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液温度对血透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及护理对策研究

2015-02-01 17:35孙雅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透析液低血压痉挛

孙雅楠

透析液温度对血透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及护理对策研究

孙雅楠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透析液温度对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80例透析时间6个月以上患者, 并在透析时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悸变化, 同时对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估, 分析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 不同透析液温度患者高血压与肌肉痉挛情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透析液温度显示为T时, 患者舒适度的分值较低。结论 患者接受透析前将实测体温数值降低1℃时, 患者发生呕吐、心悸、低血压等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当其温度调至与体温相一致时, 患者的舒适度较好。

透析液温度;血透;舒适;护理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约20%~50%, 直接影响了透析效果,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差的患者, 更是危及生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透析液温度和环境温度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有影响, 而低温透析能够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 明显减少症状性低本次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的透析液温度。对血透患者舒适状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临床探讨, 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透析时间为6个月以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透析时间为6个月以上;②1个月内未出现低血压与高血压状况。排除标准:①近期有感染、发热史、心脑血管疾病等;②不合作、精神障碍者;③有过敏史或者寒战、畏寒等症状[1]。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6.8±4.9)岁, 透析病程(31±12)个月;包括4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16例为多囊肾, 22例为糖尿病肾病。

1.2 透析方法 透析开始前对患者口腔温度持续测量5 min,确定患者的实测体温, 定为T, 并相应调整透析液温度。①T+1.0℃:表示透析液温度为(37.96±0.36)℃, 与实测体温相比调高了1.0℃;②T+0.5℃:表示透析液温度为(37.45±0.38)℃, 与实测体温相比调高了0.5℃;③T-0.5℃:表示透析液温度为(36.47±0.35)℃, 与实测体温相比调低了0.5℃;④T-1.0℃:表示透析液温度为(35.99±0.37)℃, 与实测体温相比调低了1.0℃;⑤T:表示透析液温度与实测体温相同。所有透析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透析时间, 并依次对上述几种透析温度进行透析, 3次/周, 4 h/次。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测患者出现高低血压、心悸、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的频次。采用舒适度量表进行评分, 舒适:0~2分;轻度不舒适:3~4分;中度不舒适:5~6分;重度不舒适:7~8分;极度不舒适:9~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温度透析时患者高血压与肌肉痉挛情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透析温度为T+1.0℃时, 发生低血压13例, 高血压6例, 肌肉痉挛11例, 舒适度评分为(3.62±1.23)分;当透析温度为T+0.5℃时, 发生低血压9例, 高血压6例, 肌肉痉挛10例, 舒适度评分为(1.74±0.51)分;当透析温度为T+0℃时, 发生低血压7例, 高血压7例,肌肉痉挛9例, 舒适度评分为(0.11±0.02)分;当透析温度为T-0.5℃时, 发生低血压5例, 高血压5例, 肌肉痉挛8例,舒适度评分为(1.35±0.56)分;当透析温度为T-1.0℃时, 发生低血压3例, 高血压5例, 肌肉痉挛7例, 舒适度评分为(3.55±1.37)分;当透析温度调整为T+0℃时, 患者舒适度较佳, 且当透析温度为T-1.0℃时, 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3 讨论

3.1 透析液温度对患者舒适评分的影响 人体在正常体温下才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 其中正常人体体温在37℃左右,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 当透析温度进行适当调整时, 患者体温也会受到影响, 透析温度较低时, 患者血压出现上升的几率较大, 可以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显著提高患者耐受性, 降低血液透析时患者心悸、心慌、胸闷等现象的发生[2]。但是若透析温度过低时, 同样会带来寒战、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 从而使得血流量与透析效果受到偏差。

3.2 舒适护理措施

3.2.1 生理护理 透析室内应保持明亮、整洁, 根据患者需求调节好室内温度, 湿度保持在50%~55%[3];行透析治疗时, 因患者肢体受到限制, 医护人员应尽量保证患者在支架保护下能够适当进行体位更换, 保持患者一定的舒适度;保持患者血管通路的通顺, 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发展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同时在血液透析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不适反应[4]。

3.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 给人以端庄、亲切、美好、纯洁的印象, 动作轻巧、步伐稳健等均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地沟通, 对患者不理解的问题与困惑详细进行解答, 并介绍行血液透析的方法、目的、意义等,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 应注重讲解治疗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3 社会护理 护理人员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保持患者心情愉悦、精神放松, 适当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提高舒适度[5]。

3.4 灵性护理 某些患者具有宗教信仰, 应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因为宗教信仰在个人的成长与环境变化中具有某些永恒的力量。

综上所述, 在患者接受透析前将实测体温数值降低1℃时, 患者发生呕吐、心悸、低血压等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当其温度调至与体温相一致时, 患者的舒适度较好。

[1] 徐林芳, 刘同强, 丁钟琴, 等.透析液温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2):1069-1071.

[2] 马登艳, 谷波, 谭其玲, 等.循证护理在促进腹膜透析患者舒适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8):947-949.

[3] 黄莉, 麦苗金, 王洪嫦, 等.68例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 30(2):236-237.

[4] 林巧玉.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5):122.

[5] 刘艳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4):115-1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78

116027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2015-06-26]

猜你喜欢
透析液低血压痉挛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应用腹膜透析法治疗犬尿毒症的病例报告1例1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费森尤斯血透机透析液电导度漂移故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