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对比分析

2015-02-01 17:35赵书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电化学标志物标本

赵书存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对比分析

赵书存

目的 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肿瘤患者65例,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FP水平, 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经过检测发现,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均能够明确反映AFP水平, 二者检测结果存在高度相关性(P<0.05), 呈现线性关系;在95%可信区间内, 两种检测结果经双尾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AFP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均准确、可靠, 临床可将两种检测方法相结合, 作为临床中肿瘤患者的诊断依据。

血清甲胎蛋白;肿瘤标志物;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AFP肿瘤标志物的最佳检测方法, 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本院选取65例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女27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52.8±5.6)岁。采集患者血清标本65例, 其中37例标本AFP水平在正常水平内, 28例标本AFP水平高出正常水平。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血清标本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AFP水平进行检测。

1.2.1 检测仪器 酶联免疫法: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和原装配套试剂, 根据试剂盒上的试剂检测说明规范操作, 采用酶标仪检测血清AF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采用电化学发光自动分析仪(武汉科思特仪器有限公司提供)、原装配套试剂以及质控品和检测定标液对患者血清标本中AFP水平进行检测, 根据仪器和试剂盒检测说明规范操作。

1.2.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 离心分离血清, 保存于温度为-20℃的环境中待检, 之后分别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检测后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对比分析其相关性和参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清标本经过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后,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拟合直线, 将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作为Y轴,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作为X轴, 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该拟合直线中Y=-3.15426+1.302557X(-6.29514)(103.0164), 由此结果分析可知:①截距顶t=-6.29514, 与临界值相比较大(P<0.05), 位于95%可信区间范围内, 且截距顶较为显著;②X前系数项t=103.0164, 与临界值相比较大(P<0.05), 位于95%可信区间范围内, 且X前系数项较为显著。故X轴(电化学发光法)和Y轴(酶联免疫法)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0.984167, 与1.0较为接近, 二者呈高度相关性(P<0.05)。同时在95%可信区间范围内,将检测结果利用双尾检验, 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4>0.05)。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其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 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远远超过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1], 此种物质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供肿瘤的性质, 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2], 对帮助肿瘤的临床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均具有重要作用。AFP是一种糖蛋白, 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 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 对胎儿先天缺陷或神经缺损等病症的检查和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 在成人群体中, AFP可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 在生殖细胞肿瘤中出现AFP阳性率为50%, 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肺癌、胰腺癌以及肝硬化等患者中亦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3],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 可恢复其产生AFP的功能, 且随着患者病情恶化, AFP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具有明显标志性, 因此近年来临床中多将AFP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相结合, 将其作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诊断效果良好。

现阶段, 临床中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两种, 酶联免疫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 是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测定技术, 其作用核心在于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之后通过显色进行检测, 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 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 该测定方法敏感度较高;电化学发光法是应用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 通过电化学发光反应从而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一种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具有检测迅速、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 在各大临床医疗机构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结果发现, 两种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呈线性关系(P<0.05), 二者在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经双尾检验, 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AFP肿瘤标志物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客观、可靠, 均能够明确反映AFP水平, 可作为临床中肿瘤检查和诊断的重要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静, 朱宇熹.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重庆医学, 2015, 44(5):665-666.

[2] 张勰义, 成园, 杜兆辉, 等.肿瘤标志物对老年人肿瘤筛查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3):2757-2760.

[3] 袁迎春, 张姣敏, 蔡咏梅, 等.慢性乙型肝炎弹性扫描值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以及Plt和AFP的相关性.江苏医药, 2014,40(22):2733-27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25

455000 安钢职工总医院

2015-06-02]

猜你喜欢
电化学标志物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关于量子电化学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