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农村试验初报

2015-02-01 02:00蒋佳苏茂科朱洪顺
四川蚕业 2015年3期

蒋佳  苏茂科 朱洪顺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农村试验初报

蒋佳 苏茂科朱洪顺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新蚕品种“芳·绣×白·春” 由四川省蚕业研究所选育,是我省2013年通过的春秋兼用品种,具有茧丝长、纤度细、清洁净度优良的特点,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大面积与常规品种的比较成绩,我们安排了省内主要蚕区的7个县进行试验示范,试验表明,“芳·绣×白·春”的产量成绩与对照相当,丝质成绩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新蚕品种“芳·绣×白·春”试验示范

1示范时间、地点、数量

2015年春季在宁南、会东、珙县、青神、涪城、南溪、朝天7县分别开展“芳·绣×白·春”试养,各地试养调查数量如表1所示。

2调查指标

2.1饲养成绩

克蚁产茧量、烘折。

2.2缫丝成绩

鲜壳量、茧层率、解舒率、茧丝长、纤度、清洁、净度、万米类吊等。

3试验结果

3.1试养成绩

2015年春季,宁南、会东、珙县、南溪、青神、涪城分别安排“菁松×皓月”、“871×872”、“苏荣×锡玉”、“秋华×平30”为对照,试养数量、农户户数及试养成绩汇总于表1。

表1 “芳·绣×白·春”试养成绩(2015年春)

从克蚁产茧量来看,除会东缺成绩外,其余各地“芳·绣×白·春”的克蚁产茧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增加幅度在1.3%~10%不等。在烘折上,与对照品种差异不大。

3.2试缫成绩

根据各地提供的试验缫丝数据,汇总列表于表2。

从解舒率成绩看,与“菁松×皓月”相比,“芳·绣×白·春”降低0.7个百分点;与“871×872”、雄蚕品种(“秋华×平30”)相比,互有高低;与“苏荣×锡玉”相比,提高11.24个百分点。

从茧丝长看,“芳·绣×白·春”在各地不同程度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其中,比“871×872”增加200m左右,比“菁松×皓月”增加23.63~101.36m;比“雄蚕”品种增加20.54~69m;比“苏荣×锡玉”增加62.23m。

从茧丝纤度看,“芳·绣×白·春”在2.156D~2.402D之间,比“菁松×皓月”、“871×872”、“苏荣×锡玉”的茧丝纤度低,但是与“秋华×平30”互有高低。

从清洁与洁净成绩看,不同地点之间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会东、南溪洁净成绩明显较低。但同一地点内“芳·绣×白·春”与对照成绩互有高低、差异不大。

表2 “芳·绣×白·春”缫丝试验成绩(2015年春)

4总结与讨论

4.1尽管克蚁产茧量主要受养蚕地点影响,但6个试验点中有5个点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品种,说明“芳·绣×白·春”有增产潜力。由于缺乏克蚁头数、全茧量、结茧率等调查成绩,所以增产原因还不能确定。

4.2本次试验反映“芳·绣×白·春”的茧丝长较长、茧丝纤度较细,与之前试验结果一致。

4.3本次试验反映“芳·绣×白·春”的解舒率比“菁松×皓月”略低、比“苏荣×锡玉”高,与“秋华×平30”相当。但是否与品种特性有关还有待确认。

4.4本次试验反映清洁与洁净成绩与对照品种互有高低,差异不明显,此现象似乎再次反映清洁、洁净成绩主要受缫丝环节影响。

4.5值得关注的是,雄蚕品种的茧丝纤度在各地表现差异较大,最高的宁南达到2.690D,最低的青神县只有2.278D。

作者简介:蒋佳(1988-),女,硕士,从事蚕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