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须靠新动力

2015-01-30 10:46浙江经济年度报告研究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动力常态浙江

《浙江经济》年度报告研究课题组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须靠新动力

《浙江经济》年度报告研究课题组

新常态需要新发展动力。内需消费的不断扩张,新兴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和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新的增长点正在结构调整中形成,新的动力点正在改革、开放、创新中被释放,一个“双中高”的新浙江经济正在扑面而来

浙江进入一位数增长新常态经济的发展阶段已整四年,其经济增速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相比明显放缓。在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如今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条件、要素资源环境乃至市场竞争特点、资源配置模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传统增长引擎正加速失效,浙江经济步入了一个发展动力重构的新时代,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力调整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致力于确立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再塑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优势、新的增长结构和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

(一)从需求动力看,投资和出口出现衰减,消费拉动将成为新动力。过去的30多年间,投资和出口增长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而消费不振则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结构问题。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增长才算是回归本意。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明显减弱,投资和出口动力逐渐减弱,消费需求处于平稳上行的通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趋于上升。2014年,国内三大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而浙江消费增长也保持平稳态势(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虽然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构成,但是在近年各级政府严控支出“零增长”的背景下(2014年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4%),居民消费贡献了全年最终消费增量的主要部分。当前消费需求增长态势表明,内需结构正从低收入、低支出、低品质需求向相对的高收入、高支出、高品质需求转型,在大城市中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新一轮结构消费升级开始加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如新型消费业态高速增长,2014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7.6%,总量约占全国1/5;省内居民实现网络消费额增长41.2%。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拉动力突出表现在民生改善上,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支点、城镇化发展这一巨大机遇,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新预期,通过创新消费市场有效地激活消费潜能,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进而打造消费升级版。消费崛起不仅有利于改变过于依赖投资的增长格局,而且消费需求的扩大能够引导投资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催生新的投资机会,互促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二)从要素投入看,要素规模扩张难以为继,要素质量提升将成为新动力。从长周期来看,驱动经济增长三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时期,技术进步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远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扩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而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严重透支了资源和环境。进入“十二五”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绝对量减少,导致用工成本快速上升,浙江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减弱。随着各种要素和资源价格的连续上涨,传统依靠低成本的要素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将全面转向创新驱动,让位于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贡献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提升,由此改善要素供给质量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实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浙江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迈入了普及化,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加快。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常态,我们必须走出所谓“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观念误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源泉作用,更加注重加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从业劳动者,创造“新人口红利”。当然,打造创新引擎还必须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切实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换。

(三)从产业优化看,传统产业带动贡献下降,新兴产业、服务业双轮驱动将成为新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在经历多年的迅速扩张后,成本上涨、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制造业高速增长时代已很难再现。浙江是全国最先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新常态”的地区。进入新世纪,浙江工业增速平台由2002-2007年的15%左右下行到10%左右,2012年开始更是进入了个位数增长阶段①张金如,《如何认识浙江工业新常态》,2015年1月16日《浙江日报》第9版。(201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6.9%),工业相对比重下降的长期趋势开始形成。与此同时,服务业却保持持续增长领先、比重提升态势,预计2014年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服务业开始成为带动和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且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高级化”趋势,包括健康、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蔚然成势。目前传统产业格局正在加快打破,三产融合、高端高质、信息化引领的发展渐成新常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和占比都在提升②2014年,浙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8.5%和8.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1.6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5%、34.1%和24.5%,分别比上年提高0.5、0.5和0.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长,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尽管新经济在规模上短期内难以替代传统产业,但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的高速发展态势(2014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25%左右)和强大的渗透力正在深刻改变浙江产业的面貌。从某种意义看,用新一轮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创建产业新优势将是浙江最大的机会。浙江要适应国际国内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着力培育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重塑浙江产业竞争新优势,形成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多点支撑”。

(四)从空间格局看,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开放新格局和区域结构新变化将带来新动力。浙江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外向拉动长期保持着传统优势。随着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列入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超大规模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空间布局启动,推动在更大空间尺度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浙江地处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交汇区,必须充分利用好战略区位、特色优势,把发展深度嵌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之中,着力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战略支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浙江发展在全国的战略地位。而从“引进来”为主进入到“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特别是浙江企业、浙江资本走出去,加速“全球化的市场布局、投资布局、生产研发布局、综合物流和供应链布局”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引领作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义乌国际陆港的整合与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行常态化”“更加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国家战略举措’实施力度,联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积极推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互促共进”。同时,“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已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在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下,城市群、都市圈逐步成为引导产业集聚和升级的核心。浙江要抢抓新型城镇化重大机遇,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实施大都市区带动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转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这都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五)从制度供给看,新一轮改革红利释放将激活新动力。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讲还有赖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成就新动力的关键是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靠市场的力量和产业化的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靠政府为市场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从市场主体看,改革能够为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提供更高效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夯实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从市场体系看,改革能够为各类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活力的增强构造更完善的机制,并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机制倒逼存量调整和激活增量的功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突出制度供给,“着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

(执笔:杨祖增)

猜你喜欢
新动力常态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乾县学习十九大再增新动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健康中国的新动力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寻找医院发展壮大的新动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航天新动力“新”在哪里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