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限性蚕品种“锦·苑×绫·州”繁育体会

2015-02-01 02:00廖丽蓉
四川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雄蛾蚕期小蚕



斑纹限性蚕品种“锦·苑×绫·州”繁育体会

廖丽蓉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四川阆中637400)

我场选育的“锦·苑×绫·州”蚕品种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对春秋兼用、综合性状优良的限性斑纹品种。2008年我场开始大量繁育该品种,经过7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该品种性状和饲育特点,通过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养蚕制种成绩逐年提高。现就“锦·苑×绫·州”杂交种的繁育谈几点体会,供参考。

1重视桑园管理,确保桑叶质量

优质桑叶是养好蚕制好种的基础。桑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桑园的管理,种茧育桑园的冬季施肥水平和春季的摘芯工作是确保桑叶质量的关键。

1.1合理施肥

桑园施肥原则是“施足冬肥、追施春肥、重施夏肥、补施秋肥”。冬肥约占15%,施迟效性肥料,如堆肥、蚕沙、菜枯等。春肥约占20%,施速效性肥料,如磷、钾等化学肥料,猪牛粪则配搭少量尿素。夏肥占60%,施速效性肥料,如尿素和磷、钾肥。秋肥是补夏肥后劲之不足,约占5%,以尿素为主。我场现有种茧育桑园栽植密度为333株/亩(667m2),每年每亩(667m2)施蚕沙110kg、菜枯40kg作为冬季迟效性肥料;每年每亩(667m2)施尿素35kg,过磷酸钙80kg,氯化钾48kg作为春、夏、秋三季速效性肥料,其氮、磷、钾的实际比例大约为:5.1∶3.0∶3.9,当年亩产桑叶量1450kg左右。

1.2及时摘芯

我场一般掌握在春蚕收蚁时开始摘芯,3龄晌食时摘芯完毕为适。摘芯后至5龄大批用叶必须保证在20d以上,同时坚持按先摘芯先用叶的顺序采叶,以促使上部桑叶成熟。

2蚕期精心饲养,提高蚕体强健性

2.1做好小蚕饲养

精养细喂小蚕,减小个体开差。本品种稚蚕期,特别是“锦×苑”,易发生小蚕,若收蚁工作粗放,易造成蚁体损伤;若用桑过老过嫩、眠起处理不当等,均易造成个体开差大。因此,一是注意桑叶质量,稚蚕用桑以“新一之濑”桑品种较好,采摘适熟桑叶,合理贮藏。二是精养细喂,做到桑叶老嫩适宜,给桑均匀,蚕体稀密适当,温湿度适宜。三是防止用蒸热叶、发酵叶、陈叶喂蚕。四是经漂白粉液浸消后的桑叶,存放时间不能太长,2h内用完为宜,每次给桑剩余的桑叶不得留予下次使用。

2.2做好壮蚕饲养

狠抓良桑饱食,提高蚕儿造卵量。在4~5龄前3d,坚持选用优质成熟叶。“锦×苑”、“绫×州”壮蚕期用叶过嫩,易发生不受精卵和不产卵蛾,根据该特性,壮蚕期应选采叶质适熟、硬化叶少的桑叶。5龄后期可选用叶质偏老,水分含量偏低的桑叶,对食桑较缓慢易踏叶的“绫×州”,给桑不宜偏厚,适当增加补给桑,防止蚕儿钻沙,减少因蚕沙过厚造成蚕体遗失。

2.3控制养蚕环境

小蚕火养、大蚕风养。在蚕室气象调节上,坚持小蚕常规防干育,注意保温保湿;壮蚕期开门养蚕,注意适度降温排湿。由于大蚕期用叶量大,浸消后的桑叶带水多,容易造成蚕座潮湿。因此,每次给完桑叶,立即用排风扇排湿,待箔内桑叶表面水分干后,关掉排风扇,以免桑叶萎凋。同时,壮蚕期多撒鲜石灰,勤除蚕沙,以保持蚕座干燥。

3加强对交调节,减少不良卵的发生

3.1做好饲育期调节

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发现“锦×苑”、“绫×州”的发育有如下特点:在低于适温时,“锦×苑”比“绫×州”发育减慢,经过延长;在高于适温时,发育加快,经过缩短。因此,生产上“绫×州”原种出库时要提前2~3d,饲育期应注意发育进度调节,尤其是在原蚕基地饲育该品种时,应特别留意两对交品种的发育进度,“绫×州”必须做到提前1d上蔟。

3.2做好蛹期调节

一是种茧期遇高温天气时,因“锦×苑”的发育显著加快,需人为适度降低“锦×苑”保护温度,提高“绫×州”保护温度,将“绫×州”调至提前1d见苗蛾。二是对于对交发育开差较大的雄蛹,可在发蛾羽化前36h将其置于低温室(16~18℃)抑制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3d,预计第2天需用该雄蛾时,则在前一天下午或上夜将该雄蛹移出低温室,根据需求量进行调温、补湿和感光处理,调温温度不得超过24℃、补湿湿度必须达到90%以上,感光时间从下夜4时开始为宜。三是对交调节坚持提头(提前高温促进部分雄蛾,作为开始第1~2天制种交配使用)、压尾(低温抑制部分雄蛾,作为结束前1~2d制种交配使用)、保中间(保证中间大批不缺雄蛾)的原则,同时控制制种批量,应根据劳动力、设施设备,化大批为小批,减少人为损失,提高制种质量。

3.3做好蛾期调节

抑制发育快的雄蛾,以见苗蛾进行低温冷藏为最佳时期。根据需要抑制发育的进度来决定冷藏的温度,防止调节过头。冷藏时要做到不挤压,不摊密、不摊混、不压伤。“绫×州”的雄蛾交配性能差,易散对,易发生不受精卵,应重点保护。在高温条件下,凡未用完的新鲜雄蛾与拆对后的旧雄蛾要及时进入低温室(13~16℃)保护,减少雄蛾体力消耗,保持交配性能,降低不受精卵发生。

3.4做好产卵及早期保护

蚕卵形成至产下后要完成受精、分裂到胚胎的形成,卵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因此,产卵制种及蚕种送保种室或送冷库冷藏、浸酸前等早期保护对降低不良卵发生十分重要。我们的做法是:产卵温度25℃,相对湿度80%;杀蛾后,越年种送保种室,初期保护温度21℃,相对湿度75%,并及时松绑,串挂上架保护;冷藏浸酸种或即时浸酸种则杀蛾后及时送冷库,保护温度24℃,相对湿度80%,并及时松绑上架,待入库冷藏或即时浸酸。

4利用斑纹限性,提高制种效率

4.1做好饲育期鉴蚕

养蚕制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春季在5月上旬,秋季在8月中旬农村大忙季节尚未开始时,蚕种场在4龄期可集中部分劳动力鉴蚕,时隔20d后农村正值播种或收割时期,种场只削茧不鉴蛹,既不误农时,又缓解劳动力紧张。具体方法是:原蚕饲育4龄第2天,组织雌雄分蚕,5龄第3天再次复鉴,复鉴后雌雄蚕严格分开饲养、分开上蔟、分开售茧、分开摊放,售茧时每户原蚕户随机抽取雌、雄茧各200粒进行第1次鉴蚕误差率调查,凡雌雄误差率超过2%者该原蚕户视为鉴蚕不合格户,取消其2元/kg种茧的鉴蚕补贴。

4.2做好种茧期鉴蛹

杂交率是一代杂交种的重要质量指标,曾有蚕种因鉴蛹错误率高、纯对多。杂交率指标不合格被销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壮蚕期雌雄分离,可显著减少杂交率不合格情况发生。具体方法是:种茧收购后,24~25℃温度保护,春季上蔟9足天、秋季上蔟10足天开始削茧,只削茧不鉴蛹,严格复鉴蛹。复鉴蛹时进行第2次鉴蚕误差率调查,若雌雄误差率超过2%者,该原蚕户按鉴蚕不合格户处理。

4.3适度减少雄蚕饲育

相关试验资料表明,1头雄蛾的交配能力在合理条件保护下,可供3头雌蛾正常受精,超过3次以上蚕种的不受精卵会明显增多。我场通过2010~2014年生产实践证明,淘汰20%雄蚕完全可保证对交品种的彻底杂交。即在具备低温冷藏雄蛾的条件下,雌雄对交比例控制在3:2的范围较为适宜。如饲养总蚁量100g时,其中雌蚕饲养蚁量为60g,雄蚕饲养蚁量为40g。

4.4提高制种质量与效率

通过近3年的生产数据调查表明,利用斑纹限性品种鉴蚕,淘汰20%的雄蚕,在饲养同等蚁量的情况下实际多养了20%的雌蚕。限性品种与非限性蚕品种生产制种相关指标比较,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较显著。详见表1。

表1 生产1万张杂交种相关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在“锦·苑×绫·州”双限性一代杂交蚕种的繁育制种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可借鉴的经验,既提高蚕种生产省力化水平,又保证蚕种生产繁育质量,为当前蚕种繁育提供了实用的生产工艺。

作者简介:廖丽蓉,(1980-),女,大专,农艺师,从事蚕种繁育工作。

猜你喜欢
雄蛾蚕期小蚕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华东×春晨农村试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