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看全国两会网民参政议政常态化

2015-01-29 00:49魏岳江
中国军转民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民报告微信

■ 魏岳江

新媒体观看全国两会网民参政议政常态化

■ 魏岳江

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广泛吸纳社会群众对做好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从中遴选求真务实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建议,做出更加反映社会多数群众所期望的重大问题应对和解答,增强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性,提高政府公共治理的公信力。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会议开幕式、分组讨论、报告内容等进行现场网络直播和视频解读,几乎涉及了新常态、反腐倡廉、养老改革、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等多个话题,其中 “法治”成为中国百姓聆听报告的一个热频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别值得关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新媒体观看两会大趋所势、民心所向,网民参政议政渐成新常态。今年在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下的召开的全国两会,新媒体以其便捷、直观及良好的互动性,为受众带来一个即时、全面、立体的两会,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一、现场网络直播,新媒体将网民带入庄严肃穆的全国两会现场

法治政府,实际上就是信息公开、民主决策的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以信息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所谓例外,也主要是指法律规定不应公开的情形,其他的都应公开。

媒体融合是全球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设法治政府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传播视频领域,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基于高速、智能、开放的宽带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相续发展,出现以微博、微信、手机、社交网站、PC端微门户平台为载体的一种新媒体即时报道、视频播放方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信息公开的新亮点。

据媒体报道,2015年全国两会,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中央电视台等各种新媒体群纷纷登台亮相、施展绝技,现场直播两会主要盛况、议事议程、报告内容、讨论发言,甚至国家领导人两会时间表也公布于众,全面详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开辟“直通两会现场”等栏目,打通会内会外,体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中央电视台以多个频道,以不同语言同时向世界各地传递全国两会现场好声音、好举措。

网络视频直播、图文直播成为今年全国网民获取两会的主要信息源,网民可通过微博实时播报、微信推送、手机客户端推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同步观看两会,了解两会,互动两会并发表个人意见建议等,为代表委员与百姓、党和人民架起了一座有效沟通的心桥,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舆论一致认为,全国人大工作报告的直播,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通过融合创新,打造出全面立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时效性、贴近性与生动性于一体的新闻信息产品,使2015年两会报道异彩纷呈,加大了对大会发言内容的传播力度,让网民更好地了解了人代会常委会2014年的工作及2015年的计划,提升全国人大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力。人民网与37家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报纸、4家地方卫视、5家门户网站、2大综合平台及3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共同报道两会。通过全媒体合作平台的建立,整合各方资源,为网友提供多触角的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此外,人民网“2015全国两会”专题PC端与手机端已同步上线,除运用手机客户端推广外,还创新推出多个H5互动策划。网友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推广页面,实时掌握两会动态,轻松参与两会交流。新华网客户端开设“聚焦两会”专题和“小新读报道”“两会有数”等栏目,以新媒体打造应用信息产品,生动反映两会盛况;还在海外社交媒体开设“NEW CHINA”发稿账号,根据两会议程回应海外受众关切,播发多媒体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创新推出“全媒体”“融媒体”等概念,使全国两会报道格局引人注目。如人民日报着力建立全媒体平台整体报道的工作机制,坚持流程平台化、内容定制化、方式故事化、数据可视化原则,做到记者现场采集新闻信息产品,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网络直播让人代会大规模地与网络“亲密接触”,与网民“零距离”沟通,这是史无前例的创新,是向广大受众敞开会议的大门,实现了民众期待。通过这种透明开放的形式,老百姓更进一步了解人大、政协是什么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干了些什么;只有这样,百姓才能与委员、与政协走得更近,连得更紧。多数网民高度评价、点赞说,这是一次通过全媒体平台融合宣传政府工作、完善执政能力、丰富施政手法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

二、即时信息传播,新媒体为网民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沟通平台

互动最大的特点是能给网民带来两会心声或者表达个人的意愿,而新媒体为政府与网民搭建起建言献策的零距离沟通平台,促进政府与民众网络互动常态化、制度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网络沟通的目的不在于沟通本身,而在于对民意结果的运用,让网络优势真正转化为法治政府的执政能力。在媒体融合时代,政府官员不仅要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更要通过网上征求意见、浏览网上舆情,科学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运用、正确采纳网民的合理化建议,使网络民意最终体现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才是建设法治政府职能所在。

今年全国两会,新媒体报道作用突出、成效显著,为代表委员与网民互动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据媒体报道,中国之声的名牌栏目《政务直通》,在两会期间引入用户生产内容概念,直播之前开通两会热点话题的微博微信调查,征集网友提问,并将问题融入直播中,增强报道内容的针对性。央广网微信公号、中国之声公号等在政府工作报告直播结束后立即推出问题解答小游戏,以互动答题的方式加深了用户对报告的深度了解。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加入新媒体互动元素,在网站开辟“小曹的朋友圈”专题页面,主持人将网友上传的具有代表性的提问带到两会现场,由代表委员给予逐一解答。《9张图带你读懂政府工作报告》《50个数字帮你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推出可视化时政报道解读,收到良好效果。人民网全媒体平台进一步增强开放性和互动性,在访谈方面分享资源,合作媒体可对部分嘉宾进行单独采访。光明日报围绕两会议程,改革创新,连续推出《深改元年,大家蛮拼的》《点赞法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大图解》等图解通版。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特别节目,通过大数据分析聚焦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采用大屏图解和代表委员讨论解读的方式,加强公众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成为收视热点。通过采取这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文风活泼、形式鲜活的解读版块,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新华社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等报道资源,从两会召开前一天推出“两会新华全媒头条”栏目,每天播发多媒体稿件,在传统线路和新媒体平台、终端推出,实现报道全覆盖,让普通群众谈报告,将政府工作报告勾勒的改革发展蓝图与普通群众的生活愿景有机结合。光明日报融合媒体平台推出《光明日报炫融特刊》,运用HTML5先进技术,融入音频、图片、图表等元素,以及代表委员的视频访谈、网友调查等功能,读者持手机关注光明日报微信即可步入故事场景中。此外,光明网还推出了《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据”焦两会》等媒体融合产品报道见报的同时,在新媒体上同时展现更丰富的信息,力求更方便、更快捷,用户体验更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融合媒体新闻指挥中心为依托,打破了广播单一传播形式,向全媒体全时间全覆盖的传播新模式发展前行;南方报业打响“全媒体”融合战,彻底打通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微博、“南方全线通”、户外LED屏等终端,实现报网一体化……人民网和新浪微博分别开通互动专题和微话题,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等制作了相关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动漫和图解。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等还现场采访代表委员。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则采访境外专家,了解各方对全国两会的积极评价。

三、网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中国政府网站提倡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

建立协商民主,让网民与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探索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机制。新媒体的发展,全国两会组织形式也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代表委员们更好地履职尽责创造方便快捷的条件。移动化、可视化、互动性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时互联APP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载体。时至今日,随时打开手机,点开微信微博,看看“朋友圈”就能知晓朋友们的近况,或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发表个人的真知灼见,微信微博将异域的亲朋好友聚到了一起,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微信微博这种即时传播、即时信息、即时反馈也广泛应用于全国两会上,既提高了会议效率,节约会议成本,也拓宽网民与代表委员之间参战议政交流的途径。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做到倾听社会的呼声、人民群众的期盼,切实做到问题所在就是努力方向?互动性技术的革新让网络问政再次勃兴,是今年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各网络媒体充分利用新的网页技术,调动网民参与积极性。点赞、投票、数据图、小游戏等产品和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媒体报道,两会召开前,由中国政府网牵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积极参与,联合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公开向全社会征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形式,让网民直言不讳、实话实说,真正起到触及民意、问出心声,找到问题导向。通过海量的大数据,梳理统计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给政府的决策以重要参考,最终转化成决策力、执行力。与此同时,各网站在专题页面上按主题分类选登网民建言,设立热门建言排行榜、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等版块,还开通微博、微信交流区等与网民进行互动。

随着法治国家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渠道拓展,政府和老百姓之间从上至下沟通的模式已经被打破,形成一种平行的网络化的模式,这种问计于民、集纳民智的网络征集今后将会经常化、制度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吸收了914条网民的意见,尽管没有逐条地体现于报告里,但基本意思在报告中反映了出来。据媒体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在方式上有所创新,运用智库、专家库提供支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方法和手段,找内容、找数据、找词语。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在全社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有4万多条,经筛选整理出来1000多条都转给政府网站,其中直接吸收的至少有几十条。

猜你喜欢
网民报告微信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微信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报告
报告
微信
微信
报告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