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讨

2015-02-02 04:28朱广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三角肌肱骨入路

朱广伟

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讨

朱广伟

目的 观察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均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 术后肩肘带悬吊固定, 功能锻炼, 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随访观察12个月, 复查X片, 肩关节功能行Neer评分,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手术患者术后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81.7%优于术前20.0%(P<0.05)。60例患者6例偶发肩部疼痛, 功能锻炼后自行缓解。结论 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佳, 并发症少, 可在临床推广。

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 约占全部骨折的3%~4%, 其中粉碎性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1,2]。由于多发于老年人, 因此常伴骨质疏松, 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是创伤骨科学界的争论热点之一。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均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63.4±8.2)岁。按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 其中两部分骨折22例, 三部分骨折26例, 四部分骨折12例。伴高血压18例, 糖尿病25例, 冠状动脉硬化5例, 其余正常。所有患者术前经X片确诊, 常规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美国AO公司产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治疗。手术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 臂丛麻醉生效后, 常规消毒、铺单。取肩峰前1.5 cm切口, 沿肱骨三角肌粗隆向远端延伸5.0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顺肌纤维方向纵行分开三角肌至腋神经上缘, 保护腋神经。向外侧牵开三角肌, 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及头静脉, 切开锁胸筋膜, 暴露骨折端。清除血肿, 保护肩袖。牵引复位, 钻入2枚克氏针, C臂机下调整骨折端位置直至满意。选择适当长度的钢板, 经三角肌插入, 钢板高度距大结节顶端0.5 cm。先用1枚松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肱骨头, 然后在持续牵引下用1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远端,依次锁入各枚锁钉。术毕, 冲洗伤口, 加压包扎。

1.3 术后随访与观察 术后按期拆线, 患肢肩肘带悬吊, 功能锻炼,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12个月门诊复查X片, 末次随访进行Neer评分。Neer评分为百分制, 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 评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术前Neer评分优2例, 良10例, 可26例,差22例, 优良率为20.0%;术后Neer评分优33例, 良16例,可9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1.7%。手术前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和X片表现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12个月复查X片示骨折均愈合, 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征象,内固定位置可, 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60例患者中6例偶发肩部疼痛, 功能锻炼后自行缓解。

2.3 术前及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 术后VAS评分明显(1.4±1.9)分低于术前(3.2±2.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AO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理念的指引下, 研发出微创固定系统(LISS)[3]。LISS系统由锁定钢板和锁头螺钉组成, 国外多中心的临床结果和生物力学研究显示,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LISS钢板固定效果良好。LISS钢板仅有锁定孔而无加压孔, 故不会对骨面产生额外的压力, 使骨膜血运免受压迫性损伤;其次, 应用MIPPO技术, 可在不显露骨折断端的情况下闭合复位, 经皮插入LISS钢板, 符合“BO”原则。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 小切口入路不切断三角肌, 不显露头静脉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及肩袖, 可以以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 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81.7%, 术后仅6例偶发肩部疼痛, 功能锻炼后自行缓解, 考虑为肩部软组织瘢痕粘连。分析结果, 认为产生肩关节上举痛的原因与内固定安置过于靠前有关。

另外, 本手术的远期随访仍需观察;再者内固定的研究设计和操作技巧尚在研究阶段。在进行该手术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特别注意避免肩袖的损伤, 准确复位大结节。因为结节区是主要的应力传导区。大结节上肌肉附着较多,其位置异常很可能产生肩关节松驰、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不稳定, 从而限制关节运动等。②内固定术后的功能锻炼和理疗是决定肩关节置换术后结果的基本因素, 也不容忽视。VAS评分是评价疼痛程度的良好指标, 很多学者认为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创伤较大, 骨膜剥离多, 但从本研究作者发现, 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 这主要是因为采用MIPPO技术,小切口有限切开, 减少骨膜损伤, 缩短手术时间之故。

综上所述, 实施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关节外科理论基础, 具有较丰富的创伤骨科和关节外科手术经验, 同时注重术后康复, 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1] 李路平, 何耀文, 任意平, 等.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4):353-354.

[2] Visser CP, Coene LN, Brand R, et al.Nerve lesions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1, 10(5):421-427.

[3]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37

2015-03-11]

472143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肱骨入路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