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2015-02-01 17:35田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病情发生率

田瑜

整体护理在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田瑜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患者呼气高峰流量(PRFR)等肺功能指标与护理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整体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良好, 临床价值高。

呼吸衰竭;整体护理;肺功能;临床效果

呼吸衰竭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多数患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1], 一旦临床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 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阶段有多项临床资料表明及时、有效的病房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或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本院选取64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呼吸衰竭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 经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47.6±7.2)岁,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46.9±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解痉、吸氧、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利尿和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 如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和病房一般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观察其24 h出入量和电解质情况, 对于病情严重昏迷者, 需观察患者瞳孔、光反射以及腱反射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②呼吸道护理, 教会患者正确咳痰, 鼓励患者多饮水,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 病情严重者需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 并辅助患者排痰, 必要情况下可实行气管插管创建人工气道。③心理护理, 关心爱护患者, 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认真倾听患者内心想法, 尽量满足需求, 消除患者紧张和焦虑感,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减轻其心理压力。④饮食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实际病情搭配饮食, 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调整饮食结构, 多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均衡营养, 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主要包括FEV1和PRFR等, 并对比分析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FEV1为(56.7±4.2)%, PRFR为(3.1±0.4)L/s, 对照组为(56.9±4.8)%、(3.1±0.3)L/s, 两组患者FEV1和PRF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FEV1为(80.4±6.6)%,PRFR为(4.9±0.6)L/s, 对照组为(65.3±6.1)%、(3.6±0.5)L/s,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 且观察组患者FEV1和PRFR指标水平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中2例吸入性肺炎, 1例胃肠胀气, 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中3例吸入性肺炎, 2例胃肠胀气和2例鼻眼干涩, 并发症发生率为21.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导致机体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 造成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有时也可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临床可将其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病因有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创伤以及脑外伤、药物中毒、多发性神经炎等神经中枢和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一旦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呼吸肌麻痹、肺梗塞等。慢性患者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呼吸功能损害可逐渐加重, 若出现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呼吸生理负担加重, 造成代偿失调时, 患者可表现为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水肿等症状。

整体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 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外, 还需要加强对患者住院环境、心理状态和疾病康复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工作。以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 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求, 为其提供最佳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整体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院选取64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FEV1、PRFR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 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张春美, 丁震.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15,31(5):819-820.

[2] 戎群芳, 张育才, 徐梁, 等.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监测及其意义.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4):271-2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88

110044 沈阳市胸科医院第一呼吸科

2015-08-21]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病情发生率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