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在房颤和房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2-01 19:03罗劲松秦汝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帕酮复律普罗

罗劲松 秦汝丽

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在房颤和房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罗劲松 秦汝丽

目的 分析研究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房颤和房扑患者, 电复律前均对给予其负荷量普罗帕酮进行治疗, 未转复者则给予其电复律, 转复后给予其维持使用普罗帕酮。结果 100例中共91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 其余9例患者无法维持窦性心律, 早期治疗有效率为91.0%。结论 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 且安全可靠, 值得广泛使用。

普罗帕酮;电复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

房颤和房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 发病原因大部分均是因心脏发生器质性改变引起, 而少部分则为原因未知的孤立性房颤和房扑, 近几年, 该病患病人数及发病率均持续上涨, 且该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60岁以下者疾病发生率为4%[1]。由于房颤可导致血管出现栓寒, 并发心力衰竭等疾病, 因此, 需积极进行临床干预,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恢复及维持窦性心律。因此, 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患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价值。通过服用普罗帕酮对持续性房颤和房扑的转复及预后方有着显著的效果, 但其治疗转复率较低, 小于50%, 且治疗所需时间较长, 而机体外同步直流电转复不但操作简便, 且治疗时间较短, 故本文旨在研究本院2014年1~10月期间收院的100例患者对其实施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进行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期间确诊收入的100例房颤和房扑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排除左室心功能不全及心腔血栓等, 左房内径<55 mm。男62例, 女38例;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51.9±7.6)岁;病程4个月~2年, 平均病程(0.7±1.3)年。本组患者中共20例特发性房颤, 50例高血压, 30例冠心病。

1.2 治疗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及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给予口服使用抗凝剂华法林2.5 mg, 1次/d, 持续使用3周后, 口服使用普罗帕酮600 mg, 患者若6 h后未转复为窦性心律, 则继续使用普罗帕酮150 mg, 8 h后仍未转复者给予使用直流电复律。术前常规行心电图, 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吸氧15~30 min, 复律前给予静脉推注异丙酚20 mg,待患者呈朦胧状态时, 立即实施直流电复律, 首次使用100 J功率以点击方式转复, 失败时则提高功率至150~200 J, 3次不成功则放弃改为使用药物控制, 成功后则继续1:3使用华法林2.5 mg, 1次/d, 持续使用4周, 继续给予口服使用普罗帕酮150 mg, 每8小时1次, 3个月后降低用量至50~100 mg,每8小时1次, 维持窦性心律。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 嘱患者每3个月复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2]成功:患者窦性心律持续时间≥1 min;早期有效:电复律成功后24 h内可维持窦性心律;若于24 h内复发则判断其为早期复发, 治疗后1年内复发则判断其为晚期复发。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共91例患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 其中6例患者为经口服普罗帕酮转复, 85例患者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转复, 9例患者无法持续窦性心律, 转复早期有效率为91.0%。本组患者经复律后无一例患者并发栓塞、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等。

3 讨论

临床上, 房颤和房扑的发生率一般为0.4%, 当房颤和房扑发作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 心排血量降低幅度>25%, 房颤时极有可能出现体循环栓塞。慢性房颤患者为预防发生血栓时, 一般均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 该药物不但减少患者生活质量, 还加重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 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另外,若长期服用控制心室率药物则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如心室率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引发的持续性房颤, 长期心动过速则可造成室性及房性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3]。因此, 临床上应积极干预房颤和房扑患者并尽量将其转复为窦性心律。

直流电复律作用原理主要为电击除极, 并间接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 使心肌恢复电均匀性并暂时性消除异位心律, 有效恢复心脏控制, 从而达到窦性心律的效果。通过直流电复律可有效治疗心房颤动, 对于持续性房颤和房扑体外电转复成功率一般为65%~90%, 成功因素主要为机体房颤和房扑的持续时间、病程时间、心脏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及年龄等因素。经直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也受上述因素影响。普罗帕酮具有延长心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长及心房的有效不应期的效果, 有效降低室率及房室传导, 还可减少心房去颤阈值, 因此可有效维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但仅使用普罗帕酮复律成功率较低, 本文通过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房颤和房扑, 有效弥补了单一使用普罗帕酮复律成功率低的不足;另外, 通过提高普罗帕酮在血液中的浓度, 不但利于维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药效, 还可促使机体自行复律, 降低电复律需求, 在对除颤阈值不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复律效果, 并降低早期、晚期复发率。

综上所述, 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 且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值得广泛使用。

[1] 贺利平, 赵兴胜.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房颤和房扑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12):1443-1444.

[2] 孙红梅, 瞿更新, 谢文娟, 等.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2013, 35(11):149-150.

[3] 陈英, 张月军, 徐欣, 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比较.吉林医学, 2011, 32(16):3256-325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098

2014-11-10]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帕酮复律普罗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的临床分析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中毒患者血液中普罗帕酮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