲜空气迅速送到口腔,与即将要吹尽的气息紧紧相连。于是,一个循环换气动作即告完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返的进行换气,并使向外吹出的气息持续不断,便称之为循环换气。循环换气大大丰富了笛子的表现力,使笛子可以连续不断的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者一个长乐曲。随着循环换气技巧在笛曲《早晨》中出现,此技巧已经成为笛子技巧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托此技巧创作改编出了许多风格独特的笛子独奏曲,如《鹧鸪飞》《南词》《行云流水》等,大大加快了笛子艺术的发展步伐。

2.双吐循环换气。随着循环换气的出现,双吐循环换气也就成为了可能。六十年代杭州工人王彦根据循环换气原理在笛子演奏中首创了循环双吐技法。赵松庭先生对此技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这一技巧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对笛子技巧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贡献。双吐循环换气的原理和循环换气是相同的,只是将循环换气运用到吐音上面去,对演奏水平要求更高,整个换气过程缩短到1/10秒左右,必须要花一定的工夫才可以灵活掌握。这一技巧在许多移植曲目中都有涉及。笛子独奏曲《绿洲》中就运用了这一技巧,有画龙点睛之效,从而使此曲无论从难度上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手指方面的技巧

1.揉音。1975年,俞逊发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弦乐的揉音,并创造性的将弦乐的揉音应用于笛子演奏,不但使竹笛在演奏上更加优美,而且增加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揉音大致可以分为上揉音、下揉音以及压揉音三类。

上揉音是俞逊发先生通过观察筝的揉弦而摸索出来的。原理和二胡的揉弦相似,方法是:发音孔上方一音的手指在发音孔上作开闭约1/4孔位的圆滑揉动。在揉动过程中手指由腕部带动,手臂放松。在《歌唱金刚山》和《春风遍江南》中就运用了这个技巧。

下揉音和上揉音相反,方法是:手指在发音孔上作向下约1/4孔位的反复开闭式的圆滑揉动。这个动作要圆滑,没有棱角。如果下揉音配合腹振音(以后者为主)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技巧——腹振揉音。这个技巧音波幅度很大,宛如京剧行腔,在《珠帘寨》中充分发挥了腹振揉音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上揉音的变体叫做压揉音,方法是:指、臂同时在本音音孔上方作快速滑动。这种发法来源于板胡的压弦,音响效果棱角分明。随着竹笛艺术的发展,压揉音已经成为竹笛演奏“秦腔”风格乐曲中的特色技巧,从马迪的《秦川抒怀》和詹永明先生改编自二胡的《兰花花》就可以充分的体现。

2.交击指法。这种技巧是在1、7(即笛子的第三、二孔)两个音孔上相互快速交击,形成一种特殊颤音效果。此种颤音技法的八度长音运用给我们一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壮观景象。

三、其他方面的技巧

1.包吹法: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演奏,包吹法所发出的音,比原来的笛子上的音要高出一个八度。

2.《牡丹亭组曲》中离开笛子吹孔而吹笛子吹孔的气击声,使之有叹息之感。

3.《第四交响曲》和《牡丹亭组曲》中大六度或大七度的大滑音加指揉音,以示漂游的灵魂。

4.《汇流》中两个音快速重叠,可以形象的模仿滴水声。

5.《汇流》中笛子超高音的快速历音到最低音,加之音量的聚变,使人有如观瀑布九天而泻。

四、结语

文中所介绍的创新技法,是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竹笛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笛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笛子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借鉴其他乐器演奏方法和适应曲目音响要求的演奏新技法,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竹笛流派。这些创新技法和流派在竹笛艺术的发展中产生,并运用到更多的曲目中来推动和促进发展,大大丰富和扩展了笛子的表现力。竹笛艺术发展到现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呈现一片大好的形式,在这里我们要怀念并铭记那些为了竹笛的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演奏加和作曲家们。并且,要继承和传乘下去,为笛子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俞逊发,许国屏,周大成.中国笛子考级曲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M].广播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换气竹笛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My Mother
我的坚守
泳池“飞鱼”换气记
学自由泳
笛子演奏家
清晨别急着开窗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