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5-02-02 05:15郑笈李颖黄巧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浙贝母糊精辅料

郑笈 李颖 黄巧平

【摘要】目的:探讨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对辅料用量、颗粒的流动性、颗粒吸湿率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芩夏清热祛风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茯苓、浙贝母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的清膏,加入茯苓、浙贝母细粉及适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即得。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我院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生产。

【关键词】芩夏清热祛风颗粒;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10-02

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系我院的医疗机构制剂,由法半夏、黄芩、茯苓、陈皮等12味组成,具有清热化痰、祛风止咳的功能,用于风邪客喉、痰热壅肺之咳嗽、痰黄、口干等病症。原剂型为汤剂,其临床疗效确切,但患者反应煎煮、携带、使用不方便,口感亦不佳。在申报为医疗机构制剂的同时,我们根据处方药味的性质、剂量和临床需要等进行剂型筛选,制成便于携带和服用的颗粒剂。

文献显示[1~4],水煎提取时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溶出。为优选水煎提取工艺,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为考核指标,按L9(34)正交试验方案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对辅料、颗粒流动性、颗粒吸湿率的考察,确定最佳成型工艺,应用于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生产。

1提取工艺优化

1.1正交试验设计本研究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空白等四个因素为指标,处方药味水煎煮结果进行考察,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取1/10处方量药材(茯苓、浙贝母除外),按表1安排进行试验,并以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

将上述试验提取液浓缩,把浓缩液放置于250ml量瓶中,定容,摇匀。

1.2干膏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浓缩液10.0m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至恒重后(约10h)置干燥器中30分钟放冷,称定重量,由此测得干膏量,计算干膏得率。每份试验平行做3次。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1.3方差分析A、B、C因素的三个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且A2>A3>A1,B3>B2>B1,C3>C2>C1,故A因素应取第二个水平,即提取两次,B因素应取第三个水平,即每次提取1.5小时,C因素应取第三个水平,即加10倍量水。综上所述,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3,即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

2浓缩干燥工艺

为控制提取液的浓缩温度,采用减压浓缩成一定浓度的稠膏,条件为:真空度-0.06Mpa~-0.1Mpa、温度50~60℃;稠膏采用真空干燥,条件为:真空度-0.06Mpa~-0.1Mpa、温度50~60℃。

3成型工艺优化

3.1辅料的选择糊精是颗粒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赋形剂之一[5],它稳定性强、溶散快、制得颗粒硬度适中,是较理想的颗粒赋形剂。笔者选取糊精为辅料,并对清膏比重和糊精用量进行考察:平行取三份处方药材,每份为1/2处方量,以优选的工艺条件提取、滤过、浓缩,分别加入规定量的茯苓、浙贝母细粉及不同量糊精,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当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左右的清膏,加入263g糊精时,能顺利制成颗粒,外观及溶化性均符合规定。故芩夏清热祛风颗粒成型工艺可确定为:处方药材提取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2(60℃)的清膏,分别加入茯苓、浙贝母细粉各150g,并加526g糊精,混匀,制成颗粒。

4成品性状的考察

4.1成品性状制得的成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微苦。

4.2成品流动性的考察[6]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颗粒的休止角,用以判断颗粒能否顺利分装。将漏斗固定于水平放置的绘图纸的上方一定距离,漏斗下口距绘图纸的高度为H,小心地将颗粒倒入漏斗中,一直到漏斗下形成的圆锥体的尖端接触到漏斗的下口为止,圆锥体底面的直径2R可由绘图纸上测出,根据tanɑ=H/R计算休止角。经测定,颗粒的休止角为35度,表明颗粒流动性良好。

4.3成品吸湿性检查[7]取本品3份,每份各3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3个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铺成一薄层,再将其置于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于25℃恒温,按表5控制相对湿度,放置2小时,取出,称重,计算吸湿量。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成品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的吸湿性较强,而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则吸湿性较弱。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颗粒分装时应将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5%以下。

5讨论

5.1本研究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为指标,对本院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通过对辅料用量、颗粒流动性、颗粒吸湿率的考察,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最终确定芩夏清热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为:茯苓、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十味加水提取二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1.20(60℃)的清膏,加入上述茯苓、浙贝母细粉及适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50~60℃干燥,整粒,即得。

5.2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芩夏清热祛风颗粒处方由法半夏、黄芩、茯苓、陈皮等12味组成,其中茯苓、浙贝母淀粉含量高,易于粉碎,直接粉碎成细粉加入清膏中,能起到赋形剂的作用,节省糊精用量。

5.3涉及提取工艺研究的文献多以指标性成分的含量[8]或以干膏率结合指标成分含量综合评价[9]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但我院检测条件有限,暂时不具备进行含量测定的条件,只能以干膏得率单个指标指示提取效果。同时笔者认为中药制剂系通过煎煮使多种药味成分相互作用而发挥疗效,其作用机制相当复杂,以某个单一成分作为指标的做法有待商榷,这就更需要在今后的生产中对各个环节把好关,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铭,马丽颖,孟舒.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80-181.

[2]张铭,马丽颖,孟舒.消白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956-1957.

[3]刘雪飞.健儿消食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医学信息,2009,1(7):131-132.

[4]关素洁,曾秀兰.润肠颗粒制备工艺改进[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0):343.

[5]王伟义,吴继红.试论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0,16(3):50-50.

[6]伍善根,黄文杰.制粒与压片技术的优化[J].医药工程设计,2011,32(6):32-35.

[7]许江丽,王净净,何群,等.眩晕定颗粒的吸湿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31):2902-2904.

[8]盛杰,邱建国,孙爱军,等.正交实验法优选咽立舒颗粒的制备工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190-191.

[9]张亚强,张亚波.妇乐宁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4):487-488.

(收稿日期:2013.11.29)

猜你喜欢
浙贝母糊精辅料
低吸湿性交联麦芽糊精的制备方法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朋克养生:可乐加“泻药”
糊精丁二酸酯对水泥水化历程影响的研究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