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多媒体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2015-02-02 00:13张民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

张民霞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教学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建设灵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必须借助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更新教学手段,开展日常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技一日千里,多媒体电教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多媒体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利用电教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导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乏为一种巧妙的方法。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地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有的孩子还兴奋地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利用电教多媒体,有利于创设语言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从较深的层次上把握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色,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电视录像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景色诱人”,这一总论的整体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三、利用电教多媒体,有利于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倡导“以读为本”,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训练。如何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式的强调要用“高兴、自豪、赞美、愤恨……”的语气来读,那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认为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来指导朗读是一种好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通过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画面上一个日本鬼子举着带有刺刀的步枪,刺刀上挑着一个鲜血淋淋的王二小,这个日本鬼子狰狞地笑着,然后他把二小摔死在大石头上,地上血流成河。这时再播放一段日本鬼子残害中国老百姓的录像。学生看了这日寇残杀无辜百姓的场面后,无不流露出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咬牙切齿。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这就是万恶的日本鬼子,他们根本没把中国人当人看,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多可恨啊!二小死得多惨啊!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句子。”学生的情感非常投入,朗读时,一字一词无不恰到好处!

四、利用电教多媒体,有利于作文指导与讲评

一谈到作文,大多数老师会说难教,大多数学生会说难写。我认为利用电教多媒体能帮助师生克服以上困难。一是因为电教媒体能将一些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二是因为电教媒体凭借那生动、新颖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写作《家乡的荷塘》,课前,我虽布置学生们去观察家乡的荷塘,但作文课上,学生只能说出很美,或者什么景物怎么样之类干瘪的、无血无肉的话。如果就这样写下来,又怎么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呢?于是我把事先拍好的千姿百态的荷花、荷叶以及荷塘周围的景色用电教媒体再现出来,指导学生用比喻或拟人等句子加以想象,再作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生动多了。

作文评讲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将上、中、下三类作文用电教多媒体显示出来,让学生读读,想想文章取材、布局、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使用等是否恰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怎么修改,为什么,并及时进行全班评讲。这样,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作文评讲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