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毒品犯罪的防范与打击*——以杭州市禁毒工作为例

2015-01-29 23:32叶寒冰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易制毒杭州市公安机关

□叶寒冰

(杭州市公安局,浙江 杭州 310002)

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效预防、打击毒品犯罪是各国政府和警方的共同责任。近年来,世界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我国毒品犯罪活动也呈现出死灰复燃、快速蔓延的严重态势。杭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影响,毒品犯罪活动此起彼伏、持续高发,并引发其他刑事犯罪活动,禁毒斗争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杭州市近年来侦破的跨境毒品犯罪案件为重点,结合全面预防、控制、打击、管控毒品犯罪工作,对毒品犯罪活动作一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意见,供同行参考。

一、杭州市跨境毒品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态势分析

(一)杭州市跨境毒品犯罪特点。自2006年至今,杭州公安机关共破获30起涉及境外的毒品犯罪案件(以下简称“跨境毒品犯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9名,涉嫌罪名主要是走私、贩卖毒品罪。经对这些案件和涉案犯罪嫌疑人的分析,杭州市跨境毒品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涉案毒品以海洛因为主,并出现新型毒品。破获的30起跨境毒品犯罪案件中,共缴获各类毒品61.67千克。其中涉及海洛因的有23起,缴获海洛因35.66千克,是缴获数量最多的一类毒品。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将“恰特草”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目录》后,该类型毒品即在杭州市出现,2014年已查获2起走私该类毒品的案件。

二是毒品流出地以亚非国家为主,主要流向广州等地。在破获的30起跨境毒品犯罪案件中,29起涉及境外毒品流入(其中1起为境外人员在我国犯罪),亚洲国家(地区)流入杭州市的16起(其中马来西亚11起、香港3起、印度2起)。但近年来非洲国家流入杭州市毒品案件有所增多,共发生13起(其中从埃塞俄比亚流入12起,从贝宁流入1起)。在30起案件中,能明确毒品最终流向地的有6起,均系计划入境后经杭州中转流向广州等地。

三是犯罪嫌疑人以外籍为主,且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员。在抓获的39名犯罪嫌疑人中,中国籍人员6名、外籍人员33名,共涉及亚洲和非洲13个发展中国家,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

四是外籍犯罪嫌疑人以男性居多,犯罪年轻化趋势明显。33名外籍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0名,女性13名;35周岁以下犯罪嫌疑人28名,36周岁以上5名,犯罪嫌疑人以青壮年为主。

五是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较低,多系受威逼利诱参与贩毒。33名外籍犯罪嫌疑人中,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从破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交代情况看,29起涉及境外毒品流入的案件中,被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均系被哄骗或威逼利诱而从事毒品犯罪的“马仔”。“马仔”对毒品上下家的身份等情况不了解,其持有的手机往往是上家在临出发前配发的,侦查机关对毒品上下家及其背后的组织人员追查难度很大。

六是贩运方式以空运为主,藏毒手段以夹层携带居多。航空运输便利、快捷、安全等特点,使得空运成为毒品犯罪嫌疑人首选的贩运方式。29起涉及境外毒品流入的案件中,通过民航客机空运方式流入的27起,通过国际快递流入的2起。在贩运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主要采取改装夹带、人体藏毒2种方式。其中,人体藏毒案件2起,均为吞服毒品后运输;改装夹带藏毒案件27起,隐蔽性强,必须通过特殊设备才能发现,甚至出现了将毒品包在地毯纤维中,再编织成地毯空运入境的案件。

(二)杭州市成为境外毒品中转地和消费地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达。杭州是浙江省经济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又是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经济发达,娱乐业发展较为成熟,受国际、国内毒情形势影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吸食合成毒品人员逐年增多,成为境外毒品犯罪分子眼中理想的毒品流入地和消费地。

二是交通便利。杭州作为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拥有华东第三、全国前十、世界百强的萧山国际机场,拥有160余条国内外航线,铁路和公路运输可以抵达全国各地,交通十分发达,客观上为境外毒品犯罪分子贩运毒品提供了便利,也使杭州成为境外毒品向周边城市贩运的中转地。

三是人员密集。目前,杭州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就有425万人。同时,境外在杭投资、就业、学习、旅游的人数众多,近年来在杭常住的境外人员达15500余人,每月因旅游等原因临时来杭的境外人员达58000余人。这使得境外毒品犯罪分子极为关注杭州毒品消费市场情况,并想方设法在杭州开拓毒品市场,或者途经杭州向周边地区贩运毒品。

四是化工大市。杭州目前登记在册的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有6500余家,其中生产企业34家,经营、使用、运输企业6400余家。易制毒化学品中的一至三类物品,杭州都有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稍有不慎,极易流失,甚至流入非法渠道被犯罪分子用于制造毒品。

五是电子商务发达。杭州拥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盛化工等众多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把杭州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方便企业贸易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极易被境内外毒品犯罪分子利用,成为其从事毒品交易的隐蔽、便捷、安全的平台和渠道。

(三)杭州市跨境毒品犯罪发展趋势分析。从杭州近年来破获的案件看,跨境毒品犯罪案件逐年增多,贩运方式和手段不断翻新,侦查打击难度加大;毒品种类从海洛因到冰毒再到“恰特草”,紧跟世界毒潮趋势;境外毒品来源地不断增多,从最初的缅甸、香港等地流入,发展到现在的亚非等国家多渠道流入。在目前的跨境毒品犯罪案件中,杭州虽然主要还是中转地而非目的地,但令人担忧的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毒情形势,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打击,杭州势必成为境外毒品的消费地、周边地区毒品来源的集散地,甚至引发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杭州城市形象。

二、杭州市防范和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杭州公安机关始终坚持“零容忍”理念,不断完善“标本兼治、以防为主、全面防控、精确打击、社会联动”的禁毒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堵源截流。针对杭州毒品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控、动静结合、多警联动”的工作原则,逐步构建起公安、海关、机场、铁路、邮政、交通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海陆空邮”全方位、立体化的缉毒堵源截流网络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堵截毒品流入。该项机制建立以来,各协作成员单位主动出击,重拳打击,先后破获30起跨境毒品犯罪案件,抓获39名涉案犯罪嫌疑人。与此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在主要入城口开展公开查缉行动,破获了一批通过国内其他地区经杭州贩运毒品的犯罪案件。

(二)强化预防宣传。广泛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工作,是提高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杭州市教育、卫生、宣传、文化、公安、司法、交通、团委、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深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6·26”国际禁毒日等重点时段,组织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并在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区域和娱乐场所、社区等公共场所以及重点地区开展毒品预防宣传。同时,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领域,利用“杭州禁毒”的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打造新的禁毒宣传平台,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提高禁毒宣传影响力,使广大群众能辨识毒品、知晓危害、共同抵御。

(三)强化日常管理。一是加强重点药物管理。针对康泰克等含麻黄素类药物容易被毒品犯罪分子利用,提炼受管制的麻黄素后用于制造毒品的情况,杭州公安机关和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管理,依法严格管理药品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并要求零售药店核实、登记购买人身份信息,控制单次购买数量,坚决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建立预警机制。针对化工企业众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环节多的情况,杭州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外经贸委等部门以及中国化工网、阿里巴巴等贸易平台的协作,建立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网站上发布的可疑易制毒化学品贸易信息,并进行跟踪核查。近年来,杭州公安机关侦破了多起影响较大的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案件,其中包括浙江省第一起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案件。

(四)强化信息分析。一是拓展信息来源。在持之以恒地抓好传统信息搜集分析工作的同时,杭州公安机关强化网上作战和“大数据”分析利用,积极拓展信息来源,特别是运用谷歌、百度等网上搜索引擎,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搜寻疑似涉毒信息,分析跨境毒品犯罪线索,开展专案经营、重点打击。二是注重追根溯源。在日常缉毒破案中,杭州公安机关注意对涉及境外毒品犯罪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掌握毒品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并进行预警,为缉毒侦查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加强信息交流。针对杭州的毒品主要从广东、云南等地流入,跨境毒品也非直接在杭州消费等情况,杭州公安机关加强与广东、云南等地禁毒部门的协调沟通,互通有无,灵通情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强化缉毒协作。对上级公安机关传递的境外执法部门有关线索协查要求,杭州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查证核实工作,及时反馈核查情况,并对本地涉案人员进行依法打击查处。对上级公安机关传递或者自行获取的跨境毒品犯罪线索,杭州公安机关开展专案经营侦查,精确打击本地跨境毒品犯罪。对涉及外地或境外的毒品犯罪活动,杭州公安机关积极与有关地区公安机关协作配合,追查毒品来源,打击毒品犯罪,必要时将有关线索向上级公安机关汇报,协调办理。2006年,杭州公安机关破获的跨境制造海洛因案件,就是协作办案的成果。该起案件根据公安部督办案件的线索传递,杭州市公安局与多地公安机关协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当场缴获海洛因3千克。

三、深化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杭州公安机关在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但是受国际国内毒情形势影响,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针对当前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意见。

(一)加强立法保障。200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禁毒法律体系,但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禁毒斗争形势,我国禁毒立法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个别规定滞后于禁毒形势发展需要、人财物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条、第四条虽然明确规定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但如何具体组织协调以及落实法律责任等鲜有提及,现实中仍然是公安机关独挡一面、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合力。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全市实际专职禁毒民警仅百余人,且多数民警年龄偏大,禁毒经费捉襟见肘,缺乏有效保障,因此,完善禁毒立法,强化立法保障,显得尤为必要。要善于借助并通过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等平台,加强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立法经验,建立完善我国禁毒立法体系,从而为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坚持源头预防。禁毒宣传教育是预防毒品犯罪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实、抓细抓好。要在继承借鉴既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有所突破创新,改变以往禁毒宣传教育中片面强调“我说你听”单向灌输的宣传模式,更加注重宣传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加强交流互动,激发宣传对象参与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际效果。要注重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同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的联系协作,严格对易制毒化学品相关场所、领域的日常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不失控。要加强网络禁毒阵地建设,建立健全网上监测预警机制,减少乃至杜绝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流出。要在遏制本地毒情上下功夫,降低本地涉毒人员对毒品的需求,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毒品的流入。

(三)加大打击力度。针对近年来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活动抓获的“马仔”多、深挖的幕后人员少、打击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要坚持“打团伙、断通道、摧网络”,苦练内功,强化技战法研究,提升发现与打击能力。要牢固树立“禁毒一张网”的大局观,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警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合作共治,有力摧毁跨境毒品犯罪的源头和网络。

(四)强化信息建设。情报信息是禁毒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对跨境毒品犯罪相关要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工作才能“目有所视、剑有所指”,才能提高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主动适应当前信息化、动态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信息主导警务,加强信息技术升级攻关,研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查询分析工具,实现对互联网海量、分散、孤立、零碎信息的“云查询”、“云分析”,并进行细致梳理评估、关联碰撞整合、深度分析研判,从而形成综合性、针对性、预警性、行动性的线索。要构建信息交流合作机制,不仅要继续加强内部警种、不同地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要加强与国内边境地区和境外毒品流入重点国家、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我所用。要深化信息实战应用,实现信息对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活动的全方位、高精度牵引制导。

(五)密切境外合作。目前,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全球公害,杭州既不能独善其身,更不应置身其外。作为重要国际旅游城市,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遏制毒品需求和毒品供给,最大限度地减轻毒品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建设平安杭州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跨境毒品犯罪的防范、堵截、打击工作,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走国际协作之路,密切与境外警察机关特别是与港澳台以及重点国家的缉毒交流协作。目前,杭州与港澳台地区等的警务交流协作较少,应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国际警务合作,加强跨境毒品犯罪理论研讨和实务交流,加大线索发现、调查取证及嫌犯抓捕等协同打击犯罪工作力度,共同提高防范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1]丘志馨.关于完善毒品犯罪立法的思考[J].政法学刊,2002(6).

[2]周长康、张应立、钟绿芳.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6.

[3]姜敏.祖国大陆与我国香港地区毒品犯罪比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2).

[4]周建军.海峡两岸毒品犯罪比较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1).

[5]王竞可、胡鹏、徐秋荻.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合力的形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5).

[6]刘跃进.关于如何做好公安禁毒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2010(12).

[7]陈帅锋.禁毒情报分析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猜你喜欢
易制毒杭州市公安机关
关于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浅谈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控
上海将从五个方面切实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易制毒化学品的基层治理
——以什邡经验为借鉴
太仓市“警校协作”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社会化管理
玻璃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