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娱乐或去娱乐:国学经典出版的再反思

2015-01-30 23:37□文|蒋
中国出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过度国学娱乐

□文|蒋 莹

过度娱乐或去娱乐:国学经典出版的再反思

□文|蒋莹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学经典在大众化普及过程中改变原有的精英化、学术化风格,娱乐化特征愈演愈烈,由此也带来了国学经典出版过度娱乐的问题。在批判此问题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国学经典出版的去娱乐化,认为只有去娱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国学经典的普及推广应强调娱乐的严肃性与理性,以期在当下社会文化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过度娱乐去娱乐国学经典出版对策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正如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所预言的那样,娱乐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学经典出版也被这一娱乐风潮所裹胁而一路高歌猛进。所谓国学经典通常是指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传统典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国学研究复兴以来,特别是从本世纪初期延续到现在的“国学热”催生各种经典层出不穷。纵观近年来国学经典的出版,我们发现其过度娱乐的倾向愈演愈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娱乐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下的社会文化中过度娱乐现象十分严重,所谓过度娱乐最早是指电视媒体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而过度娱乐化,不仅是娱乐节目,也包括本应严肃的新闻、社科等节目以恶搞、戏说、噱头来制造笑料。后来,由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引申到当下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浅薄、空洞的内容,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社会现象。[2]国学经典出版在娱乐化的风潮下也出现了过度娱乐的现象,造成大众对经典的误读与传统文化片面化与模式化的解读。由此,有人提出解决此问题方法在于去娱乐,即国学经典出版不能带有任何娱乐因素,回归经典本身。应当说,国学经典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意义重大,在普及大众化过程中走娱乐化的道路不可避免,基于理想化的完全“去娱乐”显得并不可取,而过度娱乐更是我们要批判与纠正的。所以,要以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进行国学经典的出版,才能找到发展方向。

一、国学经典出版的娱乐化特征

国学经典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经历了以学术研究为主、大众化普及、过度娱乐化等几个阶段,在当下形成了鲜明的娱乐化特征。

1.国学经典出版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娱乐

20世纪80年代,出版界开始重提国学。1989年底,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任主编的《国学丛书》。[3]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现代新儒学丛书”,形成了出版国学研究成果的热潮。[4]这时的国学经典出版以学术研究为主,一是整理出版传统古籍、原著等,以竖排为主,多使用繁体字,如《二十四史》《十三经》等;二是由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等所编著的国学研究的相关学术著作也大量出版,图书质量和学术品位都比较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彰显,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学经典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由此,各大出版社开始着手出版大众普及类的国学经典读物。2006年,中华书局策划出版的以《百家讲坛》为蓝本的国学普及读物一举造就了出版史上的销售神话——《于丹〈论语〉心得》首印60万册,不到3个月发行量超过200多万册,形成了媒体、学者、受众的有效互动,成为一种新的出版文化现象,国学普及读物也第一次登上了全国畅销书的榜首。[5]由此,也引发了国学经典娱乐化出版的风潮。

2.不断开发国学经典的娱乐价值,形成多样化的出版形态

国学经典涉及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政治、军事、文学、医药等多方面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早期的国学经典出版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而当下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文化审美价值、实用性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等被进一步开发出来,特别是其娱乐价值备受重视,主要以原著再版、注释版本、插图版本、精装版本、解读版本和改写版本六大类为主,其中原著再版、解读版本和改写版本为主流。原著再版和注释版本改变以往学术研究风格,以简体字、横排为主,充分考虑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与理解能力,倡导无障碍阅读;解读版本主要是面向大众的经典解读类著作,如较有代表性的有《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及近年来畅销的蒋勋的《说红楼梦》、袁腾飞的讲历史系列丛书等;而改写版本是从古典名著中选择人物和故事,应用当下的流行文化与价值观念进行诠释,以此来总结和汲取古人的经验与智慧,如《水煮三国》《老子管理学》等,这类图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

3.为满足读者的娱乐化阅读需求,分众化趋势明显

思辨能力培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技能训练,它应该是结合具体语境和主题内容的技能训练。因此,应该将思辨技能的培养融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德尔菲报告》中的诠释、分析和解释子技能可以归结为对文本所要传递的思想的真正理解[11]61-65。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包含如下3个层次的内容。

阅读,不再单纯地作为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需要,而是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传统国学经典出版的精英趣味已被大众娱乐文化风潮中追求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所取代。如中华书局根据当下读者碎片化、快餐化阅读倾向,开发了“指掌文库”系列丛书,此丛书将开本缩小并变薄,方便读者随身携带;在“诵读热”影响下,一些出版社推出了玩诵本,集趣味与诵读为一体。针对儿童群体的启蒙类国学读物,如注音本、漫画本、彩绘本等,通过大量的图片、漫画等形式吸引儿童读者的兴趣与注意力;而故事本、传记本、虚构本等,通过抓人眼球的情节、甚至是虚幻的故事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感官体验;对于成年读者群主要以解读本和改写本为主,将国学经典与社交、养生、娱乐休闲、修身养性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娱乐话题相关联,以此为选题进行开发出版。[6]

由此可见,在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轻松、刺激等风格的精神文化产品备受追捧,国学经典娱乐化出版已成为主流,这对经典的大众化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学经典出版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娱乐的现象,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国学经典出版过度娱乐的表现及成因

国学经典出版的过度娱乐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我们对这一现象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1.国学经典出版过度娱乐的表现

国学经典在新世纪以来形成出版热潮后,在近几年出现了一系列过度娱乐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缺少策划与创意,出版模式单一。过度娱乐化在制造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产品的大量复制、缺乏创新的弊端。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涵盖范围广泛、博大精深,但是在出版过程中却出现了选题雷同、题材和内容简单重复、模式单一的现象。如古籍整理再版多大同小异,《三字经》的注释版本已难以计数,但出版社仍乐此不疲,一版再版;再如“诵读”热潮的影响之下,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国学诵读本,并且大量诵读本都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主。出版社在针对国学经典进行出版的过程中,只是更换主题,而并未在内容上作创新。如国学诵读本中的经典著作,会成为另一主题——“励志”图书中的主要书目,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得原本具有丰富内容资源的国学经典被极大的简化了,并且从选题到出版再到营销,毫无策划创新意识可言,如凡是国学类读物都要冠以国学大师或教授的头衔或是《百家讲坛》的推荐等,单一僵化的模式已使国学经典出版陷入困境。

以“娱乐故事”演绎国学经典。当下热销的国学经典的改写版本,对经典中的史料进行抽离和再整理,以现代、主观化的视角演绎历史。[7]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性的表达最为常见。多借助历史语境与当下现实背景的反差,通过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特定故事场景和形象的塑造,直白的叙述方式、搞笑通俗的语言风格来制造戏剧性效果,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如《真三国,不演义》《大三国的小人物》等图书都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历史生活、人物进行解读,甚至于将历史人物置于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进行“戏说”,国学经典经过这种模仿、讽刺、搞笑等手法处理之后,严肃、高雅、深刻被彻底转换为大众的娱乐狂欢。

2.国学经典出版过度娱乐的成因

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和出版社逐利倾向都对国学经典出版带来了重要影响。有些出版社过于追求市场收益,一味追求过度娱乐化,忽视图书的内在质量。如一些再版古籍错误率较高,学术研究著作缺乏创新,出版速度过快,“大系”图书寿命短,对于经典著作任意解读等,这正是出版社过于追求图书的畅销而未能从文化价值开发的视角策划创新所导致的。长此以往,最终会降低出版社的信誉及国学经典的文化传播价值。

以消费文化为主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而当下的社会文化以消费为主要特征,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控制下,娱乐成为一种商业意义形态,社会通过娱乐化来制造商业神话,人们也在过度娱乐化中获得虚幻的满足,而国学经典阅读也就成为娱乐消费的一个层面。消费社会的娱乐是模式化的,在看似喧嚣的背后是机械复制的、单一的,但其产业化规律、以人为本的终极理念却是严肃的。当下国学经典出版却在社会洪流中没有明辨方向,失去了底线与根本,在过度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国学经典出版需破境创新

国学经典出版的过度娱乐化,造成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在不断片面化与模式化。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以优秀文化的精神特质来引导读者和社会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1.在出版理念上回归经典,倡导“严肃娱乐”

国学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负载着的人生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正是当下社会大众所需要的,如今,国学经典出版的平民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学经典的传播和国学教育的普及发展。但是,过多地用现代大众文化视角和流行元素解读传统文化,甚至是过度娱乐化解读成风也值得警惕。因此,在出版理念上,我们更要强调国学经典的严谨与理性,减少误读与戏说,还经典以本来面目。同时,倡导严肃娱乐不仅意味着传播内容上的严肃性,也意味着在进行对外传播或面对读者时的态度是严肃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播经典,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可以谈创新发展。

2.在出版内容上,出版社要确立传统文化本位意识

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出版社担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现行出版体制尚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出版社仍然处于漠视其文化责任的状态。这在国学经典出版中表现尤其明显。而国学经典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在过度娱乐化的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更要提倡经典阅读。出版社要充分开发经典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因子来吸引读者,在出版传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来实现对读者乃至全社会的有效引导。

3.在出版形式上,国学经典出版要不断“守正出新”

目前,国学经典出版主要以纸质版本为主,但是面对日益发展的数字化阅读,国学经典出版也要不断创新,开发新的出版样态,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与时代发展。中信出版社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力的尝试,如它策划出版的“中信国学大典”系列丛书,遵遁精选原则,选取了中国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等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同时重视导读环节的设置,对读者的阅读形成有益的引导,在版式设计和编排上也尽显精致优雅之风,特别是将经典原文竖排与注解文字横排两种方式混和,错落有致,给读者以美感。另外,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以此实现读者、作者和出版者的交流互动,使经典阅读更为立体。

4.在出版效果上,国学经典出版要打造“品牌效应”

众多出版社投身于“国学热”中,但是真正出精品的出版社却是少之又少。中华书局在国学经典出版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在保留自身古籍方面的出版优势基础上,开发了传统文化大众化出版模式,从而打造了一系列国学经典的图书品牌,如《论语》系列书系,开发了线装版、繁体版、简体版、选注版、全注版、解读版几十种,其中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在2014年销量增加到15万册。由此说明,国学经典出版要通过品牌效应,在大浪淘沙的图书市场上真正立足,从而促进国学经典图书市场健康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注释: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琪森.“泛娱乐化”倾向不足取[N].文汇报,2006-05-26

[3]刘耀辉.青岛出版社的“国学”之舞[N].新华书目报,2008-09-28

[4][5]冯峨.对国学读物出版的冷观察与热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9-04-24

[6][7]朱娟娟.国学经典的出版现状及价值利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4

猜你喜欢
过度国学娱乐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娱乐眼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