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课外锻炼 学校延伸家庭

2015-02-02 09:30毛振明付晓蒙
体育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延伸家庭学校

毛振明++付晓蒙

“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讨论文章之六

关键词:课外锻炼;学校;延伸; 家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04-03

一、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到哪儿去了?

如果说在应试教育倾向的挤压下,体育课程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面临很多很大问题的话,那么在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独生子女化的影响下以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运动安全问题的形势下,中国学生的课外体育受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学校中的体育第二课堂的所有内容均受到严重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严重虚无化,中小学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几乎已没有任何内容,学生放学后即刻被家长接走,学校也立即“打烊”,变成空城;

(2)作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特色的“课活”(也称班级体育活动)越来越弱,在教育督导和评估时,“课活上课表”是各个学校“弄虚作假”的主要内容,即便有“课活”也是内容贫瘠、组织松散,形同放羊;

(3)学校内的各种体育比赛,特别是循环大联赛性的群众性体育比赛越来越少,过去在学校中都有的邀请赛、对抗赛、通讯赛等方式已销声匿迹,全员性运动会的推广和体育节的创新也进展缓慢,仅有少数校内校外的各种体育竞赛也成为少数同学的专利,离广大的同学越离越远;

(4)供学生们自我锻炼、自我玩耍的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几乎都被去除,学校的体育场地越来越空旷、越来越不实用、越来越成人化和单调化,有限的器材也被收纳在器材室里,于是学生即便有意识、有动机去锻炼活动,也没有必备的设施和器材;

(5)独生子女条件和城市化的条件下,学生已经少了随时可以见面的伙伴,也就少了随时可以一起玩耍锻炼的“体育伙伴集团”,更少了有共同爱好和水平相当的“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当然也就极少了“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的常用场地”,更难有“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的共同时间”,同学们都成了“单枪匹马”和“各自为战”,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更加困难;

(6)学生回到家后,是先做作业,再听家教、然后弹琴,“规定动作”完成以后,天已经黑了,学生剩下的时间、精力和爱好也就只够看看电视、上网聊聊天了,个别想去外面打打球、滑滑轮滑的,还要受到家长各种理由的阻挠,学生们所得到的“文化营养”不够了,就去寻找“物质的营养”了,于是胡吃海塞一通,身体软了、虚了、胖了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育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都到哪里去了,应该说,主要是到“应试教育倾向和对体育的轻视”里去了,到“与应试教育相关的补习课和艺术特长教育”里去了,到“没有身体锻炼空间的大楼和马路”里去了,到“比体育好玩还舒服的网络、电游和电视机”里去了,到“运动会出危险的无名忧虑”里去了,到“想玩也没有伙伴的现代邻里关系”里去了,到“想活动也没有运动技能的低下体育教学质量”里去了,到“没有竞争比赛和技能展示,只有跑跑跑的运动异化”里去了。简而言之,当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面临着应试教育、特长功利、运动空间、网络电游、运动安全、运动伙伴、运动技能、枯燥锻炼等“八大金刚”的多重压迫,已经从我们学生的身边,悄悄地消失了。这个现象很可悲,但却不是中国的专利,应该说,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只不过我们中国的情况似乎更严重一些,恶化的速度更快一些,原因是中国有独生子女的政策,还有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升学压力就更大一些。

二、我们激活和修复学生课外锻炼有可能吗?

那么,面临着应试教育、特长功利、运动空间、网络电游、运动安全、运动伙伴、运动技能、枯燥锻炼的多重压迫,当前我们激活并修复学生课外锻炼有可能吗?本文的第一个回答是“一定能”,第二个回答是“困难大”,第三个回答是“改思路”,第四个回答是“必实干”。

为什么说“一定能”呢?因为中国全社会都开始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的问题,国家的各级领导对学生体质的忧虑非常深重,中国学生的体质也到了再不抓就要出大问题的地步,因此,课外体育锻炼的问题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国家的教育资源也会大量转移到此,最近北京市拨出5亿元经费用于课外活动发展的做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趋向。有了危机感,就有了高度重视,有了重视就有了资源,有了资源就有了工作动力,有了工作动力就会有新的和好的方法,有了新方法和好方法现实就会被改变,有了好的改变就必有好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说“困难大”呢?因为中国的课外体育锻炼难题既来自于诸多的社会问题,也来自于中国的身体观、人才观、就业观、文化观和安全观,更来自于教育界的集体认知和相应的评价制度,还来自于体育课程的建设和体育人的工作质量。这些背景都很宏大,都不是我们经过一段的努力工作就可以迅速得以转变的。中国青少年体质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因此也需要一个历史阶段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把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于“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和“高考指挥棒的错误”甚至是“体操太危险”“长跑会死人”等都是极为简单和肤浅的分析,甚至是错误的归因。我们要认识到困难,要认识到困难的难度,但更要认识到那些困难的症结所在,然后去正视困难并一点点地去解决困难。

为什么说要“改思路”呢?我们发现,为了解决学生锻炼缺乏的问题,我们至今也没少做各种各样的推进工作,诸如“大课间”“2+1工程”“冬季长跑”等,我们也开了无数的现场会、研讨会、启动仪式、经验交流、评奖评优、光盘录制、督导评估。问有效果吗?有!但有限!因为我们的思维大多停滞在行政驱动的管理性思维中,而对同学、家长、社会的体育锻炼动机研究和利用不足,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身魅力和功能认识不足,因此,我们的工作就往往停留在空洞的呼吁、无力的要求以及反复的下文上。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本文认为应该改变如下的思路。

(1)不要把体育理解成为没有魅力的文化,体育人要想方设法恢复体育的乐趣,把一件误认为是烦人的事改变为充满乐趣、乐此不疲的事,强化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要求强迫学生练”改变为“逗引学生去玩”。

(2)课外体育,特别是校外体育不是完全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进行的事情,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靠制度和命令要学生练”改变为“靠内容和玩伴集体引学生玩”。

(3)家长和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是我们的同盟军,也是学生体育教育的后备军,而不是工作的扰乱者甚至是对头,也不是无知的老百姓,强化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命令家长督促学生练”改变为“指导家长和学生一起玩”。

(4)家长和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不是学校的局外人,而是学校体育开放的对象,也是学校课外体育的参与者,要把社会的体育人才网罗起来,形成课外体育的第二支指导队伍,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主要由体育教师来组织”改变为“体育教师与社会体育积极分子一起组织”。

(5)课外和校外体育的组织形式不应与课堂和学校的活动完全一样,不是班级授课制,应该有更灵活、更小型化、更邻里性、更有项目同一性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稳固的“玩耍友伴”的形成,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班级集体活动”改变为“友伴集体活动”。

(6)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比体育教学更能够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也更需要具有更大的空间拓展性,因此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可做的工作更多,比如家庭体育,只要有床、地毯、地板等就能做很多的运动,课外体育的思路要由“在标准正规场地中的锻炼”改变为“在生活条件下的体育锻炼”。

如此这般,课外体育要变的思路有很多,改变了思路,就有了新的道路和新的内容与方法,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变思路方面多动些脑筋。

为什么说“必实干”呢?因为,强化课外体育刻不容缓,我国历史上,国外实践中已有许许多多的经验,更有很多的做法可供我们立即学习使用,我们不需要再等什么,更不需要空谈、埋怨和无休止的研讨,我们只需要看准问题,大胆试验,总结经验,快速推广。没有实干,我们有再多的文章、文件、讲话、研讨、宣传、动员、报告、讲学也都无济于事,那么,在当前我们可以马上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呢?

三、修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几个思路以及目前就可以做的事情

要在新的形势下修复学生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是有可能的,至今一些学校的好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我们未来的课外体育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本文在这里将笔者听到和看到的一些做法进行介绍,供大家敞开思绪。

(1)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这个工作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和较大面积的实验,效果尚好,所需要的条件是作业的检查制度的建立、班主任以及家长的配合、同学小集体的相互监督机制、班级间体能比赛的开发等,当然还有体育作业内容的可行性、趣味性、可检查性也很重要。

(2)创建体育PTA:PTA,即家长教师联合会,在国外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动的最重要的平台和机制,想必也是中国未来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体育应该先做起来。理由是:①身体的发展家长们很关心,而且越来越关心;②身体的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教育,家长比较好理解,督促能力强;③体育的平台比较多,家庭体育锻炼、亲子运动会、假日体育、各种安全日的活动、达标的通报会、卫生教育活动、营养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等,便于利用多种身体教育平台与家长沟通。

(3)定期召开体育家长会:这也是体育PTA的一种形式,但是一个现在在中国比较普遍的形式,所以单拿出来议论一下。体育家长会能不能开,开得好不好,有效无效,关键是内容,关键是明确要求告诉家长什么、要求家长做什么、要求家长帮助我们做什么,还要明确家长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家长的知识和能力能不能完成我们交给的任务,我们要给家长以什么样的专业指导。这些都是体育家长会能否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开个体育家长会并不难,但让体育家长会真正成为锻炼动员会、锻炼科学科普会、学生体锻研讨会、好经验总结会却是很难的,需要我们去钻研,去创造性地进行实践。

(4)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相对一些发达国家,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的工作中国比较滞后。开放场地不单单是合理利用体育资源,促进社会体育发展,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的平台。利用开放场地的人绝大部分是本社区的人,更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学生的家长,还有很多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学生一起来活动的,如果加以适当的组织和引导,就会成为课外体育教育的亲子团队,成为学校课外体育的新阵地。

(5)全员运动会和亲子运动会:全员运动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包括家长的全员参与,亲子运动会更是让家长和学生配对同场竞技。让家长看看自己孩子的身材、看看他们的运动能力、看看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这比什么说辞、讲解都来得直观,都有更大的刺激性,都会激发家长对孩子身体的危机意识,都会变成强大的督促锻炼的动力。而且也是家长对自身体育能力的审视以及对家长的体育兴趣调动和体育科学知识的普及。

(6)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的建设:学校里没有了同学们可以锻炼的设施,只有空空如也的场地,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肯定无法开展。过去来自于欧式体操的肋木、单杠、双杠、爬杆、爬绳也的确让人望而生厌,讨厌就不玩,不玩就不会,久而久之就望而生畏了。于是很多学校就开始大拆单杠、双杆、肋木,都拆完了,就是同学想运动也没有可玩的设施和器材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有“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的方法去解决,关于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的内容我们将在第八期里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7)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心怀顾虑甚至是噤若寒蝉的主要原因。运动和锻炼没有了基本的安全,自然家长、校长们就会敬而远之。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直面这个问题,认真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课外体育中真的发生了许多的运动伤害事故吗,是真实的险象环生,还是空穴来风式的惧怕?②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在课外体育里,我们到底能发生哪些运动伤害,原因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境下?③这些事故是否可能预防,可预防的比例有多大?要做好哪些事情?然后,我们根据这些研究的结果,把预防运动伤害的规律和具体方法总结出来,对相关的人员,如校长、家长、班主任等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他们对体育锻炼伤害的无名恐惧,他们对学生课外体育的束缚就会少一点,同学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就会多一点。

(8)学校内学生大联赛:学生的课外体育冷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外的体育竞赛太少,同学们在体育课学到的技能,在课外进行锻炼的效果没有一个“出口”和展示的“舞台”。因此课内课外的体育锻炼都成了“虎头蛇尾”,于是同学们的技能习得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都受到了挫伤。现在很多的学校正在进行“校内大联赛”,所谓“校内大联赛”就是“选择1~2个学校的传统运动项目,进行贯彻学期、甚至是学年的,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循环进行比赛,计班级积分,最后有总决赛的,而且要求各班有多少比例的学生要轮流参与的校内班际甚至是年级间的比赛制度”。

(9)假日体育与野外体育振兴:课外体育要充分利用家庭、邻里、社区的体育形式,要挖掘假日体育、郊游体育和俱乐部体育等资源和空间,要主动与这些课外和校外体育相融合。工作的内容有:①野外和户外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如登山、穿越的知识技能等;②相关运动与游戏的传授,诸如“找宝藏”“定向步行拉力”等饶有趣味的郊游体育游戏等;③户外安全知识传授;④假日体育体会与总结的布置;⑤协助社区组织对假日体育活动的组织等。

(10)社区体育社团建设:发达国家的社区体育比较活跃,中国的社区体育环境也在日新月异地在改善着,特别是一些新建的社区,健身的场地、设施、器材条件都在变好,但在其中锻炼的青少年学生比较少,这主要是锻炼意识不强、学习负担重的原因所致,但社区里没有好的体育伙伴、没有体育的小群体,“单打独斗”的体育锻炼和游戏难以开展起来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居住情况,为他们进行一定的组织,依靠体育家庭作业等将临近的学生们适当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学校、在社区都有自己的伙伴甚至是组织,就能产生邻里同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诱发的作用,从而活跃课外、校外体育活动。

(11)家庭健康教育:重视体育的家庭如果说还不是很多的话,重视健康的家庭却不可谓不多,但是当前许多家庭多重视的是消极性的、预防性的健康管理,如食品卫生、预防疾病、保障安全、合理膳食促进营养等,但却对积极性的健康管理重视不够,如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形态维护等方面明显注意不够。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交流的场合、各种交流的材料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积极性的健康教育,间接地促进学生课外和校外体育锻炼的加强。

(12)爸爸会、妈妈会的组建: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在日本,有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相对固定的家长体育组织,笔者在日本就见过“爸爸会”的男家长带着同学们一起打棒球、打乒乓球;看见“妈妈会”的女家长们和学生打排球,还在一起搞卫生。日本的家长自不必说,就是中国的家长里,也藏龙卧虎地有着许多体育的高人,把他们调动起来、组织起来成立“爸爸会”和“妈妈会”应该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定期地让家长们到学校里来,会合体育教师一起对同学们进行训练,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应该是促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的一个好的方法。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校对社会的开放也会变得更加有序、更有意义、更有实效。

(13)与社会体育机构的协同工作:学校和体育教师集体应该更加开放视野,积极和区域内的体育社会组织练习,如社会上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健身房等,要谈好本校学生廉价使用社会体育场地的方式和方法,以为学校的课外、校外体育教育开拓更广阔的资源。

(14)学校体育教育网络:学校还要有意识地去建设课外体育的网络,以上的工作和情况都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进行报道和宣传,让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了解情况、学习知识、相互交流、进行沟通,并通过网络共同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督和督促,学校体育网络还能成为本区域性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平台。

(15)校长和教师的体育教育:要想切实搞好学校的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依然是个关键,体育教师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动员者、管理者、宣传者和评价者,还要掌握多种多样可以在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户外体育、野外体育中进行锻炼和游戏的好内容。对于校长来说,对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的认识提高也很重要,而班主任对课外体育的认识和态度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对校长和班主任教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必须特别重视。

猜你喜欢
延伸家庭学校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