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02-01 14:57李晓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丙肝间质性干扰素

李晓飞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李晓飞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肝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 3例患者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率为20.0%, 均是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患者。结论 临床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疾病时, 可采用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应用安全效果显著。若疑似为间质性肺炎, 需结合胸腔镜肺活检或手术方法确诊, 但具有危险性。因此, 临床医生应明确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 有利于早期确诊实施及时治疗。

干扰素;慢性丙肝;间质性肺炎

干扰素为治疗慢性丙肝的一种有效药物, 但因该药物多会对患者患者的身体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甚至还会伤及患者的肺功能, 出现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为一种罕见疾病,但是一旦发生, 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中, 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发生的特点,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而导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15例, 男10例, 女5例, 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36.0±2.2)岁。15例患者均不同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 肺部少量细湿啰音,被确诊为间质性肺炎。

1.2 临床特征

1.2.1 药物应用以及发生时间 15例间质性肺炎患者, 单独采用干扰素用药而发生9例, 所占比例为60.0%,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而发生6例, 所占比例为40.0%。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发生间质性肺炎时间为11 d~20周, 联合用药发生间质性肺炎时间为3~30周。

1.2.2 临床症状 观察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剧烈咳嗽, 查体可见:口唇微有发绀、双肺呼吸音粗重, 双下肺可闻及轻微的细湿啰音。经X检查,早期双肺纹理粗重, 或可见有小斑片阴影, 疾病恶化发展快,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病变, 有结节状阴影, 或有大片浸润阴影。胸骨CT检查可见双肺显示为弥漫性病变、纹理错乱, 表现为片状阴影、蜂窝状以及毛玻璃状。

1.3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 包括给氧、抗生素、机械辅助通气等, 糖皮质激素应用, 采用甲强龙2.0 g/d冲击治疗3 d, 继续采用强尼松40 mg/d治疗14 d以上。

2 结果

15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患者, 接受治疗后, 其中3例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加剧, 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率为20.0%, 3例患者均为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者。

3 讨论

我国丙肝病情严重, 发病率较高, 若不及时治疗, 随着病情发展, 该疾病会继续恶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干扰素为一种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多功能带白质, 其中包括α、β、γ干扰素, α干扰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丙肝疾病[1]。干扰素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光谱抗病毒活性剂, 是由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其本身不具有杀灭或抑制病菌的作用, 而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而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还可有效增强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活力作用,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2,3]。干扰素为一种生物制剂, 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包括抑制细胞的分化、生长以及调节细胞免疫、抗病毒作用, 因此, 干扰素才具有抗病毒的效果。但也是因干扰素为一种纯生物制剂, 会对患者全身系统造成不良反应, 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流感样症状, 还包括肝功能恶化、听力下降、视网膜受损、骨髓功能抑制等, 其中间质性肺炎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不良反应之一[4]。

临床分析间质性肺炎疾病, 其病理特点主要为肺泡受损、双肺弥漫性, 均为一次性病变, 经检查几乎无正常的肺组织。肺间质因慢性炎症细胞渗出、水肿、成纤维细胞增生而生成大量未分化的胶原蛋白, 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加合并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形成肺泡Ⅱ型细胞增生以及透明膜。

当前临床并未明确干扰素诱发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相关报道认为可能是因干扰素具有非毒性、免疫调节作用;可诱导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以及小气道, 促进转化生长因子口的增长, 而产生纤维化细胞因子, 增强杀伤细胞功能。综合分析认为是干扰素通过激活肺特异性免疫介导, 而导致间质性肺炎发生[5]。

临床治疗间质性肺炎疾病时, 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分析主要是因间质性肺炎是因炎症介质而诱发的。当前临床已证实, 转化生长因子会促使肺泡上皮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具有趋化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作用, 促使更多细胞炎症介质释放, 有利于形成肺纤维化。而糖皮质激素则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生成, 发挥其抑制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 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发生率为60.0%, 联合用药治疗发生率为40.0%, 且不同用药方法的发生时间也不相同。因此,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建议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丙肝, 避免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若疑似为间质性肺炎。同时为了提高间质性肺炎的诊断率, 临床医生应充分熟悉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 有利于及时实施治疗,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 在对其进行治疗时, 应在3个月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纪泛扑.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4):667.

[2] 王筱啸.肾移植后早期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程进展规律及治疗30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2, 35(5):282.

[3] 徐作军.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型演变看临床认识更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8):737.

[4] 王飙.血清KL-6与SP-D在结缔组织病并发间质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5 (A01): 565.

[5] 牟向东.继发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间质性肺炎合并肺鳞癌一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63(10): 78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22

2014-12-03]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丙肝间质性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