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2015-01-30 20:52刘洪玲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温州人温州大学生

刘洪玲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镇江 212003)

“新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刘洪玲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镇江 212003)

“新温州模式”是针对传统“温州模式”提出的,是对传统温州模式的扬弃,其最可借鉴的核心就是勇于自主、敢为人先、善于亲和、精于创业的“温州精神”。在当下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主要有: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新温州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泰、康奈、特步、美特斯·邦威等知名企业都出自温州,可以说温州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新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温州模式”概述

“新温州模式”是相对传统“温州模式”提出来的。传统温州模式是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灵活的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社会投入是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因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温州人闯荡中国的方式是背井离乡修理雨伞、钢笔、铁锅,或者倒卖日用商品。“白天做老板,晚上看黑板,夜里睡地板”,这是温州人勤奋、刻苦、好学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新发展,“温州模式”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家族管理制度的弊端、产权障碍、经营方式滞后以及产品结构重复等等[1]。因此,温州需要一场战略调整,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新温州模式”应运而生。被称为温州形象大使的温州经济研究专家周德文认为,“新温州模式”是温州人以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以规模化、集团化的现代企业为支柱,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和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为依据,以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家为骨干,以区域品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战略的发展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2]。可见,“新温州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突破了原温州模式的局限,走向了资产资本经营综合发展道路和企业集团规模化发展道路,走向了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的道路[3]。

2 “新温州模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各界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在镇江的大学校园里也涌动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借鉴成功地区的创业经验,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就成为高校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的温州人创业一直走在时代前端,温州也被誉为“创业热土”,因此借鉴温州人创业经验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通过对温州的实地调研,笔者深深体会到 “新温州模式”最值得借鉴的核心点就是温州人的精神。这也是温州最大的精神财富和城市竞争力,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有利于纠正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对高校而言,设立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人才。国内外学者大多把创业教育目标按照知识、心理、能力分类。结合温州精神中“勇于自主、敢为人先、善于亲和、精于创业”[4]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了拥有创业知识和能力以外,还要具备三大素质——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胆识、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2.1.1 培养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

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温州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存在恐惧心理:工作千头万绪、风险高、收入不稳定等,还未开始创业就打退堂鼓,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创业心理素质的缺失。如何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要自信。现实生活中,自主创业不可能脱离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镇江市十大创业英雄吴秋婷由下岗待业人员成为“秋婷健身俱乐部”的老总,每一步的提升都体现出她的自信。可见,创业要有一种必胜的信念,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其次,要学会吃苦。吃苦耐劳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一大竞争优势,也是初创业者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尔·盖茨经常说,要胜利就要比别人付出成倍的辛苦努力。再次,要具备过人毅力。镇江滨江渔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石兴华,带着“不能让创业激情随着岁月而消磨”的誓言,放弃50万年薪去创业,终获成功。正如马云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就是:永不放弃、没有放弃!拥有良好的心态,就能渡过创业的难关最终迈向辉煌。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

2.1.2 练就超越常人的创业胆识

古人云“富贵险中求”。实现创业梦想,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有超越常人的胆识和魄力。温州人以近乎“野蛮”的胆魄而出名,指的是温州人在赚钱过程之中的勇气几乎到了野蛮的地步。温州人的创业胆识体现在许多耳熟能详的话语中:有钱做老板,无钱也要做老板;不想做老板的人不是真正的温州人等等。21世纪的今天,温州籍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别人毕业想怎么找工作,温州人毕业想怎么创业。目前,“坐、等、靠、要”的观念严重束缚着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激情。因此,在全社会营造积极主动的创业氛围,传播“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的创业观念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如镇江锅盖面远近闻名,理当成为“面霸”,2009年镇江市锅盖面行业协会举行了“镇江锅盖面研讨会”,自此,各家锅盖面馆纷纷开始尝试创新经营模式并取得成功。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和突破一切束缚手脚、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发展意识,大胆地迈出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勇敢地发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2.1.3 培育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温州人一向认为,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对于镇江大学生而言,创新就是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镇江本土创业成功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镇江创业明星——京口同创清洁服务中心的李波原是一名国企下岗工人,在“改变是动力,创新是机会”的理念指导下,成功研制出中央空调风道清洗机器人系统。还有 “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镇江市润州区同春大酒店总经理刘顺林,“不甘平凡、勇于创业”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在水一方”休闲农庄的创业者吴雪琴等,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理念都可以与学生分享。

2.2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成长为潜在或实际创业者的教育[5],其中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载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关键。1988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Colin Ball最先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我国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翻译并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中,部分高校仅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生选修此类课程也往往是为了修学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2.2.1 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结构体系

美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堪称国际创业教育的典范。他们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设置灵活的创业课程,建立了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涵盖了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方方面面,既有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课程,也有教授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操作实务的课程[6]。据统计,从1947年Myles Mace在哈佛大学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至今,超过1 600所美国高校提供了2 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如百森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创业教育是综合性的;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侧重的是家族创业、连锁经营及妇女创业;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的创业教育是面向高科技创业的;印第安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的创业教育偏重于新企业的创立和创新等[7]。镇江高校要借鉴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机构体系,既要有特色又要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2.2.2 完善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体系

创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各高校尚无科学统一的创业教育教材,目前开设的创业课程内容绝大部分是从经济学、成功学角度建构的,而这仅仅是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还应包含诸如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心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科目。各高校应从完善制度体系方面创新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力求多学科渗透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业知识,特别突出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

2.2.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产学研合作是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向的必然要求。以美国为首的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居于领先地位,是与其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密不可分的。高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目的就是使学校的教育与地方或行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上岗。在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设立创业辅导机构。开展模拟创业,实行“双证书”制度,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如充分利用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

2.3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2003年,教育部开展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但与师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建设一支资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2.3.1 加强校内创业教师培养

高校要主动为创业大学生指派创业导师。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创业导师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指导和经验支持。他们既是大学生的导师亦是朋友。由创业导师陪伴指导大学生创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成功,又能激励和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首先,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其次,让校内理论课教师进入一线企业开展专题实习,最好到企业挂职或者兼职,感受创业文化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2.3.2 寻求校外创业导师加盟

拓展创业导师来源渠道,促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政府部门对政策了解详尽,创业成功人士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因此他们的指导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有实践意义。政府部门要及时到高校进行创业指导,做好政策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外有影响的知名创业导师加盟,组建“创业指导讲师团”,形成创业导师数据库,参与讲授创业课程。如被媒体评为中国年度创业导师的李开复,2009年创办了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创新工场,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2.3.3 成立杰出校友创业宣讲团

通过建立校友联谊会、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为在镇创业大学生建立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的创业经验,共同探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成功企业家校友能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大学生也通过接触杰出校友了解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有利于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意识,进而提开创新创业能力。

[1] “新温州模式”的前世今生.[EB/OL].(2008-08-08)[2015-06-08].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08/08/08/009819571_01.shtml.

[2] 周德文.诠释“新温州模式” [J].政策瞭望,2003(6):36.

[3] 许强.周德文:从旧温州模式向新温州模式嬗变[J].现代人才,2007(6):12-15.

[4] 方立明,奚从清.温州模式:内涵、特征与价值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76.

[5] 吴明圣.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2):30-32.

[6] 刘莉萍.美国和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4):8-9.

[7] 葛莉.国际创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知识计量学的视角[J].人民论坛,2011(14):237.

〔责任编辑: 胡 菲〕

Ontheenlightenmentofthe“NewWenzhouPattern”tothecollegestudents’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LIU Hong-ling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China)

“New Wenzhou Pattern” is advanced in terms of the traditional “Wenzhou Pattern”, and it is the discard of the traditional one. Its core is “Wenzhou Spirit”, the courage to seek independence, dare to be pioneers, to be good at affinity, and be proficient in business. In the current national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peoples’ background, “New Wenzhou Pattern”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vel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clarifying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erfecting the course system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ing a high level teaching tea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w Wenzhou Patter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5-06-05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费资助项目(13SEW-Y-042)

刘洪玲(1978—),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G647.38

: C

:1008-8148(2015)04-0014-04

猜你喜欢
温州人温州大学生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大学生之歌
沈亚:温州人电商巨头之路
“温州人都进来看看”——温州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鹿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