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2015-01-30 18:33田凤娇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伊春市亚布力司仪

□田凤娇

(伊春日报社,黑龙江伊春153000)

浅谈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田凤娇

(伊春日报社,黑龙江伊春153000)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的特征十分鲜明。从报道所关注的重心上看,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

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选好题材

选择题材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是因为每日题材多得难以计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我们准确的漏筛?而这一标准往往是空泛的广义的概念性的,在具体题材上如何落实?所以说这是复杂的。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我们判断新闻价值时只要问自己这样一句话:这个题材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如果针对具体一点的题材,我们也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是否影响社会的发展?是否揭示出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体现出一种质疑的态度?是否能表现一种人文精神?是否是对心灵的深沉关注?总而言之,题材的选择要体现我们的正直、公正、勇气等作为公器的价值观。

笔者曾在多年前写过一篇《揭开白事司仪挣黑钱的内幕》,当时,笔者针对伊春市白事司仪以承揽白事的名义,在酒席中、购买各种白事所需商品中,大挣回扣黑钱,笔者选取这个题材之后,就深入到伊春市各大酒店、寿衣店等处进行暗访,各店主均承认他们与白事司仪之间确实存在这些“潜规则”,并表示,如果他们不给这些司仪相应回扣,这些司仪在承揽白事时就不领这些家属去他们家“消费”。经过深入采访所得到的大量新闻事实,笔者认为,透过这种现象折射出白事司仪为了利益而蒙蔽良心,利用死者家属痛失亲人时无法顾及这些“暗箱操作”,而大肆赚取这些“黑心钱”。这就是一种道德的败坏,所以,笔者就撰写了这篇《揭开白事司仪挣黑钱的内幕》的深度报道,以此来揭露社会上存在的这种阴暗现象,该报道见报后,立即引起当地司仪协会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召开会员大会,迅速整顿了协会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采访深入

采访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尤其是采写深度报道,记者就更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笔者认为,采访之前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确定写作的框架,甚至设置细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采访。采访中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采访对象延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采访对象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同时,要注意在深度报道的采访实践中,注意选取那些突发性重要事件,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笔者在2013年伊春境内发生的特大洪水事件中,深入伊春市嘉荫县、南岔区、带岭区、乌马河区等抗洪抢险一线,通过多次深入抗洪一线与抢险技术人员进行大量细致地采访交流,了解到在本次抗洪抢险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一周的采写,成功撰写了《科学的力量——由科学抗洪抢险引发的思考》,这篇稿件见报后,在伊春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水利专家的高度认可,他们认为,此篇报道不仅新闻事实描述的准确、深入,更更要的是在整篇报道中,对科技抗洪发挥的重要作用写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述专业,对于今后科技抗洪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标题精彩

深度报道篇幅都比较长,与消息写作中简短有力的直接式导语相比,深度报道的开头更需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否则,如果开头乏味平淡,读者在看了开头之后,也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深度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干巴巴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行不通,也必须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来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对于读者而言,事实本身是最重要的,事实的原貌是最重要的。记者的主观感受和舞文弄墨都不是他们在索取新闻信息时需要的东西。

如何制作一个好标题给一条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做到题文相符。二要简洁生动,力求短小精悍。2013年11月28日《伊春日报》发表的一文,题为《迎战冰雪》,这则题目只有4个字,可谓小而精,但却准确地表达了文章内容。如:2013年12月13日《伊春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抓“鸡”遇发“鸡”财》,这则通讯字数1200字,应该说这是一条成功的新闻标题。这则新闻标题巧借谐音制成题目,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并短小精悍,生动简洁,吸引了很多受众。三要画龙点睛,具有新闻性。所谓画龙点睛,即我们在制作标题时,要以尽可能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把新闻的核心内容揭示出来。如2013年12月25日《伊春日报》发表的报道标题为《“伊春森林猪”有了“身份证”》。这个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全文要表达的文章主题浓缩出来,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提炼概括,抓准新闻的要旨,反映事物的精髓,这则标题短小精悍,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使受众就可以在一瞥之间,题义尽知。因此,该报道见报后,迅速被新华网、新浪财经、中国农业网、中国猪业网、东北网、河南农业信息网等全国多家权威网站及地市级新闻网站转载。

此外,对深度报道而言,突出思想性也十分重要。如今新闻报道已进入“观点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传媒不能停留在普通新闻报道的生产,仅仅充当“记录者”,还要积极充当“守望者”“思想者”,引导社会舆论。深度报道可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帮助人们梳理观点、引发思考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做深度报道的记者要做一个“思想者”,善于亮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引导舆论。因此,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在深度报道中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有连续式和系列式。

连续式,只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性报道,注重事件的性质相同或相近和内容的连续性。这种方式的深度报道通常追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追溯以往事实的轨迹,用以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本质。它是在对事情结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伴随着事件的进程和人们对事件认识的深化,层层深入地展开报道,因而它特别能激起受众的关心,吸引社会参与,并在一起探索和反思。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报道”。

只对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现象,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体裁报道。它不是单独的去追踪和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用深邃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物,在反映现实上具有较强的透视力。这种运用方式可称为“系列报道”。笔者采写的记者观察稿件就是具有思想性的深度新闻。如《与国际接轨做强伊春旅游业》,笔者随伊春市代表团赴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业时,在3天的亚布力之旅所见所闻所感中,亲身领略了亚布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亚布力发展旅游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迪。特别是这次亚布力之行,笔者接触到了一个新名词,就是“托管经营”。笔者理解,托管经营,就好比把山沟里的孩子送到了大都市现代化的托儿所。亚布力引入法国地中海集团联手打造“世界的亚布力”,就相当于把穷人的孩子交给了富人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跨越时空地实现了从低层次教育到高端教育的飞跃。客观讲,在区位上,亚布力比伊春还要地处偏远,而且没有机场。人们从哈尔滨出发到亚布力滑雪场坐车需3个多小时,而从哈尔滨到伊春市日月峡滑雪场行程不到2个多小时,并且伊春的机场就坐落在梅花山滑雪场的施业区内,可以说是全国唯一有机场的滑雪场。但为什么游客却长途跋涉,到高消费的亚布力去滑雪呢?笔者认为答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植入国际理念与世界接轨。二是用活了中国企业家论坛“这张牌”。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伊春市在旅游产业上要想实现大发展,跨越发展,唯有与国际接轨才是最大的捷径,唯有摒弃那种“小家子气”、“自生自养”的陈旧观念,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孩子”托管出去,依法托给那些国际化的大集团、大公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把伊春市建设成“世界有名、中国一流”的国际化森林生态旅游名城。所以,一篇成功的深度报道取决于它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我们报道的事件或许是重大事件,也或许是跟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但深度报道会选择一个方面展现事件的主要矛盾所在,不仅要求我们要找好切入点,而且还要有意识的观察,思考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随时观察事态的发展走向,透视社会和剖析社会心态。

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新闻视角、写作思路,关键的还是我们要有一颗爱人的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这颗心去发现世界进而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才是新闻报道的意义之所在。

猜你喜欢
伊春市亚布力司仪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盛大开幕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雪山中的洁白丝绸
致敬亚布力20年
不按套路
财政大权
伊春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亚布力狂想曲
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构建分析
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