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音乐发展的探索

2015-01-28 08:21陈朝飞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学363709
学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中学生

陈朝飞(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学363709)

关于校园音乐发展的探索

陈朝飞(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学363709)

从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对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兴趣普遍不浓,而对于“新音乐”与流行歌曲则是较为痴迷。学生对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新音乐”之间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充分表明了“新音乐”和流行歌曲与课堂上经典传统音乐之间所产生的碰撞。因此,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坚持传承经典与有格调的音乐的前提下合理地引进各种“新音乐”与流行歌曲。与此同时,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修养,准确地分辨“新音乐”与流行歌曲中的精华与糟粕,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音乐”与流行歌曲。

中学音乐流行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教育的开展有着较为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美育方面作用更为突出。中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在大众流行文化之中的角色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当前“新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生力军。现在的中学生非常痴迷“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但是在学校中,课堂上则主要是古典的与民族的音乐,这就必然会产生碰撞。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冲突与矛盾进行调和。

一、“新音乐”与流行音乐和课堂上经典传统音乐之间的碰撞

当前,有很多的中学生都对“新音乐”与流行歌曲较为痴迷。“新音乐”与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的经典传统音乐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学生需求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从客观上来讲,教材中所选用的经典传统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从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也相当的完善,但是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忽略了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情况,并且将音乐观念与现实生活相割裂。中学生本就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并且自身的知识与社会经验积累不足,所以对于西方经典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很难产生共鸣。[1]不生动、不活泼正是中学音乐教材的弱点。相对而言,“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中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旋律则更容易激发中学生产生共鸣。

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化功能与审美功能带来的冲突。音乐教育客观上来讲,是“情”与“美”的教育,音乐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要想“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就需要先让学生产生兴趣。而课堂上的经典传统音乐则是“严肃”有余而“通俗”不足,使得学生对于通俗性很强的“新音乐”与流行音乐更感兴趣,这就使得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化功能与审美功能难以实现。“新音乐”与流行音乐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这也是“高雅”音乐难以企及的。“新音乐”与流行音乐则因为不“高雅”,被认为无法承载审美功能。从这里能够看出在现行的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体制下,“新音乐”与流行音乐和课堂上经典传统音乐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二、以传承经典和有格调的音乐为主流,合理选择“新音乐”及流行歌曲

“新音乐”与流行歌曲,虽然流行,但是其中有很多仍然是格调低下庸俗的,人生观也是消极的,价值并不高。中学生本身正处于心理与生理逐步成熟,但是思想意识却极不稳定的特殊时期。所以在音乐课堂上仍然需要将传承经典和有格调的音乐作为主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改善。并且将“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鉴别“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中的良莠,让那些思想内容好、情绪健康向上的“新音乐”与流行音乐感染学生。

在选择“新音乐”与流行音乐曲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选择那些时代气息好的歌曲进入到课堂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同时将“新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简谱等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喜欢的歌曲的同时能够学习各种音乐知识;3.选择的“新音乐”与流行音乐要有对比,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之中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让学生能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更好的辨别能力。例如,有些歌曲很消极,而有的歌曲却较为励志,如周杰伦的《蜗牛》就较为励志,不仅有着唯美的意境、单纯的梦想,还有执著的信念与无怨无悔。又如,张靓颖的《光芒》,曾经在80年代末风靡的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都是励志的好歌曲。再如,满文军的《懂你》与毛阿敏的《思念》之中也包含了积极的思想,具有教育意义。

三、音乐教师需要对“新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正确的认识

面对“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与经典传统音乐的冲突,不能够盲目地在教学中引入“新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曲目,需要教师自己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与洞察力去进行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

在对待“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上,教师是关键性的因素。作为音乐教师,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将“新音乐”与流行音乐当做是另类进行拒绝,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原则地利用“拿来主义”而不进行鉴别地引入到课堂之中。新时代的音乐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热爱生活,善于主动地发现身边美好的“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从“新音乐”与流行音乐之中吸收各种营养。[2]

同时,音乐教师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与素养,并通过自身的音乐知识与素养来分析、鉴别“新音乐”与流行音乐,让“新音乐”与流行音乐能够为中学音乐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需要在“新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题材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侧重与取舍,改善自身的调控与把握课堂的能力,在引入“新音乐”与流行音乐时将重点放到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上,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能够从好的音乐之中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与精神上的陶冶,让学生可以欣赏更多的、更新的优秀音乐作品。在经典传统音乐和“新音乐”与流行音乐艺术形式的结合上多下工夫,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到音乐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总之,从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来看,虽然对于“新音乐”与流行音乐进入到音乐课堂中褒贬不一,但是学生却对“新音乐”和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分辨其中的好坏,引导学生在接触“新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过程中能去其糟粕。

[1]李晓云.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3):55.

[2]罗君菲.把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J].师道:教研,2014(1):83.

(责编赵建荣)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中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