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15-01-31 12:05乔俊琴刘晓宏梅晓萌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家口校企素质

张 楠,乔俊琴,李 媛,刘晓宏,梁 晶,梅晓萌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51;2.张家口经开区姚家房中心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3.张家口经开区沈家屯中心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4.张家口经开区燕兴学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



基于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张 楠1,乔俊琴2,李 媛3,刘晓宏3,梁 晶4,梅晓萌4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51;2.张家口经开区姚家房中心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3.张家口经开区沈家屯中心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4.张家口经开区燕兴学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探寻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途径,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成才的不竭动力,也能够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和质量等方面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案。

校企合作;素质培养;途径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加强校企合作,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作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技能性人才,成为校企合作的共识。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素质状况

为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成员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选择了河北地区开展校企合作具有示范作用的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以及河北省内的张家口沃尔沃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于张家口、沧州、唐山、保定及石家庄等地区)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参加学校各种各类活动所反映出的能力和素质以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基本摸清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显示,50%以上的校企合作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缺乏内涵建设、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弊端。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表现方面也良莠不齐,60%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存在着环境适应不良的现象,表现在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方面的不适应;80%以上的学生对企业文化表示认同,70%的学生自认为具备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精神,55%以上同学自认为基本具备了入职上岗的职业能力。然而90%以上的企业仍然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表示期望,仍需要通过集中学习或培训等方式重造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95%的企业希望对学生进一步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调查也显示,其中不乏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及较强事业心、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但总体上学生综合素质与高校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生的期望值、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合作与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品质、抗压耐挫折心理等仍亟需加强教育。高职学生如何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如何能够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生产、技能性、服务性人才,这是校企合作中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教育内容,它不但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乎到校企合作的共赢和发展,所以探索出一条在校企合作中培养高职学生素质的科学路径势在必行。

二、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其素质主要体现为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主要指劳动者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在从事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胜任工作的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职业精神是指劳动者在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所具有的职业思想和精神风貌,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理想、态度、责任和作风等。当前,职业精神主要以敬业精神为主导,同时还包括劳动者所具有的诚信品质、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课题组通过深入到企业调研、社会调研和对高职院校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调研,认为基于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

1.校企双方共同成立教育研究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成型,使得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强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为企业培养适应生产的技能性、高素质、专业性人才节约了成本,带来了效益,并且能够尽早形成人才储备,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此,企业要与合作的高职院校共同成立教育研究机构,共同研究校企合作的教育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职业操守、实践教学研究、顶岗实习研究、毕业设计、入学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

2.创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和形式,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充分利用实训条件,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开发出具有鲜明特点的高职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模式是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如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是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分析、实践等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实习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模式、技能大赛促进学习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嵌入式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半工半读模式、在线培训模式、仿真模拟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掌握职业知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

3.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校企合作中,教师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办学,需由校企双方共同提供师资。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培训,全面学习企业生产、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拓展教师的视野与知识领域,逐步建设一支职业操守好、技术过硬、掌握教育规律的“三师”型(讲师+工程师+素质导师)专职教师队伍。企业也选派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有思想素质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校企合作的兼职老师,并从事到校企合作的教学工作中,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为企业培养出符合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4.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深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高校要注重由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进行专业技能服务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接,促成科技创新开发与成果转化。作为校企双方也要借助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制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通过对技能比赛的项目进行分析和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

课题组通过对企业用人标准调研显示,企业对学生从学历认可到能力认可,发展到了素质认可,目前学校对改进素质教育缺乏一定的措施,一直以来为企业所诟病。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基本素质相辅相成,要做到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双方都要重视素质教育,需要全程、全员、全方位、全面、细致、系统地考虑和设计。

1. 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影响着职业精神的表现,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有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学校要通过两课教学、专题辅导、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②对学生的期望值教育,目前学生普遍的期望值高于企业现实情况,学校要从社会现实、人文关怀、理想抱负等不同方面分析、探讨降低期望值的原因,说服学生重构、维持合理的期望值。③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的不诚信和利益驱动、友情驱动、惰性驱动有关,在校企合作中,要经常教育学生诚信为人,诚信做事,对企业忠诚,保守企业技术秘密,遵守与企业的协议或合同约定,以诚待人。④对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认同在企业事务中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共同奉献,这是增强企业团队凝聚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教育,学生入企以后,发现学校与企业在作息及工作制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部分同学出现了适应性不良、沟通不畅、孤独、焦虑等现象,面对困难遭受了挫折,出现退缩,为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教育,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考察、实习,经受锻炼。⑥加强企业意识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企业需要的企业意识,主要有诚信意识、执行意识、精神意识、质量意识、顾客意识、服务意识、交货意识、精品意识、上班意识、自律意识、感恩意识、守时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节约意识、营销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审美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是企业工业伦理、职业道德、工作要求、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集成,需要通过建立一整套与工业文化相一致的校内仿真制度来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比如设计、完善一套与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相近的课堂管理制度、实验室实训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一套既有学校特点又能融合企业特色的宿舍管理制度、与企业食堂相近的食堂管理制度等等。

2.建立企业仿真的软环境。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学校要建立起一套企业仿真的软环境,比如①建立一个由个人取向的价值观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转化的软环境,通过与企业人员交流、参观企业、企业实习、社会实践、企业宣传等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②建立一个从单独行事到团队合作的软环境,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建立科研小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③建立一个从宽松、缺制约环境到讲诚信、能吃苦耐劳并要求自我约束方可适应企业的软环境,要经常向学生灌输德能兼备重用、有德无能慎用、无德无能不用、无德有能者坚决不用的企业用人理念,经常开展一些吃苦耐劳、挫折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德行品质。④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在工作中学会自学的软环境,建立一个考核无处不在的软软环境,建立一个每个行动都要有考虑成为意识的软环境,建立一个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质量意识的软环境,建立一个做任何事都需要精细化的软环境,建立一个从不具备安全意识到有危险预知,主动采取防御意识的软环境,建立一个培养学生与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年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爱好的人共处、沟通的软环境等等,这些软环境的建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

3.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和熏陶作用。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一种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文化,积极引进企业的文化特质,把企业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通常的做法是:学校可以将企业的文化采用文字、图片、模型、标牌、展览、橱窗、微博、微信、网站等不同形式在校园内展示,包括企业用人之道,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专业与行业文化、慈善行为、企业发展、员工活动、企业警句名言、企业合作的主要内容、目标、现状、效果、收益等。同时也要通过设置相关的企业文化教学和实践课程、开展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作品展示、邀请企业兼职教师举办企业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企文化活动来宣传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

总之,在校企合作中培养高职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过程,需要校企双方全面、细致、系统地考虑和设计。

Study on the Approach to th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Nan1,QIAO Jun-qin2,LI Yuan3,LIU Xiao-hong3,LIANG Jing4,MEI Xiao-meng3

(1.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jiakou, Hebei 075051; 2. Yaojiafang School of Econom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3.Shenjiatun School of Econom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4.Yanxing School of Econom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Owing to the growing demand of society for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y of the approach to th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ecomes the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its aim and qual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quality cultivation; approach

2015-07-20

张 楠(1977-),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和装饰艺术设计。

本文系2015年度张家口市社会科学立项研究课题“基于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101)的研究成果。

G717

A

1008-8156(2015)03-0051-03

修回日期:2015-08-15

猜你喜欢
张家口校企素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