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

2015-02-01 14:57余英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脑损伤放射治疗鼻咽癌

余英航

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

余英航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原因、特点和预防。方法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造成放射性脑损伤的60例患者, 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脑损伤与放射治疗的方法、放射剂量、耳前野上界以及颈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单侧脑损伤45例, 双侧脑损伤15例, 发生在颞叶的脑损伤有48例, 通过CT增强扫描发现脑损伤一侧出现血管扩张的有37例。所有患者在首程放疗后出现脑损伤50例, 原发性病灶又复发的行再程放射10例, 首程出现的患者耳前野上界颅底基底线上1、2、3 cm处分别有28例、10例、7例。再程放疗后患者距离首程放疗时间8~116个月, 平均时间(53.2±4.3)个月。结论 脑供血不足或者出现血管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基础, 使用面颈联合野,并适当降低耳前野上界治疗能有效降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手术治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处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具有不可逆转性[1]。随着鼻咽癌控制率和生存率的上升, 放射性脑部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现在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射性脑损伤的检出率更是显著上升。本研究通过选取60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原因和特点, 并寻找其预防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造成放射性脑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55.4±4.6)岁, 均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病理确诊均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 其中包括45例低分化鳞癌患者, 8例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患者, 7例泡状核细胞癌患者。根据1993福州会议标准进行临床分期:T238例, T319例, T43例;N010例, N126例, N218例, N36例;Ⅱ期38例, Ⅲ期16例, Ⅳ期6例。

1.2 研究方法 放疗方法:60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采取以外耳孔后缘的耳前野作为主野的面颈分野法, 7例患者采取面部和颈部联合野法, 颈部通常用60Co-γ线和深部X线进行照射, 鼻咽部病灶多采取60Co-γ线照射, 在上界设野原则上耳前野、面部和颈部联合野的设野原则都是以外眦与外耳孔中心联线(又称颅底基底线)上约1~2 cm处, 对于特殊患者, 例如颅神经损伤等在2.3~3 cm, 结合鼻部前野、颅底部野和耳部野进行常规的分割放疗, 3~5次/周, 2 Gy/次, 剂量方面:鼻咽部首程剂量为65~80 Gy, 再程为55~70 Gy, 上颈部剂量为42~82 Gy。

1.3 诊断结果 不同部位的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同, 对于颞叶有损伤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障碍同时伴有颅内压升高现象, 主要有头痛、记忆力下降、表情冷漠等。脑干损伤时可出现颅神经麻痹和小脑体征, 小脑体征包括小脑蚓部受损(表现为躯体不能保持平衡, 步态不稳)和小脑球部受损(表现为肢体共济失调)。鼻咽部CT检查表现:颞叶出现不规则片状、低密度病灶, 大脑中动脉增粗。MRI检查表现:T1WI为指状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

1.4 治疗方法 该病包括慢性期和急性期, 慢性期通常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治疗, 急性期使用大剂量的激素、大量的维生素、能营养神经以及血管扩张的药物进行治疗,患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可以行甘露醇脱水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中单侧脑损伤45例, 双侧脑损伤15例, 发生在颞叶的脑损伤有48例, 通过CT增强扫描发现脑损伤一侧出现血管扩张的有37例。所有患者在首程放疗后出现脑损伤50例, 原发性病灶又复发的行再程放射10例, 首程出现的患者耳前野上界颅底基底线上1、2、3 cm处分别有28例、10例、7例。再程放疗后患者距离首程放疗时间8~116个月, 平均时间(53.2±4.3)个月。鼻咽部再程放疗剂量超过65 Gy的患者有47例, 占总患者的78.33%, 同时发现有5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纤维化, 主要由于高剂量的放疗导致,表现为组织硬化, 呈板样。

3 讨论

鼻咽癌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瘤肿对颅神经及周围血管的侵犯, 并出现相应的呼吸异常、吞咽困难、听力减退、咽部异物感等,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分为急性期和迟发反应期。其中迟发反应期又包括早期和晚期。据相关文献报道, 神经组织损伤、血管损伤以及自身免疫反应都可能影响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并经过实验证明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无论颈动脉硬化还是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放疗对照组, 血管损伤的程度随照射量增加而更严重, 血管狭窄程度随着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本次研究发现颈部软组织纤维化与放疗剂量相关,剂量越大, 放射后时间越长, 纤维化越明显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同时对于纤维化严重的患者可能压迫血管, 影响血液供应[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纤维化, 对脑部血液的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纤维化的程度随着投照剂量的增多和放射后时间的增长而更加明显。CT增强扫描可发现脑损伤侧大脑中动脉有不均匀增粗现象。结合上述所有观点, 作者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结果认为脑供血不足或者出现血管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基础, 使用面颈联合野, 并适当降低耳前野上界治疗能有效降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

[1] 徐冰清, 刘志刚, 夏云飞.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 15(1):43-45.

[2] 刘鹊凌, 孙爱民, 苏宁, 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49例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09, 21(14):781-783.

[3] 廖遇平, 洪继东, 王学伟, 等.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35例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04, 18(1):36-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78

2014-12-12]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脑损伤放射治疗鼻咽癌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