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女性自由人格发展现状

2015-01-31 14:51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格妇女

张 平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女性自由人格发展现状

张 平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女性自由人格应该是女性摆脱另一性别和“物”的控制,富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参与社会劳动中实现个人意志、发挥个人才能的“我”的存在状态。而当前女性自由人格的发展除了彰显出来的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热情开放、具有现代性等特征之外,依然存在着身体权利受到侵害、受到家庭的束缚、受到容貌的制约、受到物欲的控制等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体系的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健全,以及女性人格的自我完善,以上问题理应得到解决,女性自由人格从而得以实现。

女性自由人格;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现状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发表了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并进一步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女性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妇女”指成年女子的通称。“女性”一指人类两性之一,能在体内产生卵细胞;二指妇女。本文为了强调“妇女”是作为相对于“男性”的另一个性别的存在,使用“女性”一词。追求解放与自由是一项社会事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推进。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女性自由人格的发展及现状做一些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女性自由人格之论述

所谓人学,就是“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1]1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并未对女性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框架内,显然包括了女性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在研究人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就妇女解放问题进行论述。马克思指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2]250“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3]299恩格斯从根源上探讨了女性受压迫问题:“母权制的颠覆,乃是女性的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男子掌握了家中的管理权,而妇女失掉了荣誉地位,降为贱役,变成男子淫欲的奴婢,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4]54因为男性文化的长期浸染,女性慢慢丧失了自由人格,处于被支配地位。

在人格主义哲学里,人格即“人”,即“我”。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妇女解放即妇女实现“我”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妇女应当获得与男子同样的权利,实现妇女主体性地位,拥有自由人格。也就是说,自由人格是妇女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最重要标志。一般认为,西方人的自由观是外倾的,强调个人本位的意志自由,强调个人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自由更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表现出的那份自信,它确认:人,只有人,才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后主宰。”[5]81而中国人的自由观却是内敛的,强调精神世界的纯粹,强调对高尚人格的自觉追求、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认同和恪守。“自由还是因摆脱了功名诱惑和物欲牵累而进入的一种潇洒飘逸的‘无为境界’,是一种毫无躁动与焦虑的安宁心态。”[5]81身为欧洲人的马克思接受的自然是西方文明的影响,但是他“作为一位资本主义的批判者,对西方文明所包含的谬见和所导致的恶果有着特别深刻的洞见,因此,他的自由观是对这种文明的超越与革新”,“与东方自由观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点”[5]82,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其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实现自由、个人才能得到尽情发展,“摆脱一切‘物’对一切‘人’的统治,才是人类最高的自由境界”。[5]82

“如果说理性自由和政治自由是用理性和法律来限制和发挥意志自由的话,那么人格自由则是对人发挥意志自由所追求的内在境界和外在目标进行反思,它是指人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格信念的自由。”[6]27-31由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女性自由人格应该是女性摆脱另一性别和“物”的控制,富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在参与社会劳动中实现个人意志、发挥个人才能的“我”的存在状态。

二、历史进程中女性自由人格之发展

历史留给后人的著作中,关于女性的记述篇幅寥寥,女性属于被忽视的性别。但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却是昭然若揭、不胜枚举。《圣经·旧约》“创世纪”所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上帝对用亚当肋骨造出来的夏娃说:“女人,你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必须依附男人。”德谟克利特说:“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是对男人最大的侮辱。”苏格拉底认为:“女人的职责是管理家务,看管屋里的东西和服从她的丈夫。”尼采的名言:“是去找女人吗?带上你的鞭子。”而孔夫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世界历史上,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在西方国家,女人都是处于从属地位。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逐渐觉醒并奋力抗争。学界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运动有三次浪潮,但在三次浪潮的具体时间划分等方面存在分歧。笔者倾向于认同何华征在《现代化语境下的两性和谐问题》[7]16一书中所做的分析,并认为伴随着这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女性自由人格发展经历了自发(或觉醒)、自觉、理性三个阶段。

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接受了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熏陶的女人,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而走出家门,开始和男人并肩工作,与男人一道成为社会运动的主体,标志着女性自由人格的觉醒。

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提出了著名的“天赋人权”思想,却坚定地认为女人是天然地为男人而存在的。他在代表作《爱弥儿》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苏菲。“她有一些爱好,但没有深度研究;有一些才能,但没有技巧;有一些判断力,但知识不多。苏菲没什么学问,但是她受过训练,适宜学习,好比一块经过仔细耕耘的土地,等待着播种。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愉快的无知啊!将来要担任她教师的人是多么幸福!她不是她丈夫的老师,而是他的学生。她不仅不硬要她的丈夫屈从于她的趣味,而且还乐于接受他的兴趣。”[8]172

女权运动纲领性文件《女权辩》的作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对卢梭的思想进行了猛烈反击:“我竭力避免对两性做整体的直接的比较,或者仅仅依据目前的状况就断然认定女性是卑劣的;我只是坚持认为是男人致使女性卑劣,以至于几乎达不到理性动物的最低标准。……众多妇女的愚昧,是由男人的专制造成的;而且我承认组成妇女目前性格一分子的狡诈(同样我也是竭力想证明的),也是由男性的压迫造成的。”[9]204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妇女自由解放大声疾呼,要求女人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选举权。这一时期女性自由人格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自然产生,也没有规律可循,属于自发状态。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并没有解放妇女,相反,它破坏了女人赖以生存的庇护所,把妇女赶出了传统家庭,因此打破了父权家庭的稳定模式,无意中动摇了父权社会的根基。”[10]57这就为女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西方国家开始走向现代化,女性选举权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女性运动浪潮走向自觉,建立了各种女性组织,出版了多种女性刊物,也形成了女性主义诸多不同的派别。这一时期,女性自由人格的发展也走向自觉,女性开始对两性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寻求对“我”的科学认知以及自我解放的途径。

法国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打破了性别神话。她的经典著作《第二性》被女权主义奉为“圣经”。她指出:“女人正是通过工作跨越了与男性隔开的大部分距离,只有工作才能保证她的具体自由”,但是,“今日,工作不是自由。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世界,达到前一步的女人才能保证达到后一步。今日大多数劳动者都是被剥削者”[11]544,“无论如何,人们拒绝认为,她是纯粹自由的。尤其是在法国,人们固执地把自由的女人和轻浮的女人混同起来,轻浮的概念意味着缺乏抵抗和节制,意味着欠缺和对自由的否定”。[11]554

由于这一时期的工业化获得了大发展,妇女在肩负家庭义务的同时还承担着沉重的社会劳动,十分艰辛。大量数据表明,当时争取到一定经济权利的女性却并不愿参与社会劳动,而宁愿回家做全职家庭主妇。这正表明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妇女为生计所迫而工作的最终缘由是阶级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女性自由人格开始走向自觉,但距真正自由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第三次浪潮,始于20世纪下半叶并延续至今。伴随着新科技信息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女性生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地位逐步提升。时至今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男子平等。

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学说的直接指导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妇女获得解放,和本阶级男性携手并肩为赢得阶级自由而斗争。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妇女从几千年封建压迫中“被”解放了,被推上与男子齐高的舞台。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思想界对“男女平等”有了新的理解,对女性运动的反思更为理性,认识到女人到底还是女人,应承认男女性别的客观差异,在此基础上寻求两个性别平等和谐的发展。如今,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女性的身影,先进性别文化进一步确立和传播。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的讲话中指出:“全球143个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妇女接受教育、婚姻自由、职业自由等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今天,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动,已经从另外一个性别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女性自由人格发展进入理性阶段。

三、女性自由人格发展现状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点,女性参与社会工作,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地位,摆脱“物”对“人”的控制等,是女性获得自由人格的标志。时至今日,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展示出她们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热情开放、具有现代性的人格特征,具体体现为她们在婚姻选择、参政渠道、经济支配、职业选择等方面有着充分的自由。在婚恋问题上,大多数女性选择婚姻伴侣时追求的是两情相悦,不再受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充分体现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在家庭生活中,大多数女性也与男性共同掌控家庭经济的支配权,不再像旧时代女性那样“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完全受制于丈夫。在社会生活中,现代女性可以决定是否参加工作以及选择何种工作等。但是,在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我们发现女性自由人格的实现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女性的身体权利仍然受到侵害。社会生活中,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性别特征,兼以体力处于劣势,常常被迫成为男性的性索求对象,并由此引发诸多危险。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度成为高校和家庭教育的难点和紧迫问题。2012—2014年,印度因为数次少女被强奸杀害引发多地游行示威而引起全球的关注。2015年8月21日,腾讯新闻报道危地马拉有4354名年龄在10—14岁的女孩因被强奸而怀孕生子。除了这些来自男性的身体威胁,也常常有用人单位以女性的生理特性为借口,为女性择业、工作设置障碍,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社会活动的范围以及女性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制约了女性的人生发展。

第二,相比男性,女性更多地受到家庭的束缚。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妇女被摒弃在社会的生产劳动以外而只限于家中的私人劳动,那妇女的解放,要使她们跟男子平等,便是不可能的,而且永久是如此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中工作仅占有她们很少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4]156恩格斯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解放的核心问题,即女性与家庭的关联性问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女性与家庭的关联度远远高于男性,在家务劳动尚未社会化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依然有不少女性成为家庭主妇而未能参加社会劳动。

源于女性的特殊功能,女人承担着生育下一代的重任。即便福利体系相对完备的国家已为女性生育后代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平等以及同工同酬的原则必然要求女性付出更多,牺牲更大。在男人和女人一度被淡化自然属性、模糊职业分工的年代,造就了无数的“女强人”、“女超人”,也造成众多女性失去健康以及家庭的悲剧。

另外,尽管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详尽阐述了离婚法的合理性,论证了离婚法实施的必要,并对反离婚法的人予以深刻批判,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性别的不平等,男子抛妻弃子、另觅新欢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且如果女性离婚时选择了子女的抚养权,如愿再婚的难度也明显高于男性。

第三,女性更容易受到容貌的制约。雨果说过:“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严格来说,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伏尔泰也说过:“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话虽如此,然而人类的耳目天性、感官好恶并未随着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而褪色,某些审美心理仍然附着于人的自然属性弥漫在我们身边。社会生活中,俏丽与时尚的审美要求更多的是为女性设立的,所以康德有句名言:“男人最难堪的是被人骂为蠢材,女人最难堪的是人家说她丑陋。”

历史上不同年代尽管审美标准不同,但是美女总是更容易受到男性的宠爱与关照。容貌平常的女性不仅受到男性的爱慕少,而且职业发展也往往不如同等条件下的容貌姣好者。尤其当下,为了博得男性审美的认同,整容成为众多女性的选择。整容所需花销自是不菲,因整容而引起的毁容悲剧也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一个“靠脸吃饭”的时代,社会对女性容貌的无形要求,必然为女性发展制造了人为的障碍。

第四,与男性一样,女性仍然受到物欲的控制。马克思主义宣称人的自由解放就是把“人”从一切“物”对人的奴役形式中解放出来,只有在这时,人才真正获得了独立和自由。然而,现代社会在满足人物质需求的同时,又牢牢地控制着人的购买欲,统治着人的精神世界。“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12]180“物”对“人”的束缚,对于女性,具体体现为房子、车子、服装、箱包、化妆品等的诱惑。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有些貌似自由潇洒的女性,却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道德失范,好逸恶劳,为了物质享受沦为“小三”、“二奶”。道德失范的根源固然在于男人的情欲,但毕竟当事人的一方是解放了的女性,不能不说是一种让人痛心的现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女性自由人格的实现。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体系的完善,女性权益将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将日趋健全,职业女性养育子女的负担也会随之得到相应的缓解。并且,随着人们对“男女不同”前提下的“男女平等”性别观的认可,职场将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与理解,职场女性的职业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人们对女性审美标准理应发生改变。随着女性人格的自我完善,女性将理性对待自身的物质欲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如果妇女对个性、自尊,对于取得成就的需要,以及最后对于自己独具的个性表现的需求在我们的文化中得不到自己或别人的认可,那么,她就只有在唯一对她敞开的渠道中去寻求个性和自尊——性满足、母亲的权利和地位以及物质占有。并且,这种追求的锁链就此拴住她,把她阻止在较低层次的生活水平上,使她无法达到自己高层次的人类需求。”[13]328所以,女性自由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既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1]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德)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齐泽克,季广茂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张忠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5]陶渝苏,徐圻.人的解读与重塑——马克思学说与东西方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6]沈晓阳.论萨特的人格自由的自由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1).

[7]何华征.现代化语境下的两性和谐问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8](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9](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M].谭洁,等译.广州:经济出版社,2005.

[10]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12](德)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13](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程锡麟,等译.广州:经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董力婕

主持人语:日本明治维新,提出了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主张,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也奠定了现代化国家的雏形。这场全面的欧化运动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领域,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伴随自由民权运动的展开和“人”的观念的导入,日本女性开始思考生存的意义并有了自我的觉醒。然而,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注定要保留浓厚的封建思想,尤其是以传统的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天皇制得以强化,女性作为附属品仍然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仅如此,在近代国家的整编过程中,为达到对女性的利用和统治,男权中心社会又抛出一套完整的“贤妻良母主义”思想,女性作为“第二性”被牢固地束缚在以“家”为中心的男权体制中。“家”就像篱笆一样严重束缚着近现代的日本女性,于是,对“家”的思考与揭露成为女性作家的叙事主题;同时,如何重新建构适合于女性自我发展的理想的家族形态,也成为现代女作家关注的话题。

本期推出的两篇文章都是日本女作家对于以家族制度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对“家”的诸多思考。战前女作家吉屋信子的作品,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通过将男性附属化处理,建构了一个男性去势的话语空间。这种女性本位的书写,旨在对压迫女性的男性霸权予以颠覆与解构,同时建构女性话语的新天地,展示被屈辱的女性内心世界和思想追求。吉屋信子及其文学虽然在男性主导编写的文学史上没有被提及,但她的文学也和其他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集中展示了对男性霸权社会的终极反抗。可以说,近代以来的女性史就是一部女性奋起抗争、展示自我的历史。受其影响,战后女作家凭借女性特有的感受揭露战争,抨击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从自我出发,描写现代女性的感受与不适,探讨当今社会新型的家庭关系、母性问题,彰显女性特有的风采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她们的作品不论从内容、题材还是从语言、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表现出巨大的文学张力。同时,她们以自身的生活感悟去消解传统家庭的桎梏,用人性的崇高超越种族的羁绊,用现实的身体和后现代视角去书写当代女性群体的期许与焦虑,其丰硕的成果代表了当代日本文学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女作家中,村田喜代子、吉本芭娜娜、柳美里、江国香织等在作品中集中探讨了“家”与“家”的形态,书写了高度消费的后现代社会中女性对“家”的关注与期盼,通过解构与建构探讨现代家庭的诸多可能性。从其捕捉的主题来看,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悬空的月亮;有人说,“家”是血液中的遗传因子;还有人说,“家”是母性的精彩世界,是人生的避风港。不管何时何地,“家”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永远都是人们关注、探讨的话题。

The Status Quo of Women’s Libral Personality from a Marxist Humanist Perspective

ZHANG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humanism, women’s liberal personality is a state of ego, which means women should shake off the fetters of male ideology and should be independent and creative, realizing their own autonomous will and showing their talents by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work.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omen’s liberal person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self- esteem, confidence, aggressiveness, enthusiasm and openness, as well modernity, women still suffer from the violation of their bodily rights, are bound by their families and have their appearances restricted and judged, amongst many other issues. Of cour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social rules and laws, the optimization ofethics systems and social welfare and securitysystems, as well as with the self- perfection of women’s personality, all of the aforementioned issues should be solved at which point women’s liberation could be realized.

women’s liberal personality; Marxist humanism; status quo

10.13277 /j.cnki.jcwu.2015.06.008

2015-10-11

C913.68

A

1007-3698(2015)06-0056-05

张平,女,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方向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教育管理。225009

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女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及问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2012SJDFDY088。

猜你喜欢
人格妇女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孔尚任写人散文中的人格理想探析——兼论散文中女性人格与李香君人格的士大夫化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