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Crohn's病的螺旋CT诊断分析

2015-02-02 02:24李明鉴王国栋谢海燕李建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腔肠壁

李明鉴 王国栋 谢海燕 李建华

小肠Crohn's病的螺旋CT诊断分析

李明鉴 王国栋 谢海燕 李建华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肠Crohn's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小肠Crohn'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其螺旋CT的检查结果, 如小肠受累的数目、肠壁厚度、黏膜改变、肠腔扩张或狭窄、肠道病理改变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32例患者均进行了螺旋CT检查, 过程顺利,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病变部位分布为单纯累及空肠者6例, 单纯累及回肠者21例, 同时累及空肠和回肠者5例。CT显示患者肠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3 mm), 肠壁黏膜水肿, 黏膜密度增大, 急性期可见肠壁水肿呈现“分层状”或者“靶征” 。6例患者可见肠腔狭窄或扩张, 肠系膜血管增多、纠集, 伴有邻近肠管受压变形等;8例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伴有腹腔积液;3例患者小肠外发现脓肿, 周围出现蜂窝织炎、液体聚集, 甚至有窦道形成。结论 螺旋CT对小肠Crohn's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小肠Crohn's病;螺旋CT;诊断价值

Crohn's病(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 主要累及回肠远端和结肠部位, 此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医学界的重视[1]。目前临床上对于C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诊断。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CD的诊断价值也有了极大的进步, 尤其适用于CD的早期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螺旋CT对小肠Crohn's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小肠Crohn'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确诊为小肠Crohn's病。其中男22例, 女10例;年龄14~46岁, 平均年龄(36.8±6.2)岁;首次确诊平均时间(26.3±5.2)个月。临床表现为腹泻13例,腹痛14例, 发热2例, 贫血2例, 黏液脓血便6例, 肠道异物2例。

1.2 螺旋CT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前进行肠道准备, 检查前晚开始口服聚乙二醇, 晨起空腹。螺旋CT检查使用美国GE-hispeed NX/i2层CT进行螺旋式扫描, 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电流设置为150~400 mAs, 电压为120 kV, 矩阵为512×512, 准直:0.625 mm×8 mm, FOV:35 cm×35 cm, 重建厚度1.25 mm, 重建间隔:0 mm。增强剂选择马根维显或优维显, 总剂量为60~100 ml, 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 流速为3.5 ml/s。在注射增强剂20~30 s和65 s后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期扫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面的结果由两位不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读片, 若结果出现不一致则协商解决。主要的诊断部位包括小肠受累的数目、肠壁厚度、黏膜改变、肠腔扩张或狭窄、肠道病理改变和并发症情况等。

2 结果

32例患者均进行了螺旋CT检查, 过程顺利,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病变部位分布为单纯累及空肠者6例,单纯累及回肠者21例, 同时累及空肠和回肠者5例。CT显示患者肠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3mm), 肠壁黏膜水肿, 黏膜密度增大, 急性期可见肠壁水肿呈现“分层状”或者“靶征”。6例患者可见肠腔狭窄或扩张, 肠系膜血管增多、纠集,伴有邻近肠管受压变形等;8例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伴有腹腔积液;3例患者小肠外发现脓肿, 周围出现蜂窝织炎、液体聚集, 甚至有窦道形成。

3 讨论

Crohn's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 其本质上是一种肉芽肿性炎性病变, 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地方。大多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 也可单独累及小肠和结肠, 以回肠末端最为常见[2]。小肠的Crohn's病好发于男性, 尤其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有腹痛、腹泻、便血等, 部分患者伴有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 与小肠病变引起的吸收减少有关。CD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的改变, 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溃疡形成。继之肠壁各层均被累及后可出现典型的透壁性溃疡和裂隙状溃疡。若患者出现感染或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则可以形成脓肿、蜂窝织炎等并发症。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是病变肠系膜水肿、渗出及周围淋巴结肿大[3]。

对于小肠克罗恩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有X线、胶囊内镜、MRI和CT检查。X线钡餐是诊断小肠CD的经典方法, 可以显示出小肠腔内病变, 但是具有检查时间长、需要口服钡餐、对微小病变显示不清等缺点, 尤其是对于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强行检查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的可能[4]。MRI对于CD的检查敏感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 尤其适用于活动期的CD和合并肠腔狭窄的患者, 但是检查时间过长、价格昂贵, 因而受到限制[5]。胶囊内镜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金标准”, 具有安全、无痛和准确的优点, 但对于部分患者内镜不能完全进入可能导致假阴性的结果[6]。而螺旋CT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具有无创、简单、快速的优势, 而且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处理, 使图像更为直观和清晰, 有助于临床医师全面评价病情的程度和范围。本研究中对小肠CD患者进行了螺旋CT检查, 过程顺利,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病变部位分布为单纯累及空肠者6例, 单纯累及回肠者21例, 同时累及空肠和回肠者5例。CT显示患者肠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3 mm), 肠壁黏膜水肿, 黏膜密度增大, 急性期可见肠壁水肿呈现“分层状”或者“靶征” 。6例患者可见肠腔狭窄或扩张, 肠系膜血管增多、纠集, 伴有邻近肠管受压变形等;8例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伴有腹腔积液;3例患者小肠外发现脓肿, 周围出现蜂窝织炎、液体聚集, 甚至有窦道形成。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见到典型的“齿梳征”, 成为判断小肠CD处于活动期的特征现象之一, 主要与肠系膜静脉回流障碍有关[7]。

综上所述, 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小肠CD的病变程度和范围, 而且具有无创、简单、经济的优点,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胡品津.克罗恩病的诊治难点.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4): 301-303.

[2] 庄耘, 陈建平, 蒋敬庭.克罗恩病的诊治难点.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4):301-303.

[3] 吴颖为,唐永华,郝南馨,等.克罗恩病的MSCT小肠造影.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9, 15(1):57-63.

[4] 任小军,章士正,刘海,等.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5, 11(3):184-189.

[5] 张会如,吴涛.小肠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6):1031-1033.

[6] 王小璇,杜奕奇,陈洁,等.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克罗恩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3):144-147.

[7] Piyush Dubey,马新星,李勇刚,等.MSCTE对小肠克罗恩病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的价值.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3, 23(1): 158-1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30

2014-12-16]

477150 河南省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腔肠壁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吃辣条能吃出怪病?是的!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