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2015-01-31 09:54张兆臣郑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医药卫生医学院校

张兆臣 郑鹏

医学院校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张兆臣郑鹏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药卫生行业的不断应用,急需信息化技术与医药卫生知识有机融合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分析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提出了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271016 山东省泰山市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System of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 Zhaochen ZHENG Peng,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be badly in nee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knowledge applied tal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put forward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schem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double typ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Key words]Medical university, Medicine and health,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syste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学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色[1]。

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医药卫生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急需医药卫生信息化的人才为此支撑和服务。医药卫生信息化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药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解决“看病难”问题、医药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的重要作用。医学院校利用自身医药卫生方面的专业和学科优势,构建医药信息化特色方向的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知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满足社会对医药卫生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医药卫生信息化基本情况

1.1国外医药卫生信息化状况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早在1987年,美国就组织了对“卫生信息标准”战略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从克林顿总统时代开始,美国展开了一系列的立法,要求医疗机构尽快进入数字时代;克林顿在2004年众议院的年度国情咨文中专门强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在10年内,确保绝大多数美国人拥有共享的个人电子健康记录,并设立一个新的、级别仅低于内阁部长的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员职位[2]。美国白宫在2006年度联邦政府预算中为实现EMR设立了1025亿美元的专款,要求医药界在10年内彻底取消传统的纸张病历,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一份个人健康记录。

2000年9月加拿大由联邦政府注资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非盈利性机构,领导和负责全国范围内电子健康信息、兼容标准、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实施。2002年开始,Infoway投资12亿加元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基础架构,推动地方卫生信息化,同时加大建设投入,计划于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于2020年覆盖全国。2005年5月,加拿大投资1.4亿美元用于HER系统中两个关键的板块——药物信息系统和诊断影像系统的建设。

欧洲数字医疗技术水平相对于北美滞后,但是其应用普及面却远远优于北美,欧盟正在着手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数字医疗体系。体系比较完善的有英国政府主导的全国医疗数字化计划和瑞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数字医疗系统。

英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医疗数据分析、规划和项目实施系统。信息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的医疗卫生领域,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全方位切实有效的帮助[3]。

在瑞典,约85%的医生使用电子病历。最新的电子病历能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到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和工作流程中去,并使用标准的医学词汇来规范医学概念,实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而且还具备定量分析错误和方法有效性的基本体系,可以达到减少超过一半的可避免的医疗错误的效果。

1.2国内医药卫生信息化情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医药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医药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医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2010年底,国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3521”工程的实施将使国内医疗信息化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4年,我国的移动医疗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数字健康创业热潮汹涌,投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阿里、腾讯、小米等信息行业巨头纷纷在数字医疗领域布局。

在政策支持不断、医院IT应用意识增强、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加速、运营商解决推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医药信息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医药信息化技术难点高,专业涉及广,应用变化快,研究与使用的利益机制难于形成现有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缺乏专业机构和技术队伍,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不规范,数字医疗行业的最大短板是人才匮乏,同时懂得医学、信息技术和商业的人才太少。

2 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

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医药信息化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由于医学的专业门槛太高,其他行业转行学医并成功很难,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扩展医学人才的知识面,让医学人才同时研习信息技术和商业知识,使这样的人才在数字健康创业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起引领的作用;二是医学院校中的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开设医药类概论、医学术语、医院管理等医药方面课程,是这部分人才从事医药信息化的服务、维护、研发等HIT(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医疗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根据社会对医药卫生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建议可以按照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培养:一是医药信息化系统使用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医药信息化系统的架构,掌握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二是医药信息化系统技术服务人才;主要培养医药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和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药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系统布局,具有医药信息化系统及整个网络的运行、更新与维护的能力,保障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等方面技术能力。三是医药信息

化系统研发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医药信息化系统集成、相关应用项目研发、系统测试等方面能力[4]。

2.2医药信息化特色人才的培养体系

根据人才的不同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实习实训方案、考核方法、质量评价监控等,围绕社会对具有医药信息化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面向区域、贴近行业,全面制定具有医药信息化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2.3医药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医药信息化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方案),以“理论教学模式+实验环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医药信息化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根据上述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对于医药信息化系统使用人才,在医药卫生类专业中开设HIS应用、医药信息化系统的运转流程以及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系统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的课程;对于医药信息化系统技术服务人才,在IT类专业中开设卫生管理系统、医学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医学术语及编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概论等方面的课程;对于医药信息化系统研发人才,在计算机类专业中开设医药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系统布局以及医药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研发、系统测试、医学术语及编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概论等方面的课程。

将课程分为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特色培养方向的课程;对于满足不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组织高校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等专家进行论证,确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选用或编写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理论实践实训相结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材。

2.4医药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扩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比较完备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建工作,争取校内外资源建立医院管理系统虚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满足医药信息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依托高校、行业、企业中的医药卫生类主体专业的师资及信息化类主体专业的师资,构建一支既懂信息又了解医疗卫生知识,打造一支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2.6医药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还要探索医药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4]。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研究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探索应用型特色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坚持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地、校企人才共育机制。二是加强学生管理,在辅导员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班主任或导师管理制度,请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参与学生管理,加强学生专业理念、专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道德、专业方向等方面的指导。三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技能大赛,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指导教师参与学生技能比赛课题的指导工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结束语

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师资、专业、学科等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过构建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的培养体系,即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云龙,张同远.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5(1):70-72.

[2] 刘宇涵,韦恒. 基于问题探究的多维交互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继续教育研究,2015(4):114-117.

[3] 李如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

[4] 王文静. 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基金项目:泰山医学院重点教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背景下IT类专业医疗信息化特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XZ2013008)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00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010-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42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医药卫生医学院校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