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2015-01-29 15:55张向宙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必修课物理教学

张向宙

摘   要:必修课分层走班是当前浙江省教育改革的趋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必修课的分层走班为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本文试图从走班背景、学科分层、走班后的物理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分层走班;必修课;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19-5

1    问题的提出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了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面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即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虽然教学研究机构一直大力提倡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材施教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行政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两极分化,造成学优生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学困生出现学习信心不足、渐渐失去动力的现象。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从2014年2月起,实施必修课走班制度。在学科分层、学生选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物理学科也在分层之列。本文是从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2    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所谓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对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实施,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学校近十年本部高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因学生转学、出国、病休等原因,以下数据与实际招生人数略有出入。

虽然从表中反映出的学生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多数教师觉得如果对全体学生按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考试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按12个班级平均,每班人数不足40人,为走班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决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必修课分层次走班教学。

3    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考试和分层提高。

3.1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表2所示。

3.2    分层作业和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天的作业,每一单元的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以“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层命题、分层次考试、分层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3.3    分层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我们分层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稳步提高。

4    分层走班制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高中物理学科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4.1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分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能。在制定具体教学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都要分层进行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里窥斑见豹,展示一节课的某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用动能定理探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②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示推导的方法进行迁移,要求高于直线运动的探究,对A层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层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合作下完成目标,C层学生则独立完成任务。

③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因此,C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达成目标。而B层和A层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教材对这一部分也不做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一介绍或者将其放在课后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

4.2    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才能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开发教学事件。

下面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在分层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地组织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这不仅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师先发散后引导,让各类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积极性得以保护,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4.3    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和方式。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物理教师往往善于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辨析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使教学难点得到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要有清楚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太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冷场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善于实施换位提问的策略。

教学实例  《电阻的测量》这节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仪器,对于A层学生可以提问电表的使用方法和如何读数,然后请学生设计电路图。对于B层学生,完成电路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种电路图的误差来源,适用条件。对于C层学生,完成B层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若一位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坏,请你想一个办法,不用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还需要哪些器材,画出电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追问:如果电压表已坏,如何不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注意:本节课为了达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课前要充分备好学生,安排好各层次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分层提问,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目的。

4.4    作业的分层布置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为主(如课后练习与作业本),B层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配有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习题,C层是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学考中的难题和高考中的中等题)。在作业上分三个层次布置和批改。学生对自己的层次很明确,作业层次分明,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并由学生按层次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对B层学生有一个进步的目标和空间,对C层学生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减轻负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5    单元测试的分层命题

分层走班之后,平时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层考查。每份试卷中的试题要包含三种层次的命题,可以按: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B层和C层学生必做,A层学生选做;能力题C层学生必做,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不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0%,提高题占15%,能力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对匀减速运动规律的考查

A层学生可以以考查公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为目的:“歼十”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已成为我国空军最可靠的蓝天卫士,大大提高了我国空军捍卫祖国领土的能力。在某次战机巡航归来降落地面时的速度为60 m/s,制动加速度为5 m/s2,则制动16 s后,飞机的制动位移是多少?

B层学生: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A物体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速度vA=4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在A物体正前方相距s=7 m处的B物体的速度恰为vB=10 m/s,B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从这个时刻开始计时,求经过多少时间A物体可以追上B物体。

C层学生: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 m/s的初速度,a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 m/s的初速度,a2=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4.6    评价方式的分层化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中学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随着内容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逐渐加强。因此,能否保持和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确评价。教师的评价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实际情况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不可轻视,而分层走班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合理,有效。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表3)。

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5    总  结

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形式上的保障。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研究分层走班制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小玲,张军朋.目标导向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J].物理教师,2014,(8):2.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必修课物理教学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