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2015-02-01 17:35刘枫贾爱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泌乳素垂体供血

刘枫 贾爱英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刘枫 贾爱英

目的 探讨MRI动态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 48例患者均先行平扫, 再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 48例均呈阳性结果, 其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 5例垂体形态正常, 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很敏感, 是检出垂体微腺瘤极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直径<10 mm的垂体腺瘤统称为垂体微腺瘤, 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泌乳症状, 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随着磁共振扫描技术的发展,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1]。本文收集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 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2014年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40岁, 病程6个月~2年。出现泌乳、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症状33例, 甲状腺功能减低6例, 肢端肥大症状2例, 出现头痛复视4例。血液化验泌乳素增高35例, 均>30 ng/ml, 促生长素升高7例,促甲状腺素升高6例。本组病例γ刀治疗35例复查磁共振明显好转, 10例药物治疗6个月~1年, 复查泌乳素明显降低,手术病例证实7例。

1.2 设备和检查技术 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 头部正交线圈, 平扫TSE/T1WI T2WI矢状位、冠状位, 主要技术参数, T2WI/TSE:TR 3000 ms;TE120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6次。T1WI/TSE:TR550 ms;TE15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 6次。动态增强采用冠状位扫描, 造影剂为马根维显,用药剂量0.1 mmol/kg, 注射速度1.5 ml/s, 5层3 mm层厚包括全垂体, 设20个动态期, 扫描参数:TR 419 ms;TE 10 ms;FOV 180 mm;RFOV 80%;deg 90°。

2 结果

4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 呈点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均<10 mm, 单发46例, 多发2例, 38例位于垂体右侧,10例位于垂体左侧, 40例垂体上缘膨隆, 8例鞍底局限性下陷。35例垂体柄略偏移, 13例垂体柄无明显偏移。

MR表现:30例呈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 15例呈等T1长T2信号, 3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动态增强:由于垂体组织无血脑屏障, 因此, 垂体微腺瘤与垂体在增强后强化速度上明显不同。动态增强早期, 垂体首先明显强化, 垂体微腺瘤强化速度较慢, 因此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期, 垂体微腺瘤强化逐渐达到高峰,而与垂体强化幅度达成一致, 此时垂体微腺瘤难以发现。因此发现垂体微腺瘤的关键是很好地把握垂体与垂体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本组病例中, 35例微腺瘤在动态增强中呈低信号, 40例在动态增强扫描90~140 s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信号对比度高。

3 讨论

垂体微腺瘤好发于女性, 占颅内肿瘤的10%~15%,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30~55岁。首发症状为泌乳、头痛,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相结合。MRI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最高。MRI诊断微腺瘤直接征象是垂体内发现异常信号[2], 间接征象是垂体上缘隆起、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限性下陷。以冠状位显示最佳。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是发现和确诊垂体微腺瘤的最可靠方法。但就MRI而言, 因受扫描方法、肿瘤种类及设备功能影响, 诊断垂体微腺瘤准确性差异很大。本组病例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 5例垂体形态正常, 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

垂体血供比较复杂, 垂体前叶由垂体门脉系统供血, 后叶由颈内动脉分支供血。垂体微腺瘤供血也来源于垂体门脉系统, 但肿瘤血管通透性与正常垂体有差异, 肿瘤血流缓慢,因此, 动态增强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差异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重要依据[3]。因此推注造影剂后早期肿瘤强化缓慢低于垂体强化幅度, 后期造影剂进入肿瘤内, 与垂体信号差别减小, 但有证据证明少数垂体微腺瘤由颈内动脉直接供血,故动脉早期强化, 表现为高信号。有学者认为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多为140~210 s, 而正常垂体强化高峰早于微腺瘤35 s,两者最高对比度在动态扫描105 s时。有学者认为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对比在145~300 s之间最高。李新军[4]认为直径<5 mm垂体微腺瘤在33.5 s之前最敏感。也有认为动态增强扫描48~72 s时病灶检出效果最佳。作者认为各家报道垂体微腺瘤强化峰值之所以不同, 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注射速率、肿瘤组织类型、磁共振仪场强高低有关。本组病例中, 35例微腺瘤在动态增强中呈低信号, 40例在动态增强扫描90~140 s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信号对比度高, 因此, 作者认为动态增强时90~140 s垂体微腺瘤显示最佳。

综上所述, 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 尽管平扫未发现垂体内异常信号, 垂体形态显示正常, 为明确诊断, 实行垂体动态增强检查很有必要, 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首选方法。

[1] 尹建华, 肖新兰, 袁爱梅, 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2(4):296-299.

[2] 史智勇, 祚波, 李文波.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1):66-67.

[3] 刘兰祥, 刘德丰, 崔玉杰.动态增强MRI定量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1):22-23.

[4] 李新军.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4):64-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59

455000 安阳市中心医院MR室(刘枫);河南宏力医院影像科(贾爱英)

2015-06-12]

猜你喜欢
泌乳素垂体供血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辣语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