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诗化表达

2015-01-29 21:58张晓亮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抗日国民党妇女

张晓亮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22)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诗化表达

张晓亮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22)

毛泽东诗词言志、述史、寓理,是中华民族求解放的政治心声,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忠实记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形象表达。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国难方殷,枪口向外;男女并驾,如日方东。毛泽东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诗词诗意地表明:全民联合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道路;国共合作是救亡图存的决定因素;妇女是救亡图存的伟大力量。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诗词

中国之所以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民族的大团结是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发动、建立、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不仅体现在较为理性的理论著作中,也浓缩在相对浪漫的诗词作品里。

一、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全民联合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道路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1925年,他在《中国革命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一切可能的联合的阶级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但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倡导得更多的是工农联盟,他在这一时期的诗词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一点,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百万工农齐踊跃”、“十万工农下吉安”等。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由工农联盟发展成为全民族大联合。他写于1937年3月的祭文·祭黄帝陵,就深刻表达了全民族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

祭黄帝陵[1]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一)这篇祭文是一篇政治文献,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集中体现

这次祭拜黄帝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第一次,并且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鉴于当时列强侵略中国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对于象征民族“始祖”之类的符号十分重视,祭文中就较多地使用了关于“祖先”之类的词汇,如“始祖”、“列祖”、“吾华”、“民族”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阶级斗争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毛泽东写此文,并不仅仅是赞颂中华民族先祖的丰功伟绩,更为重要的在于以维护始祖“黄帝”的业绩来凝聚民心、积蓄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这表明他开始尝试以凝聚人心的民族主义来增强民族认同感,整合分散的社会力量。在《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首次借“种”的概念来代替以前一再宣扬的阶级对立与斗争口号,并指出这是为了不致“亡国灭种”以达到“救亡图存”的有效方式。

(二)这篇祭文是毛泽东审时度势,反对关门主义的诗化结晶

经过大革命以及土地革命的锻炼,尤其是“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损失,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既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搞投降主义,也不能将自己的力量看得过多而犯关门主义的错误。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就坚决赞同统一战线而反对关门主义。所谓的关门主义,实际上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同其勾结的汉奸卖国贼的“忠诚”的奴仆。他们所鼓吹的“纯粹”和“笔直”,不过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之掌嘴,而日本帝国主义则向之嘉奖的东西。”[2]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也应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动而不断调整,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和一个理论依据。一个出发点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大规模的进攻,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机;另一个就是中国革命的现实力量,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革命队伍中的幼稚病。”[3]这三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组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组成声势浩大的革命军,才能彻底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反动力量。为此,这个统一战线必须要团结当前最大的党派国民党,但又不限于国共两个党的联合,它应该是全民族的大联合。

(三)这篇祭文是毛泽东实事求是,号召全国各阶级人民团结起来抗战的宣言书与出师表

之所以写此文,毛泽东觉得,当时的情况是全民族的联合程度还不够,各阶级还没有最大限度的组织起来。这种情形带来的后果,就是前线不能打胜仗,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就举例加以说明,现时期的抗日战争是片面抗战,抗战的成分只是政府和军队,而不是广大人民的行动。“几个月来许多土地的丧失,许多军队的失利,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现在的抗战虽然是革命的,但是它的革命性不完全,就是因为还不是群众战。”[4]

因此,“唤起民众”是救国于危亡的唯一道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呼吁之下,形成了万众群奋起抗日的爱国氛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坚决抗日,小资产阶级有抗日的愿望,民族资产阶级也由附和反革命逐渐向革命营垒靠近。这就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为中国共产党走出苏维埃模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的政治格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号召与推动下,全国各地爱国军民纷纷行动起来,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为了争取第一种前途,发动群众,全国抗战,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了一条全民抗战应遵循的路线:从政治上来说,有必要将现政府改造成为履行必要的革命政策并且有人民代表参加的统一战线的兼具民主与集中特质的革命政府;支持群众性的战争,给人民言论、集会、结社、武装等自由,严厉镇压汉奸;通过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等人道主义方式,改良人民的基本生活;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改革文化教育政策。从军事上说,要实行全盘的改革,在战略战术上,将单纯防御变为积极进攻,将强迫动员变为鼓励人民上前线,将不统一的指挥变为统一的指挥,将单纯依靠正规军作战变为联合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在军队上,将旧制度变为新制度,将脱离群众的无组织无纪律状态变为以高度自觉为基础的秋毫无犯。

二、国难方殷,枪口向外:国共合作是救亡图存的决定因素

毛泽东倡导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尽管不限于国共两个党的联合,但是,他将国共两党的合作看作抗日统一战线的主体。然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虽高喊“只有拼全民族的性命,以求国家生存”,又更为恐惧人民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壮大和觉醒,威胁其专制独裁统治,因而从抗战开始,就坚持一条片面的抗战路线。这个路线,表现在军事方面,就是不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单纯依赖正规军的正规战;在政治方面,就是对内压制人民民主,对外继续妥协退让。正如毛泽东于1937年7月23日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一文中所指出的,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两种方针和两套方法,因而也就有两个前途:一种是坚决抗战,依靠人民大众,结果一定是将日寇赶出中国;另一种是妥协退让,压迫人民大众,结果一定是中国被日本吞占,中国人做牛马。为此,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了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这一时期为国民党人士所写的诗词和挽联,就明确表达了这方面的信息。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军杨森部无缘由屠杀新四军、八路军6人,造成平江惨案。8月1日,延安举行悼念平江惨案牺牲同志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在追悼会上说,在当前的抗日战线里,有一部分反动派专门杀害抗日分子,企图压制进步。“这样的事如果不加制止,中国就会在这些反动派手里灭亡。”[5]同时,毛泽东为大会送了挽联: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这副挽联的特点,是跳出了对烈士们追悼哀婉的圈子,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正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因为彻底实现这一主张,是对烈士们的最好悼念。挽联的语气是平和的、规劝性的,没有对蒋介石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揭露与批评,目的还是为了团结抗日的大业。由此可进一步看出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团结抗日的诚心和对蒋介石政府的“苦口婆心”。关于同国民党再次合作的问题,毛泽东做了详细的论述:

(一)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共产党要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

在日本侵略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最强大的国民党如果不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靠共产党以及其他党派的现有力量进行抗日战争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国民党同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情况就会大不同。尽管还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共产党人还不明白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的历史任务以及伟大的前途,但是,“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6]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极力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1940年,毛泽东为病逝于香港的国民党元老徐谦先生送上挽联: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促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这副挽联表明国共两党应该“死生同慨”,进一步团结,不能再抄反共的旧文章。毛泽东坚信,未来的革命实践将会证明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并不是一个不得已的敷衍的临时的办法。

(二)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一致对外,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个故事来证明,如果国民党继续打边区,不仅不利于抗日,国民党也将会面临消灭的危险。1936年12月,他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中就警示国民党,“螳螂黄雀之喻,亲痛仇快之讥,千秋万世,永难湔涤。……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存,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傅。”[7]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并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撰写了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上联深入地开掘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精髓;下联精辟地阐明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和阶级界线。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和政策,指明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和抗日必胜的原因。这些论述说明了国共两个当时中国主要大党精诚合作、一致对外对民族命运的关键性。

(三)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要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就是保持参加统一战线的各党派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权。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上的独立自主,就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路线、政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使其不与资产阶级的纲领路线、政策、思想和实践混为一谈,以免忽视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而且,还要同国民党的引诱、腐蚀、瓦解活动作斗争。在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中,领导权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在统一战线中掌控领导权,对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对抗日战争的胜败极为关键。他提醒全党不要忘记1927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使土地革命归于失败的血的教训。领导权的实施,要依靠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根据形势提出不同的策略口号和行动口号;要依靠全体党员的模范行动。作为领导者,毛泽东认为抗日反蒋不能并提,“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8]共产党人在这个关键时刻的责任在于,向国民党及人民大众做团结一致的宣传。另外,共产党还要以身作则,拿出建立统一战线的诚意。为此,1936年3月,毛泽东公布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向广大人民尤其是国民党表明,共产党“凡属爱国军人,不论积极地与本军联合抗日,或消极地不反对本军及爱国人民抗日者,本军均愿与之进行协商、协定或谅解。”[9]

三、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妇女是救亡图存的伟大力量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0]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一直处于等级森严社会的最底层。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一直极为关注妇女解放的问题,并指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二者存在的辩证逻辑——没有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就是一句空话,而妇女不解放,社会也很难完全解放。因为,要真正使社会获得解放,就必须发动人口占半数的妇女,她们是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力量。而且,妇女也有革命的意识,她们奋起抵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临近了。毛泽东在其作品《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中,刻画丁玲由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转变,不仅是在赞咏丁玲个人的新生,更是赞咏广大中国妇女的新生,她们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带来了更大的曙光。

毛泽东没有将这个辩证逻辑束之高阁,而是切实地贯穿于革命实践中。他历来重视妇女运动,提倡妇女解放。故当1935年5月《中国妇女》月刊准备创刊发行、其杂志负责人请他题词时,他欣然应命题词,实际上是首气势磅礴的四言诗,以示祝贺。毛泽东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中国妇女运动的高度评价,也表示了他对中国妇女起来革命的殷切希望。

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1]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这首四言诗突出表现了中国广大妇女的强大革命力量和无畏革命勇气,她们是抗日群体中的“异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担负起了重大的历史责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牺牲。中国妇女同男子一样起来抵抗,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从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在题词中是从抗战胜利的高度赞颂妇女参战的伟大意义的。为了强调这个伟大意义,毛泽东还于1939年3月写了《妇女们团结起来》一文,该文首先驳斥了“女子没有力量或者力量并不大”的错误思想,并对“认识不到自身力量的女子”启发道,在中国亦或全世界,女子都拥有同男子一样强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是没有女子参加,就做不成气。”[12]在中国,如果妇女不参加抵抗日寇侵略的斗争,就不能成功;在解放区,搞大生产运动,没有妇女参加,也不行。其次,鉴于全国二万万二千五百万的女同胞,在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中,没有表现出她们应有的力量的现实。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要通过写文章、开大会、搞演讲等宣传活动,号召广大妇女同胞团结起来,并组织自己的团体或参加抗日军队,“并且号召一切愿意并坚决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妇女们,加入共产党,”[13]这样,才会凝聚起妇女同胞的抗日意志与力量。

1943年3月16日,蔡和森、蔡畅的母亲葛健豪逝世,毛泽东致挽联道:

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

葛健豪,出生于封建旧时代,但是,却是新型革命女性的代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牺牲与贡献。为了革命,她不断地走在求知与奋斗的路上。1914年,他带着两个孩子到长沙求学,自己也进入湖南女子教养员养成所学习。1918年,尽管已经53岁,但她还是选择同蔡畅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她做了大量的革命掩护工作。

1942年,朱德的母亲逝世,毛泽东敬送挽联道: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以上论述表明,毛泽东非常重视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妇女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境界与伟大气魄。这些已经被革命实践所证实,解放区的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启发与领导下,作为“奋发为雄”的突起异军,不仅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妇女的潜力,而且,在解放战争中都是顺着这个逻辑程序发展的。妇女解放思想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了出来,然而,仅限于理论上的论证。“在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中,妇女解放成为美丽的现实,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步。”[14]

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共产党的胜利,也不仅是国民党的胜利,它是全民族的胜利。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秘诀,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这一思想是诗意化的,毛泽东诗词中的统一战线意蕴值得挖掘。

[1][11]季世昌.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537-538、547.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5、155.

[4][5][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5、576、571.

[7][8][9]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9、438、383.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7.

[12][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7、167.

[14]杜贤荣.人杰鬼雄铸国魂——论毛泽东诗词歌咏的人物形象[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04).

责任编辑:许如江

D 610.0

A

1671-2994(2015)05-0018-04

2015-06-11

张晓亮(1981-),男,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

猜你喜欢
抗日国民党妇女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快过关了
抗日英烈马威龙
当代妇女的工作
爷爷的抗日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