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综合护理干预

2015-02-01 17:35张静李丹丹宋娜杨学娟任金海邢凤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胆管炎梗阻性化脓性

张静 李丹丹 宋娜 杨学娟 任金海 邢凤玉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综合护理干预

张静 李丹丹 宋娜 杨学娟 任金海 邢凤玉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各3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7.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严重的胆道感染, 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进行性黄疸、发热、寒战、巩膜黄染、轻度意识障碍, 并伴有腹膜刺激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及正确的护理, 会增加死亡的风险。临床上会对此类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来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本文详细探讨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术区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男40例, 女30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7.3±10.2)岁。全部符合《外科学》第7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梗阻原因包括胆管结石50例, 胆管狭窄8例, 胆道蛔虫7例, 其他原因5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B超、CT等相关辅助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每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 例如抗休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24 h出入液量、观察每小时尿量、降温处理、常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维持有效的呼吸 无休克的患者取半卧位, 利于改善呼吸和减轻疼痛。休克的患者取头低足高位,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1], 对呼吸功能有正确的了解,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给氧的方式以及确定氧气的流量或浓度。患者剧烈疼痛时, 遵医嘱给予有效止痛剂, 腹痛减轻才能使呼吸趋于平稳。

1.2.2 营养指导及水电解质平衡护理 术后24 h之内应禁食, 等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道功能恢复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患者在术后的中期以后需要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要由流食、半流食向普食过度, 饮食中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低脂性易消化的食物[2], 但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做到少食多餐, 不饮咖啡和浓茶, 戒烟限酒。

1.2.3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回室, 将各引流管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确保通畅有效, 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 做好详实记录。特别是T型引流管滑脱后可引发急性胆汁性腹膜炎。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对其肢体适当约束, 以免误拔引流管。同时要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干燥卫生, 该处皮肤用酒精擦拭。术后5~7 d坚决不可以冲洗引流管, 因为引流管与周围组织还未形成粘连, 对引流管进行冲洗会造成冲洗液的扩散, 造成腹腔、膈下感染[3]。患者下床活动时, 引流管要位于腰部以下位置, 防止胆汁逆流。

1.2.4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该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 对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感到紧张、不安, 加之出现的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症状使患者十分痛苦及烦躁[4]。此时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十分重要, 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讲解成功的病例, 或者邀请已经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 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亲人的细心呵护,这些都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愈信心的好方法。

1.2.5 并发症的预防 ①胆道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大便有隐血、柏油样变便的情况, 而且腹腔引流出血性液体,这种情况说明发生了胆道出血, 要赶快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②排痰困难:患者术后疼痛翻身受限, 痰液难以咳出,遵医嘱给予痰液稀释剂, 必要时雾化吸入, 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 既可帮助排痰, 又可防止压疮发生。③急性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由于本研究中有部分老年患者, 合并有心、脑、肺、肾等基础疾病, 要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输液过快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干预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好转:经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至少出现了1个并发症;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14 例治愈, 19 例好转, 2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常规组患者中11 例治愈, 16例好转, 8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77.1%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 胆管内压升高, 肝胆血屏障受损, 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是胆道系统最凶险的疾病, 死亡率可高达50%。本研究中, 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了维持有效的呼吸、营养指导及水电解质平衡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这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7.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做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桂丽.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23):203.

[2] 魏燕红.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医疗,2012, 31(10):143.

[3] 马志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干预, 现代护理,2013, 11(20):104-105.

[4] 宋业.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6):267-26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74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2015-06-03]

猜你喜欢
胆管炎梗阻性化脓性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