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5-01-31 05:31曾瑛
职业技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监督

曾瑛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研究

曾瑛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环境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层出不穷。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简要归纳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给出了防治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会计信息失真;高校;原因及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办学条件,同时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改革与发展逐步加快,其会计业务及核算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校区的大规模建设、办学经费的多途径筹措、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转变、教育补偿机制的建立、办学所需融资的巨额银行贷款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变得日益重要。然而,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是随着现实状况的发展才不断修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另外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的管理与监督不够到位,导致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文章将系统地梳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对其特征进行简要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关于高校会计信息失真

高校会计信息是高校会计执行人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整理加工出来的信息。我国高校会计规则主要包括《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法》等。而会计规则的执行人主要是指高校的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一个收集、整理、加工和生产的过程,影响这一产生过程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会计规则,另一个是执行会计规则的会计人员。所以高校会计失真主要产生于这两个因素之中,要么是会计规则的质量不高,按照这一规则生产出来的信息就有问题,即会计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要么是会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即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相比于企业主要为执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既包含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也包含了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

2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言,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2.1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高校是各类人才集聚的高地,高校财务部门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从职称层次,还是从学历水平,都相对较高,对新知识的理解接收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能力较强。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他们处理会计信息的水平较高,作假手段较为高级,隐蔽性较强,一般不容易被发现

2.2 社会危害性逐渐增强。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及其发展模式的市场化,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堡垒,其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高校会计信息是高校运行过程财务信息的反映,也是管理部门和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高校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对投资人、管理者及单位内部人员的决策造成误导,且由于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有一部分是来自财政拨款,也会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2.3 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与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并存。

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2014 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版《高校会计制度》的出台,其制度安排越来越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从而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有减少趋势,大多数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故意的会计信息失真。

3 高校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来源

文章在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及走访高校相关财务部门的基础上,对高校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衔接问题

自201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以来,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如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增设了“固定资产”、“累积折旧”和“在建工程”等科目,这在很大程度能够改变旧版的会计制度在执行中所产生的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但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在两种不同的会计规则的调整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从而产生了会计信息失真。

3.2 预算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高校的财政管理办法是:“核定收支、定额和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这一管理办法能够激励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增强学校法人的自主意识,但是高校核算预算的主要依据还是单位定额标准和单位上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还有一部分专项和机动补贴,从而高校会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多获得一些补助资金。因此,各个高校的管理者会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处理节余,使得节余的资金变少,从而能在下一年度中获得较多的补助资金,这一点能够在各个高校的财务预算表和决算表中体现出来。

3.3 学校管理体制问题

各高校在学校层面和二级单位之间实行的一般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下放财权,提高活力的财务管理体制。这能够激活各个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但也涉及到各个二级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高校财政实力给定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各个二级单位的预算和利益,变成了一个困扰高校管理者的难题。因此,各个二级单位为了能获更多的办学资金,便会想方设法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这在独立核算的二级会计单位表现尤为突出,从而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

4 高校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来源

根据会计执行主体是否具有故意性,可以把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进一步分为无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和有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其中,无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是指高校会计执行人员对会计规则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个体认知偏差进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故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通常所说的会计舞弊,其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授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授意的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授意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单位负责人组织和参与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非授意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执行人员自身有意识地进行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两种执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不力与外部监督不力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4.1 会计执行人员监督不力问题

高校会计人员具有两项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职能,但目前高校的会计执行人员主要履行核算职能,监督职能相对不受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各高校财务涉及的资金规模大,业务多,有些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不能覆盖所有的业务范围,从而不能准确把握一些业务事项的合理性,特别是在虚假发票泛滥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把握每一笔业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此时出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对此执行监督职能,但这势必会影响到会计人员在其单位的职业前途;第二,某些会计人员确实缺少综合素质,工作不能尽职尽责,对业务原始凭证的审核缺乏基本的常识,对于有些明显有着不实内容的发票不能提出质疑;第三,目前高校行政化色彩浓重,许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单位负责人一般掌握着人事大权,从而指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舞弊,如果会计人员不服从,便实施打击报复,而会计人员迫于压力,则不敢跟同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作斗争,甚至同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流合污,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4.2 外部监督不力问题

我国的监督制度在控制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高校的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教育、审计、监察和税务等部门来实施,但是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因为缺乏国家统一部署和人力不足,通常每隔几年才对高校进行例行审计检查;教育部门则往往以大局为重,对高校财务运行的监督流于形式,只要高校内部不出重大财务问题,便对问题简单化处理;由于高校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征缴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偷税和漏税现象较少,因此税务部门对高校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很少;银行作为高校的债权人也很少对高校进行监督是由于高校的投资人是政府,高校的资产往往比较大,其背后有政府对其担保,所以给高校贷款的风险几乎为零;最后,由于目前的社会审计中介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正在对外扩展业务,若使其对高校财务进行审计,社会中介为了能获得继续合作的机会,没有进行认真审计的激励,从而高校也不在社会中介审计的范围之内。

5 防治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5.1 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健全和完善学校统一集中采购制度和物资供应体系,学校统一采购,集中审核管理,只安排好个部门经费预算,不下放自主采购权,这是控制虚假开支有效办法;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教室代表大会制度及重大项目支出集体和汇报制度,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监护机制;同时,要跟进时代步伐,加大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强度,实行财务信息网上填报与核算,提高对核算单位的监督力度;

5.2健全和完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应该加强财政监督和政府审计体制的建设,而且两个监督主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财政部门重点在于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和与高校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审计部门则侧重于对于财务收支合法性进行检查,如高校各部门有无偷税漏税、有无贪污或挪用公款、有无虚开发票等情况。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执法部门执行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执法公正严明,才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并予以监督指正。

5.3 提高表外业务的披露水平

目前高校对外披露的主要是财务信息,但其格式的固定性及以数字反映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所披露信息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反映高校的整体运营状况。另外,相关利益主体越来越不能仅仅依靠表内信息做出决策,他们对表外信息越来越感兴趣。从而高校应该联合各个部门,提高表外业务的披露水平,如披露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等,这些信息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高校办学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未来的财务状况,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图书馆资源与使用状况,学生的数量、结构、质量等信息

5.4 加强高校会计队伍建设

高校各个管理部门要侧重于建设业务与职业操守兼优的会计队伍,改革高校会计人员编制从属制度,实行高校会计人员由上级统一委派,通过对高校会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统管统派,解除其受委派单位的依附关系,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顾虑,认真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正当权利。定期举办培训工作,如对新规政策的说明与讲解,观看教育影响资料,充分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以适应形势要求,提供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减少规则性会计失真的主要途径。

[1]沈德金.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财会研究,246-247.

[2]沈明文.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5:57-58.

[3]唐英.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失真探究——以二级单位为研究对象[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7):79-83.

[4]黄麟;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改革的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08(01);30-32.

(编辑 文新梅)

Research on the Ca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ENGY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ic society,the environment ofrunningauniversityand a college is faced with great changes,and the phenomen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lso emerges in endlessly.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teases out the typ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briefl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deeply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ofaccounting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ccountinginformation distor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712

B

1672-0601(2015)10-0098-04

2015-08-24

曾瑛(1966—),女,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高级会计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高校办学成本研究。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监督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夯实监督之基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