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5-02-01 17:35张恩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灵敏度特异性标志物

张恩辉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张恩辉

目的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04例胸痛患者, 经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为研究组, 其余50例患者经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为对照组。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的浓度, 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Myo、cTnI、CK-MBmass检测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Myo、cTnI、CK-MBmass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8.03%、85.36%及84.62%;准确度分别为88.46%、89.42%及83.65%;特异性分别为78.84%、88.46%及82.69%;Myo灵敏度显著高于cTnI及CK-MBmass, cTnI诊断特异性显著高于Myo及CK-MBmas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yo、cTnI及CK-MBmass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 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临床价值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一些代谢酶如心肌酶的含量及活性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 然而机体的其他器官在运动或机体存在炎症时, 这些酶类活性也大量存在[1]。此外, 由于心肌酶分子量较大致使其从机体坏死组织转移至血液中时速度较慢, 从而影响了临床诊断及其价值。因此, 单一酶类心肌损伤标志物不能有效准确的判断疾病[2]。目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 包括cTnI、CK-MBmass和 Myo等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探讨了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在早期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本院门诊就诊的胸痛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 胸痛持续时间1~72 h, 经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为研究组;其余50例患者经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3例, 女31例, 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47.2±8.11)岁;对照组男21例, 女29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47.6±8.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患者入院2 h内, 全部采集其静脉血标本, 采集后立即检测3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 包括 cTnI、CK-MBmass和Myo。其中 cTnI、CK-MBmass和 Myo的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配套试剂美国Abbott公司的Axsym仪器配套试剂。其中cTnI、CK-MBmass和Myo浓度临界值分别为0.4、10.4、116.3 μg/L, 若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超过以上临界浓度, 结果则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 研究组检测结果Myo为(661.58±122.50)ng/ml;cTnI为(15.12±3.42)ng/ml;CKMBmass为(93.95±13.51)ng/ml。对照组检测结果Myo为(74.34±11.68)ng/ml;cTnI为(0.03±0.01)ng/ml;CK-MBmass为(3.72±1.38)ng/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异性与灵敏度 两组患者Myo诊断灵敏度为 98.03%, 准确度为88.46%, 特异性为78.84%。cTnI诊断灵敏度为 85.36%, 准确度为89.42%, 特异性为88.46%。CK-MBmass灵敏度为 84.62%, 准确度为83.65%, 特异性为82.69%。Myo灵敏度高于cTnI及CK-MBmass,cTnI诊断特异性显著高于Myo及CK-MBmas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由于机体冠状动脉由于诸多原因而导致的急性阻塞, 造成机体血流流动中断, 致使机体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 患者同时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休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标准为机体一些代谢酶如心肌酶的含量及活性, 然而由于人体某些器官在运动或机体存在炎症时, 这些酶类也大量存在, 由于心肌酶分子量较大导致其从机体坏死组织转移至血液中时速度较慢, 从而影响了临床诊断及其价值。因此, 单一心肌酶含量在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人体疾病诊断需要, 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不能有效准确的判断疾病。在检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下,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 包括Myo、cTnI及CK-MBmass已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Myo主要存在于机体心肌、骨骼肌细胞中, 对机体细胞膜氧化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由于其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 因此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yo可快速进入血液中, 有研究报道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更快, 是最早进入血液的心肌损伤标志物[3]。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心肌损伤灵敏度差异较大, 因此进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可有效的诊断心肌损伤。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Myo、cTnI及CK-MBmass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早期心肌梗死时,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 诊断效果较为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1] 李红.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求医问药, 2012, 10(12):5-6.

[2] 王亚蓉.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9):1347-1348.

[3] 滕毅, 姜昌丽, 王澜, 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7):2214-2215.

130062 长春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26

2015-06-11]

猜你喜欢
灵敏度特异性标志物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