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适合我国的土地资源平衡表方法初探

2015-01-28 12:07耿建新刘祝君胡天雨
会计之友 2015年2期

耿建新+刘祝君+胡天雨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及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要求,开启了自然资源核算与摸清“家底”的新篇章。为了对这一重要工作有所贡献,文章以土地资源为例,借鉴《SEEA2012》以及澳大利亚土地平衡表的实践,从分类标准、计量单位、计量属性等多个角度探索编制土地资源平衡表的方法,阐明了土地资源平衡表与国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土地统计表现状和土地管理情况总结出编制适合我国的土地资源平衡表所需做的工作。本研究不仅有益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对拓宽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范围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资源平衡表; 国家资产负债表; 实物量计量; 价值量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2-0007-07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及“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这无疑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以及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从字义上解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是一种以价值量为计量单位,能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种平衡思想的表格。其次,认真分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可以发现前者的净资产额应列示于后者的资产之中。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国家资产负债表完整编制的重要环节。那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起点又是什么?一般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海洋、矿产和能源、生物资源等,而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资产的则是具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起点应是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平衡表格。本文选取我国最具代表性、情况也最特殊的土地资源进行研究,并提出编制土地资源平衡表这一新的思路。

顾名思义,土地资源平衡表应如一般企业资产账户,是既能反映土地期初存量和期间流量,又能满足“来源=使用”这一规律的表格。为此,本文主要借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组织近期修订的《环境经济核算中心框架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Central Framework 2012,以下简称《SEEA2012》)以及澳大利亚的实践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平衡表进行探讨,并阐明土地资源平衡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及列示方式,以期为我国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贡献微薄之力。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丰富会计核算内容,拓宽会计学疆域,为具有特殊审计对象的对领导实行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积累有益经验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平衡表的制度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制度背景

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了《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随着《纲要》的制定,各省、地(市)、县、乡(镇)开始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中编制了土地利用平衡方案,这些方案是以公顷为单位的不同地类所组成的表格,主要用于规划1997—2010年间不同地类的面积变化额以及期内的净增加(减少)额。应当说,这些表格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通过,这些规划方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即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平衡表等同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资产账户,不仅应有以公顷为单位的面积核算,还应有相对应的价值量核算,并且应像普通资产负债表里的账户一样,满足“来源=使用”这一平衡关系。就此而论,《决定》提出的思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对我国深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编制适合我国的土地资源平衡表的新起点。

(二)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早在1995年,刘金平等就对土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地资源资产的界定及其价值评估问题。叶艳妹等(1999)建议建立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预算制度,把土地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然而,经过数年来对土地的管理与规划,我国土地的资产化管理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没有编制土地资源平衡表,从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土地资源数据体系应是原因之一。鉴于此,反观多年来我国对土地资源平衡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用地平衡表(实物量)的编制方法及其组成成分研究。例如,杨得志等(2002)给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数量综合平衡表及地类变更乡镇分解总表;王少波等(2009)指出土地平衡表的数据由土地供需平衡表、土地开发复垦及整理、新增用地和净增用地三部分构成。(2)根据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例如,翟印礼等(2009)利用辽宁省建平县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平衡数据预测其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建平县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建设用地平稳发展,水利用地减少。

综合分析上述文献可以发现,虽然我国早期便有土地方面的文献,但是关于编制土地资源平衡表的研究极其匮乏,并且几乎都停留在土地实物量(面积)的研究上,没有从土地价值量的角度考虑编制土地资源平衡表并探究如何将其价值融入国家资产负债表中,而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笔者希望通过对土地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的结合研究,以及价值量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关系探究,弥补我国在土地资源平衡表研究上的一些空白。

三、土地的计量以及与国家资产负债表中土地资源资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