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综合干预的探讨

2015-02-01 14:57杨建章孟月兰张海华李卿姚新燕范大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艾滋病家属村民

杨建章 孟月兰 张海华 李卿 姚新燕 范大庆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综合干预的探讨

杨建章 孟月兰 张海华 李卿 姚新燕 范大庆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17例HIV/AIDS(研究组)进行研究, 同时调查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属120例(家属组)以及与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相匹配的同村村民150例(村民组)作为对照。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下对研究对象采取健康教育、优化就医环境、生活、生产困难帮扶、定期慰问、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 持续干预6年, 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评定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研究组较高, 后依次为家属组、村民组, 村民组恐怖因子高于家属组, 经干预后三组评分均显著降低,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WHO QOL-BREF研究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均较村民组差(P<0.05), 研究组及家属组心理功能较村民组差(P<0.05), 干预后各组WHO QOL-BREF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尤其村民组提高明显, 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较差, 持续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应继续坚持并推广。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综合干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自被发现以来, 一直作为一种传染病进行防治, 由此带来对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近年才逐渐引起关注[1]。有关研究显示:HIV/AIDS常见焦虑抑郁、紧张恐惧、麻木、报复等不良情绪, 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既往有关研究多集中于HIV/AIDS本人研究, 缺少与家属、正常社会群体的比较研究, 有关的综合干预前后纵向比较研究更为少见, 因此作者进行了此次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来自2007年4月~2008年6月河南某县3个艾滋病防治重点村中经专业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确诊的HIV/AIDS, 共117例(研究组), 其中男62例, 女55例;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42.5±5.5)岁;2例为丧偶, 115例为已婚;文化程度:小学21例, 初中96例。感染途径:3例为输血, 104例为有偿献血, 10例为性接触。治疗情况:接受抗病毒治疗37例,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80例。同时调查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属120例(家属组)及与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相匹配的150例同村村民(村民组), 所有调查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研究。三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综合干预措施 依靠驻村工作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干预:①健康教育:入村逐户逐人进行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评估, 针对所发现问题采取集体座谈、个别指导、发放艾滋病基础知识宣传单、在村广播进行有关讲座等形式,针对艾滋病科普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引起村民对HIV/AIDS的重视, 同时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疾病。②心理干预:鼓励患者通过倾诉痛苦等方式积极排解不良情绪, 同时与患者沟通, 让患者明确社会及家属对其重视与关心, 努力改善患者自卑心理, 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患者明白自身的积极努力可以换来周围人的理解和关心, 或者帮助和尊重,进而促进患者自立, 不因疾病而与家人、乡亲疏远, 积极帮助家里做家务, 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患者也可以因此获得成就感, 体验自己的价值, 使其认识到自已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激发正能量, 保持乐观心态。③改善就医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对村卫生室的道路、房屋、药柜、电路等硬件设施进行整修, 同时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抗病毒治疗规范、心理危机干预常用技术等。④社会支持:切实解决患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如对居住条件差的, 积极协调资金进行修缮, 对于有意创业投身养殖、种植项目的患者, 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尤其是可以吸纳艾滋病患者就业的项目。对于子女学业困难的, 尽量帮其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并额外予以一定帮扶。在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关键季节(如麦收、秋收)住户进行慰问, 给予心理支持, 询问生产生活情况, 帮其进行收种。⑤定期慰问:不定期召开座谈会, 请他们中的致富能手和入党积极分子言传身教, 帮助HIV/AIDS树立自尊、自立、自爱信念,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⑥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消除周围人对HIV/AIDS的偏见、歧视和恐惧, 改善HIV/AIDS与周围人的关系, 减轻、直至消除HIV/AIDS的孤独感。比如针对患者最亲近的人进行交谈, 尤其是患者配偶,让HIV/AIDS明确社会支持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同时多组织户外电影等活动拉近HIV/AIDS的距离, 让患者融入周围人的生活, 获得精神动力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病程、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经济状况等)调查一般情况;以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 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 统计总分

及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 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干预前后各评定一次。以WHO QOL-BREF评价生存质量, 共包括分4个维度24个方面共29个问题, 根据研究对象回答给分, 原始分转换为百分制得分, 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各评定一次, 进行组间比较和干预前后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研究组较高, 后依次为家属组、村民组, 村民组恐怖因子高于家属组, 经干预后三组评分均显著降低,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WHO QOL-BREF研究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均较村民组差(P<0.05), 研究组及家属组心理功能较村民组差(P<0.05), 干预后各组WHO QOLBREF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尤其村民组提高明显, 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注:SCL-90评分干预前与研究组比较,aP<0.05;干预后与同组干预前比较,bP<0.05;WHO QOL-BREF评分干预前与研究组比较,cP<0.05;与家属组比较,dP<0.05;干预后与同组干预前比较,eP<0.05;干预后村民组与研究组比较,fP<0.05

表1 干预前后SCL-90与 WHOQOL-BREF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n=117)家属组(n=120)村民组(n=150) 研究组(n=117)家属组(n=120)村民组(n=150) WHO QOL-BREF躯体功能 46.3±15.6 50.2±13.3 75.4±10.8c 60.4±12.7e65.1±14.6e 78.6±11.2ef心理功能 38.7±11.453.1±9.8 67.6±14.6cd 59.8±10.1e65.6±11.7e77.6±8.9ef社会功能33.5±7.8 42.5±12.376.7±3.7c56.6±7.8e65.8±11.4e70.1±7.6ef物质生活 45.4±12.256.5±9.767.7±9.9c60.4±9.2e67.8±11.5e72.4±8.8ef质量总分35.8±8.141.2±7.3 53.6±11.2c 69.5±12.4e79.6±11.6e 85.2±16.3efSCL-90躯体化2.5±1.21.9±0.9a1.5±0.3a1.8±0.3b1.5±0.6b1.1±0.2b强迫2.7±1.12.0±0.4a1.8±0.4a1.6±0.4b1.6±0.3b1.5±0.3b人际关系敏感2.9±1.62.1±0.8a1.8±0.3a1.5±0.6b1.8±0.5b1.4±0.2b抑郁2.7±1.01.9±0.4a1.7±0.2a1.7±0.6b1.7±0.3b1.3±0.1b敌对2.8±0.71.8±0.4a1.8±0.3a1.5±0.4b1.4±0.3b1.3±0.2b恐怖2.2±0.91.7±0.7a1.9±0.2a1.4±0.5b1.2±0.2b1.4±0.1b偏执2.9±1.01.8±0.3a1.6±0.1a1.4±0.5b1.4±0.2b1.2±0.1b精神病性2.5±0.82.0±0.2a1.5±0.5a1.3±0.3b1.6±0.1b1.1±0.2b总分1.9±0.31.7±0.4a1.2±0.2a1.5±0.6b1.4±0.4b1.1±0.3b量表评分干预前

3 讨论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其死亡率较高, 严重影响HIV/AIDS的身心健康。有关研究发现其中85.1%的患者存在乏力症状, 75.6%存在疼痛问题, 70%~80%患者同时存在易怒、紧张、敏感、沮丧、睡眠障碍等问题, 不良情绪发生率甚至比癌症患者还要高[2]。国内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 HIV/AIDS中35.2%有抑郁症状, 15.2%存在自杀倾向[3], 使之不仅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稳定和谐的社会性问题。现进行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HIV/AIDS的生存时间, 有望成为可处理的慢性感染疾病[3]。但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时候, 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关注较少, 或者虽发现这一问题,却未进行有效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三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较差, SCL-90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研究组、家属组、村民组, 而WHO QOL-100评分由低至高依次为研究组、家属组、村民组, 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最差, 此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4]。研究还发现村民组恐怖因子最高, 家属组稍次。

本研究重点观察了综合干预后对三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影响, 结果发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通过健康教育、优化就医环境、帮扶生产、生活困难、资助子女就学等措施,减少甚至消除了周围人偏见、歧视, 减轻了生活压力, 外部生活环境有所改善。②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支持与疏导、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 使患者能有效处理由于疾病而产生的诸如焦虑、抑郁、报复等不良情绪, 进而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③通过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帮扶患者种植、养殖项目,提高致富能力, 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了患者自尊心、自信心和价值感, 调动了内在的积极因素, 使患者接受并积极面对、解决现实问题[5]。

综上所述, 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较差, 持续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应继续坚持并推广。

[1] 张燕, 绳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1):69-71.

[2] 沈必成, 朱强, 李燕琼, 等.楚雄市艾滋病高危女性人群综合干预效果调查分析.重庆医学, 2010, 39(19):2640-2642.

[3] 李慧民, 崔冠宇, 栗鑫, 等.艾滋病医护人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18):3490-3491, 3494.

[4] 金岳龙, 陈燕, 王金权, 等.HIV/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效果评价.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4): 304-306.

[5] 王宇, 张曼华, 史从戌, 等.团体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影响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1(6):1316-13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83

2014-12-23]

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卫生状况与生活质量调查及干预(项目编号:12812)

463000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艾滋病家属村民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 世界艾滋病日》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