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昆乱史依弘》艺术笔记五则

2015-02-02 00:32刘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牡丹亭

刘赋

2013年1月9日至1月13日,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一场名为《文武混乱史依弘》的戏曲周演出活动,演出由当今梅派名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女士担纲主演。5天的时间里,依次演出了《白蛇传》《牡丹亭》《穆桂英》(全本)、《贩马记》(又名《奇双会》)与《玉堂春》等5出大戏,有京剧、昆曲,有文唱,有武功,在首都乃至全国艺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我有幸躬逢其盛,现场观看了全部的演出,感慨良多,收益颇丰。每每欣赏完一出大戏,皆在史依弘女士所发布的当天的艺术剧照微博后面写下心得感想若干,散见于微博文字。承蒙依弘女士厚爱及本次演出制作人林恺先生鼓励,微博上偶有互动。本应早早将微博文字予以整理,并择机刊发。奈何事务繁杂,更有如我热心如许且文采斐然之方家者众,在多个报刊上刊载宏文,记叙本轮演出之盛况,于是,自感能力水平之不足,遂一再耽搁延误。

今时值马年新春前夕,俗务渐少,乃得宽余,遂不揣浅陋,将1年前文字校辑整理,共分5篇,分之单独成文,合之乃为系列笔记,一者记录艺术时光,二者昭寂寞守望国粹繁荣之诚。囿于能力学识所限,文中多有错误疏漏,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第一则:文武昆乱史依弘

2013年1月9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海京剧院史依弘女士(白娘子)主演《白蛇传》。金喜全饰许仙,查思娜饰小青。

关于《白蛇传》一剧,据说全国各大、小剧种几乎都演此剧。上京剧本为田汉先生版本。我的老师樊星先生曾告诉我关于此剧的逸闻趣事:“毛主席尤爱此戏。每观此剧,见那法海实在太坏,兀地从椅上站起来,冲向舞台,要去揍法海的人”——戏曲艺术“兴观群怨”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白蛇传》中《断桥》《盗仙草》《金山寺》等片段,皆是文唱武功的经典折子戏,常演不衰,凡入门者,必学;举成名者,必演。

赵版《白蛇传》,赵燕侠先生主演的看过,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吴昊颐主演的赵版《白》剧看过。昨夜观史依弘女士版本,丝丝入扣,工于刻画人物,唱腔重情感表现,在气息的控制上,尤见真功。区别于有的同志着重于在音色、音量、抖腔与寻找掌声、喝彩点上下工夫。史剧在表现邂许一见倾心与金山寺大败后陷入小青夫郎情谊恩爱之间的两难时,多处音节采用无伴奏处理,偌大的剧场顿时阒寂无声,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但闻史依弘女士以气串声、红绳缀珠,幽涧溪流,如泣如诉,哀婉悲戚。少顷,便有悲泪难禁,愤懑难平,似浦江潮涌,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掌声就淹没在了伊的歌哭与西皮散板及反二黄哭头与马尾抖颤丝弦弹拨半辽子哐啷沉重的交响里了。

少时听戏,图个热闹。自CCTV《空中剧院》开播对京剧艺术的普及,还有2011年金秋六京节在武汉的成功举办,及至旅居京华,流连于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拜访湖北省京剧院尹章旭、李兰萍、吴长福、江峰等艺术家,更有微博上京剧名家台前幕后的珠玑片语,互动鼓励,渐渐地,就开始学习、揣摩起京剧艺术的味道来。

由史依弘女士对白娘子这一角色的处理,联想到2011年11月中旬她在武汉珞珈山剧院演出的六京节参赛剧目《情殇钟楼》,对吉普赛女郎的成功塑造,到此前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后引起的轰动,接受白燕升梨园访谈——看得出,在继承、创新方面,她的坚守、付出与很不容易。在回答白主持穷追不舍“yes or no”的追问时,她以云帚对剑戟的智慧,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想:“我主张还是演人物的好。比如《四郎探母》中的《坐宫》一折,急风骤雨的对唱,表现了四郎与公主之间那种真相揭开之后的震撼场景。可四郎一句‘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声高音,人物就出去了。”

全本《白》剧,唱念做打,对演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极高。依弘能文能武,出手精准娴熟,看她仙山盗草斗鹿鹤,对付法海的护法神将,刀光剑影翻转腾挪间,举重若轻,面不改色,大气不喘。整场表演分寸火候控制到位,真如梅花幽兰,暗香袭来,沁人心脾。

题外的话。依弘女士,是有票房号召力的。昨晚的演出,吸引了多位外国友人前来欣赏。我是一楼4排的上等座。前后都有外宾。4排中间,有两位年轻女记者,特敬业。其中一位记者朋友的相机,镜头足足有一尺还长,像井冈山刚刚冒尖的粗壮的楠竹笋。她几乎每分每秒都在按动快门,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前排的外宾,按捺不住,扭头试图制止。记者依然顾我。外宾用手机相机,转头照了记者一下。记者觉得委屈,抖抖索索中,从棉衣口袋内拿出卡片模样的记者证,在外宾面前晃了几秒。当时我想:要是镜头快门上安装一个消声装置就好了。全剧3小时10分钟,记者几乎一直在按快门,太敬业啦。

晚10点40分,在小青请来的黑煞风大仙所刮起的12级台风中,雷峰塔倒掉。依弘返场两次,双手合十,端庄谢幕。沪上记者与弘迷粉丝欲上台拜见偶像。我混迹其间,踏上舞台,进到后场卸妆区。舞台淡兰色氍毹软硬正好。上面密密匝匝用白色小胶布贴了多个印记,估摸是演员翻跟斗与踢五梅花时所必须卡准的点位。舞台与后场区真是大呀!对于见惯了乡间剧场的我,那种震撼,实在是难以形容。大家在后场区耐心等候。约摸一刻钟后,卸了妆的白娘子,开了门。大家有序跟进,表达祝贺。待大家聊完,我将早就准备好了的笔与10元1本的《文武昆乱史依弘》宣传画册递了上去。她有些惊讶,以为我是记者(尽管我以前是记者,但现在毕竟不是了)。

索得签名,返回。灯光璀璨的舞台,此时,只有高大的穹顶上几盏节能灯发出的幽幽亮光,朦胧且羞涩。在空旷寂廖的地下停车场,迷了路。幸遇下了晚班的一男一女两保洁员,引着我穿过迷宫一样的大剧场,寻得通往冬日深夜长安街的路。1月10日,今晚,史版《牡丹亭》继续上演。欲知精彩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下午3:38分匆匆于北京办公室)

第二则: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

2013年1月10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史依弘昆曲版《牡丹亭》。史依弘饰杜丽娘,“昆曲王子”张军饰柳梦梅,毕玺玺饰春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文唱武功、在京剧界斩获荣誉无数的史依弘,向着艺术峰巅不懈攀援的又一勇敢之举。此剧的上演,呼应了《文武昆乱史依弘》这一宣传主题。endprint

《宣传册》上有如下简要介绍文字:《牡》剧是最能代表昆曲艺术的不朽名著。全本《牡丹亭》的演出版本很多,但最为人称道的当属俞振飞、言慧珠1961年改编的演出本。目前上海昆剧院多以此版本演出。史依弘此剧是由张洵澎传授。张洵澎有“小言慧珠”之称,得言慧珠真传,为传承的代表人物。张军是俞振飞再传弟子,昆剧名小生蔡正仁弟子。从外形、艺术风格及社会知名度来说,两人的搭档组合当属国内含金量极高的组合。

从诗经、汉乐府诗歌不自觉、自觉地将文字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联姻,到魏晋南北朝志怪笔记体的捕风捉影书神志怪,唐传奇对故事情节的着力敷衍,宋词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达到的新的高度,及至早期的勾栏瓦舍、坊间说唱、民间演义,至元代,科考无门、民族压迫空前的文人士子,在元散曲里抒发着个人的情感,在元杂剧中寄寓着国破家亡、感时伤事的家国之悲。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中国戏曲,至此粉墨登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发出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殷切呼唤,到明朝中叶《牡丹亭》一剧所表达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在黑云压顶、女性饱受礼教摧残的封建社会,作为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伦”、三纲五常桎梏紧锁、贞节牌坊血泪斑斑、烈妇贞女人性受到严酷摧残等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杜丽娘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向着吃人的封建礼教当头一记棒喝,士子大夫,闻之无不骇然惊悚。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史·烈女传》实收308人,估计全国烈女至少有万人以上。一出《牡丹亭》,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其间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销魂,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于《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而发出惊惶哀鸣!

《牡丹亭》在当时年青女子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形成了戏剧文化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于17岁就哀感身世而亡。传说内江一女子读了汤显祖剧本后,甘愿嫁给他。因见其已满头白发而投水身亡(焦循《剧说》)。杭州演员商小玲在演《牡丹亭·寻梦》一折时气绝而亡。最著名的是广陵冯小青的故事,她所写的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蒋瑞藻《小说考证》),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女子观看《牡丹亭》之后的深切感受。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作为中国戏剧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牡丹亭》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以上内容,援引、参考了多个相关文字资料,一并致谢)。

昨日的现场,安静极了。大家都沉浸在史依弘、张军为我们所带来的精彩的演出之中。莺啭凰啾,声声婉转,字字含情。剧中杜丽娘对春的感伤、梦的甜蜜、梦破人醒、伊人憔悴、感动冥王、花园幽会、向死而生等情节,在史依弘的传神演绎下,大家都沉醉其中,仿佛回到四百余年前,与那个江西临川辞官不做耿介拔俗一心构筑理想王国奋笔疾书乐而忘忧的汤显祖对上了话。

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自不言说。“昆曲王子”张军,扮相俊朗,台风潇洒,念白演唱滋味醇浓,真如畅饮江浙陈年黄酒,入喉正好,饮多了,便作微醺。听他《叫画》一折中的演唱韵白,“喏喏”连声,凤音绕梁,赤诚君子,痴情男儿,生生将个做了鬼的丽人唤得近来,起死回声,终成眷属——赞叹于艺术家在舞台上的传神表演,回溯到明朝中晚期昏聩没落、大厦将倾、民生凋敝、女性受奴役、受压迫日甚的社会背景,更觉汤临川的大无畏,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爱发出的嘶哑的呐喊之声。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元明清文学部分中,一元曲、昆曲是必修科目。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师谭邦和教授给我们讲授《牡丹亭》的课,并布置了“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多个经典曲牌,要我们背诵。期末考试时,要考这些唱段。有一陈同学实在是背不得也懒于背诵这些实在是有些拗口的长文短句,就倚仗自己年龄稍大,当着一教授先秦文学的鬓发斑白的监考老师余老先生的面儿抄。被老师抓了现行,几万人的大学校园,高音喇叭里面从头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广播了3次。弄得他半夜揪我起来,拿了砖头,要去把桂园宿舍区的喇叭全部砸烂,一解心头恼恨!我想,当时,他背不得[醉扶归]、[皂罗袍],还有[前腔]、[山坡羊]等拗口的唱词,一方面可能是他当时只喜欢跳舞,懒得背诗,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那长着络腮胡须的老师实在是与貌若天仙的史依弘女士所饰演的杜丽娘温婉多情、爱得死去活来的可人形象反差太大吧。京剧演员,居然记得这么复杂的连古典文学研究生都背不下的全本台词,不得不说,“史老师,I服了YOU!”

今儿因工作太忙,动笔太迟。好了,马上要朝国家大剧院赶了。1月11日,今晚,《文武昆乱史依弘》第3场《穆桂英》要上演。公交、地铁,还有点儿距离。去晚了,买不到靠前的好座位了。晚餐,仍是国家大剧院二楼的牛奶+面包,100元,找零52元。88!

(2013年1月11日下午5:30分于北京办公室)endprint

第三则: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013年1月11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文武昆乱史依弘》之第3场全本《穆桂英》上演。

昨晚的穆桂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上海京剧院叶派小生金喜全饰演的杨宗保:帅气、英武!起霸的威风,穆柯寨与穆桂英眼花缭乱的小快枪开打,顺水推舟半推半就以马失前蹄阵前告负的方式,赢得美人归——他的成功,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干得好,不如娶得好!

辕门斩子假戏真做,差点成就了乃父的无私铁面。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检验“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少年将军得宠几何。《辕门》一折,1个多小时的冷板凳,数盏面光灯炙烤,估计杨宗保很郁闷。金喜全先生于是干脆将这抛头露面的好差使暂托他人,与史依弘女士在后台研究即将到来的天门阵破敌之策,扎上大靠,整装待发,等候掌声的到来。

齐宝玉老师的杨六郎,老当益壮,快枪生风,抢背点高落稳,把六郎大敢当前的焦虑、不苟言笑的矫情、遭枪挑落马被儿媳逼着“叫我几声姑奶奶”时的羞愤恼怒等情节予以传神表露;第七届CCTV青京赛金奖得主蓝天《辕门斩子》一折,唱腔又高又飘,酣畅淋漓,响遏天安门长安街璀璨的云朵星星。现场热烈的掌声,已让这位后起之秀尝到了舞台的甜头。

不过,大家伙还是很为固执、不会转弯的杨六郎深深担心:得罪老娘佘太君倒还便了,激烈顶撞八贤爷,以后还想不想继续进步的呀?

杨东虎扮演的焦赞,坏点子一肚子,馊主意一箩筐,真是个大大的忽悠!遇困难就闪,见甜头就尝,憨态可掬,笑点频频,可没把我给乐死!

昨晚的演出,印证了传说中史依弘女士的霸气、强大的气场与超级自信。诚如本次《文武昆乱史依弘》总策划人林恺先生所论:史依弘她“既可饰为爱翻江倒海的白娘子,又可演爱得死去活来的杜丽娘,还可扮为了爱干脆直接绑票放弃山大王逍遥好日子的穆姑娘!”真的是随心所欲动静皆宜华丽转身百变女王!一掌声回馈精彩,自信源于坚持!赞!

5天的精彩演出,渐入佳境。赏春光之绚烂,感春天之倏忽,觉曲终人散之日不远,不免忧从中来,仿七律诗一首。诗曰:巾帼英雄美目盼,不爱红妆爱武装。穆柯寨里擒宗保,桃花马上挑六郎。痴痴女子慕仙侣,耿耿丹心卫家邦。文武昆乱京城动,依依惜别泪沾裳。

未几,感怀于少年巾帼对爱之炽烈与报国之赤忱,又有新诗漾于心底,赞曰:三千担干草/五百名兵丁/一根降龙木/这是姑娘/全部的嫁妆/为的是/偕如意夫郎/共御外侮/策马沙场/这样的女生有没有?/我打着灯笼火把/将古书三千年/翻了个遍/只寻得一人/她的爸爸/是不是叫/穆天王?/她的儿子/好象是叫/杨文广/绿叶衬红蕊,春色香满园。不止一次,在多个场合,史依弘女士都将她的成功,谦虚而真诚地归功于有一个不计个人名利、默默奉献、精诚团结的好团队。《全本穆桂英》,对各行当演员的能力水平与配合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对一个院团综合能力水平的全方位的考核与检验。昨晚的精彩,再一次印证了上海京剧院为超一流艺术院团的名副其实。不信请看:穆瓜严庆谷挺幽默,萧天佐梁国辉够枭雄,丑丫头虞伟很逗乐,孟良任广平冤大头,于辉八贤王唱腔好悦耳,毕玺玺龙套是领队,校卫跟斗呱呱叫,葛汝香垫场国大燕初飞,李春正襟危坐显精神,陈磊张纪华京胡托腔保调始终溢激情,司鼓大师金正明,指挥核心与灵魂。今夜国大《贩马记》,明日微博报君听。

(2013年1月12日中午12时于北京办公室)

第四则:一声娇嗔婉转,便可融化须眉骨头

2013年1月12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文武昆乱史依弘》之昆曲《贩马记》上演。蔡正仁先生饰演县令,史依弘饰李桂芝,缪斌先生饰演李父。

《贩马记》剧情并不复杂:一个靠贩马为生的叫李奇的老人,被小妾诬陷,褒阳前县令收受贿赂,黑白颠倒,草菅人命,判李奇秋后斩。监中老人的哀哭,惊动现任县令夫人。深夜提监,发现犯人竟是失散多年的生父。为救父出监,李桂枝请县令夫君代写诉状,上告至巡察院大人。巡察使李童发现上访者为失散姐姐,大喜过望,为父洗冤,一家团圆,皆大欢喜。

《贩》剧又名《奇双记》,取蒙冤老父奇遇一双失散儿女,终平反昭雪之意。封建时代,法治凋蔽,司法腐败,权力寻租,贪腐成风。饱受压迫与苦难的下层人民,惟有寄望于清官再世,父权子柄,方能苟存于世。《贩》剧即表此意。

“除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这黑白颠倒的世道,还有谁能拯救我于大牢南监?!”这是《贩》剧所揭露的封建时代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不是戏饱人,而是人饱戏”,剧情越是趋于相对简洁,就越是对表演者的演技提出更高要求。《写状》一折,李桂枝的重头戏。史依弘一如往昔,美丽、温柔,略带夸张的娇嗔啼哭,瞬间秒杀全场观众,把个县令夫君蔡正仁先生迷得神魂倒颠,俯首贴耳,“喏喏”连声——那些希望掌管家政大权的家庭主妇们,不妨走进剧场,向李桂枝学习几招驭夫之术。

上海昆剧院缪斌老师大段的昆曲唱段,喝词凄凉,曲调悲凄,嗓音宽厚,醇亮高激,闻者莫不心头发紧,心乱如麻,座中未有不为贩马老汉悲惨遭际拭泪蹙眉者也。夸妻、写状、寻妻、闯辕门、认舅兄等情节,皆是褒阳县令蔡正仁先生刻画人物、展示精湛演技的绝好段落。把一个“爱娇妻、耳根软、存正义、懦弱的、温文尔雅的、酸溜溜的、屈从权力的”旧时小官僚的形家刻画得惟妙惟肖生趣盎然令人捧腹。蔡先生传神的表演,像面镜子,仿佛照出我的工作与生活情状。

应该说,我是热爱包括昆曲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但《牡丹亭》与《贩马记》是我平生近距离地第一回接触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奇葩。自我检讨之余,也似乎与这一古老得成了“非遗”的剧种传播、普及力度不够有关。史依弘女士以个人的影响力,克服了这么多的台前幕后的-困难,甘冒风险,传播火种,不遗余力,其为昆曲振兴事业所做的努力,日后的同业诸君,一定不会忘记,余深信不疑。

文武昆乱,一人担纲。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今夜的苏三,请将泪水擦干。休道洪洞县内无好人,四海弘迷,微博赞语,奔走相告,兰幽梅香,为君痴狂!endprint

(2013年1月13日下午4:24分于北京寓所)

第五则:西子湖依旧是当时模样

2013年1月16日凌晨4:42分,本轮国家大剧院《文武昆乱史依弘》的总出品人林恺先生在个人的新浪微博,转载了1篇通讯员吕彦妮女士写的关于此次演出反响的稿件。文中多有感叹京剧艺术市场不景气的无奈与嗟叹,为当红梅派青衣名家史依弘女士本轮演出叫好不叫座而感到有些难过。(吕彦妮:《是时候回戏园子里回回炉了》,见《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16日副刊版)

林恺先生凌晨转述此文,颇有“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之惆怅。我因之连续5日观看依弘女士精彩大戏,知晓制作方之艰难,也深知演员特别是像史依弘这样早已功成名就的大明星此番梦想与现实之脱节错位之愁绪怅然,于是,连日来,手握手机,半梦半醒之间来回关注、刷新与伊有关的新浪微博动态。迷迷糊糊间,见了林先生转载的这则为京剧鼓与呼的文章,抑不住激动之情,连发几条评论,劝慰与呼应林先生此时颇不宁静的心情。第1条的评论文字为:“林先生辛苦了!这次演出,启示是多方面的,布下了火种,打开了一扇窗。您的付出与坚守,我们感同身受。依弘女士与众位艺术家的演出,非常精彩。风物长宜放眼量。幸勿求全责备,百分之百!”。评论发出不到1分钟,迅速收到了林先生的回复:“多谢多谢您的支持!非常非常感激!”两个短句,连用两个“多谢”、两个“非常”与两个“!”足可见林先生此时心海卷起的波澜之高之巨,更觉出“京剧走向市场”的不易与迫切!

我索性睡不着了,靠在床沿,睡眼惺忪然脑袋却分外清醒,接着给林先生连发了7条微博评论,“林先生:关于本次国大上座率,说点见闻您听听:国大太高级,安检甚严。年青弘迷相机进不了,手机现场拍不了;老年同志随身带着的茶杯饮料进不了,进出剧场要走好长好长的路,卫生间上楼下楼要走好远好远;到国大,除了地铁公交,其它交通方式不多,长安街出租不能停靠,地铁公交晚十点半、最迟十一点收班。咱们剧目安排太实诚,绝不偷工减料。既是传统艺术的时长,可中间又按西洋观剧法,中场休息15分钟,这样,5场大戏,除《贩马记》与《玉堂春》剧收工较早,其余都接近11点了。观众坐不到车了。梅大长安(分别指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与长安大戏院,笔者整理此文时补注)均有出租车。国大没有。我身旁许多的观众,为赶车,不得不提前退场。考虑到交通、路远、票价、安检诸因素,中老年观众不得不望而却步,退而求其次,在电视里看《空中剧院》;酒的确够好,可巷子实在太深。如何因应空座现象的问题存在,咱们似乎还应在灵活性方面更费琢磨。您是专家,我就不说让您见笑的外行话了。譬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最能证明艺术家成就的地儿,本次演出,艺术水准、社会美誉度等主要评价指标,堪称南坡湾(NO.1)。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弘粉记着您,等闲大步迈!”

发完微博,我依稀记起史依弘女士就此轮演出票房事宜与制作人林恺先生有过鲜明的态度:“坚决不送赠票。直面市场,有多少观众是多少观众。哪怕只有1位观众,我们也要全力以赴,百分之百地拿出我们全部的能力与水平!”

或许是精诚所至吧,2013年1月14日下午2点12分,微博上,忽然收到了史依弘女士发来的文字:“感谢您!您这几天写的微博(演出观后感)也对我激励很大。我很珍惜并看重你们对我艺术上的支持。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不让你们失望。”收到大明星依弘女士的来信,我心中免不了一阵狂喜,一直将她视为重要的艺术史料,悉心珍藏。此后的日子,我便愈发关注起依弘女士的微博。不管演出、工作再忙,再累再晚,每个白天或深夜凌晨,她都会发上一条充满了正能量的亲切的话语或一幅风景画或花鸟虫鱼森林大海蓝天空气一类的养眼养心的微博图片。文字向来不多,一般不超过10个字。和喜欢她的万千弘迷一样的,每每看完一个帖子,我也会挤着笑脸,兴冲冲地立马回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遗憾的是:自那日短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得到过伊人的回应,哪怕是一个“呵呵微笑”的QQ图片。不怪她的,她是明星,太忙,而且,还要把握平衡,这个回了,那个不回,恐顾此失彼,伤了粉丝们的自尊。这样一来,便愈发觉出那个午后的长长的回复的弥足珍贵!

独挑大梁,一人担纲,北上京城,文武昆乱,五台大戏——这样的胆识与气魄,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恐怕置身其中的主人公,都会觉得惊奇!是啊,22岁,正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起步的年纪,史依弘却已经拿下了中国戏曲界最高的奖项“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假如冲着名利和别人眼光的话,我拿奖以后就可以什么都不干了。”史依弘说,“但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来得早,我反而对名利都不执着了,艺术视野也豁然开朗”。

尽管史依弘极力排除外界干扰,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期待保持内心的宁静,诚如她真诚的艺术告白:“我做的一切努力与尝试都不会脱离京剧,因为离开了京剧我什么也不是。但比起死抱着传统,我更希望能和京剧艺术一起向前走。”(《史依弘:和京剧一起向前走,离开它我什么也不是》,摘自《解放日报》2012年11月2日,作者:李峥)但,她毕竟不是生活于真空之中,尤其是作为一名久负盛名的明星,期望自己辛勤为之付出的艺术成果,能被广大观众与圈内行家认可,这也属人之常情。但,遗憾总是有的,纠结总是有的,艺术上的创新,不可避免地会招致质疑乃至批评。但史依弘没有退缩,在她看来,“三四十岁的年龄,是一个戏曲演员最好的年华,但也是最不容易被观众原谅的年华。演得少了,观众会说我仃混日子;唱得不好,就会有人诟病我们不练功;光吃老本,会有声音说我们对艺术没想法;搞了新戏,又有一堆人骂我们糟蹋传统……但我不后悔演了《锁麟囊》、《牡丹亭》。我知道有人会骂,但我也看到了更多新观众由此接触并喜欢上戏曲。我不希望老了后,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大胆尝试过”。

“我想演出,是个很纯粹的事。”她继而说道,“年轻时技艺不到,年老了又拿不动,趁现在状态还好,就应该把自己多年所学汇报给观众。这些年来有人赞也有人骂,但常常一句‘你还这么努力就能让我欣慰万分”。当年她学戏的55人班级,如今还在好好唱戏的不过3人,更有同学劝她“反正功成名就,何必再如此拼命”。“年轻的演员都望着我们,如果我们人到中年便可懈怠懒散,那一代代下去只会越来越坏。”她说,“这些年来,获得的荣誉和观众的喜爱都沉沉压在我心上。如果不做事,会觉得对不起他们。和这种努力之后的满足感相比,此行成败与否已不再重要”。(《史依弘挑班进京,在国家大剧院五天连演五台京昆大戏——海上当家青衣闯荡京城大码头》,引自2013年1月12日《解放日报,作者:李峥)

伊很快便从国大票房中走了出来,冒着2013年里江浙沪上罕见的极端高温酷暑天气,忙着拍她的足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典藏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去了。很快地,她又承接了将于当年国庆节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张艺谋导演的新编京剧大戏《天下归心》的排练任务,就好像不曾有过国大先前留下的些许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2013年11月上旬,国家大剧院版《文武昆乱史依弘》全部5场大戏,在依弘女士的故乡上海再次全部上演。与年前北京市场乏力的现象迥然相异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依弘与上海京剧院,在逸夫剧院的每场演出,皆是盛况空前,一票难求。CCTV戏曲频道全程录播。并于2014年1月15日晚率先播出了全本的《穆桂英》。我因为知道此戏年前年后、台前台后的诸多故事,倍感亲切,自是守着电视,又享受了一顿精彩而又难忘的荧屏盛宴。

2014年1月15日晚7:20分,《空中剧院》开播前,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张喆采访了单跃进先生以及该剧的两位主演史依弘与金喜全。电视里,依弘还是那么地清丽温婉,话不多,语速如浦江碧水,嘴角始终挂着微笑。看她这副柔情如水、欲语还迟的可人样,似乎就很难与舞台上她所塑造的那个大破天门阵、敌血飞溅石榴裙的巾帼红颜联系起来。

访谈中,意外发现,单跃进先生现已荣升为上海京剧院院长。欣喜于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始终勇立艺术潮头的上京,已悄然完成了事业的交接棒,正向着新的艺术高峰发起又一轮强劲的冲击——此实乃包括史依弘在内的有志于振兴国粹的有抱负有担当的京剧人莫大之幸事!

祝福史依弘,祝福上京,祝福中国京剧!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晚8:35分于北京办公室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牡丹亭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有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牡丹亭》之化用唐诗现象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浅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评西北政法大学话剧社演出的话剧《牡丹亭》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