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造媒体灵魂造势

2015-02-02 00:52范以锦
采写编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评书稿解码

范以锦

我原本不认识陈栋。2008年5月,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邀请,我担任了该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于是与陈栋有了交往,其人其文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接到陈即将付梓的书稿时,就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了。

陈栋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在推进公共领域建构中前行——1996年至2006中国新时评发展研究》。他宣读论文时条理清晰,侃侃而谈;回答答辩老师提问时也从容不迫,经验老到,有着良好的表现,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书稿以原论文为基础,书名为《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这比原来的论文题目更为精练、更具冲击力。内文也对原论文书稿内容重新审视、修改和补充,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引起出版社的关注,予以出版。作为老师和朋友,我拱手祝贺!

细读之后,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报网时评的互动(2003-2004);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2005-2006)。作品突破了阶级分段与时代分段模式,以“时评形态变化”为分段标准,以专题史为研究模式,对新时评专栏、版面、报网互动及其主要运作人进行采访分析,对新时评推进公共领域建构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本书的一些有分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公共领域建构的过程中,新时评专栏的产生推进批判公共性的有效激发,新时评专版的发展促进“自治”精神的逐渐培育,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加速“公开性”、“开放性”言说的初步养成,报网时评的互动推动平民主张的崛起,而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也折射出公共领域建构的艰辛。

本书作者陈栋能独辟蹊径写出这样的有见地的论著,与他的经历和涉猎的研究领域有关,也与他持续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有关。他自从对新闻产生兴趣的时候开始,就特别关注时评研究。2005-2008年间,他更对新时评的发展进行了集中学习和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栋近几年来已不仅自己撰写时评,而且专访了众多时评高手,与国内多家媒体评论部建立了联系。丰富的经历和写作实践,都为他写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厚实的功底。本书以新闻人的敏锐搜集和描述了10年间中国媒体新时评的发展与变化,其中的许多鲜活素材多为一手资料,十分宝贵,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时评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时评不仅是当今社会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传媒生存和发展所需。因为,在新媒体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媒几乎没有独家新闻可言,但可以有独家视角、独家观点,时评潮应运而生,并且时评正在不断为铸造媒体灵魂造势。

也许我孤陋寡闻,关于新时评史的专著我还未读到过,至少称得上不多见吧!因此,陈栋的论著弥补了新闻学在这方面的不足,对学界强化这方面的研究起着示范的作用,对业界拓展这方面的实践也很有帮助。陈栋目前继续在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视野的开阔和知识的丰厚将能提升其后劲,视愿他能有更多的新作品问世。

此文为陈栋所著《解码新时评》序

(作者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时评书稿解码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