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本教学理念的两点建议

2015-02-02 00:27王军林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案交流内容

王军林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生本教育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抓住“慢”和“新”.

一、享受物理教学的慢过程

正如古人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需要一点一滴地引导和教育,要求我们认识学生学习物理的成长规律,找到一个个学习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耐心等待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变化.只有不好高骛远,微创教学便成为可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1.优化学案结构,提高学案的可操作性

以前我们探索物理学案的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精讲、当堂达标四大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后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一堂课涉及的学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课本内容,忙于找出自学材料上的答案,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去领悟物理概念和规律,甚至无法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导致在合作交流的环节学生没有交流的基础,讨论要么很肤浅,要么离题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一节课的内容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化整为零,分块探究,各个击破.这样学生自学的内容减少了,思考的内容具体了,教师的灵活性增强了,不是被学案死死捆住,强化了物理过程的探讨,同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只有在学生扎实的自学基础上,交流讨论时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致于把交流讨论变成是“听好学生讲”.

2.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实施得不好,它的优越性就发挥不出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探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防止部分学生假学习,所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的任务.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学案上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临时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巡回监视与指导,对学习不专注的学生予以提醒.教师要及时掌握学情,可以是问题回答也可以是学情展示,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易混点,为实施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指引方向.

(2)合作学习

交流讨论实质上是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学案上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物理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这些问题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二是解决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也可以进行讨论.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他们感受成功的体验.

交流讨论不应该追求形式和热烈程度,应该看讨论的问题是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学生一看就会,就不需要讨论.讨论的问题一定是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问题.部分学生喜欢讨论,因为这样学习可以掩盖自己不动脑筋的假象,合作讨论成了这些学生的避风港.所以在合作讨论时,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要走近学生,要明察秋毫、察言观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限时讲授

教师精讲是学案导学课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要思考学生学习新知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新学习任务中的部分内容、掌握得如何、哪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哪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哪些内容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完成,以实现精讲点确定的准确到位.教师什么时候精讲?我认为偏重于学生在疑惑生成的时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在学生先行探究后精讲,在学生不能深入时精讲,在学生偏离主题时精讲,在学生不能自圆其说时精讲.或者说教师要做到三不讲:一是学生看了就懂的不讲;二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弄懂的不讲;三是老师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二、运用数字化实验资源图“新”发展

纵观高中物理教材,教材中引入数字化实验(DIS实验),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实验思想和方法与时俱进,实践经验表明,DIS实验的出现不仅仅是实验手段的更新,实验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从设计实验出发,勤动手、动脑,培养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实践作用如下:

1.借助DIS实验,提高实验的效率

与传统实验相比,DIS实验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上可以做到更快、更准确,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有人说这里面少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其实则不然,学生在使用DIS实验设备时,要输入计算的公式,这里面的思维过程是没有缺失的,而是将学生从简单、机械、繁琐的数据处理、计算中解脱了出来,将实验的重心,放在了设计实验和现象的分析上.例如,在传统的实验中要测速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于纸带间接测量,需要用刻度尺量长度,再借助于平均值法求速度,这种做法有一个缺陷在于必须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且只能间接测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而DIS实验采用的传感器可以直接计算机测速度的实验中,如图1、图2所示用“运动传感器”把物体导轨上运动的位移、时间转换成电信号,再将其与计算机相联直接可以运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极端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统计表格,甚至自动生成运动 v-t 图像,观察到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还是非匀变速.

2.借助于DIS实验,提高了实验精确度

实践经验表明,传感器采集数据具有实时、准确的特点,加上计算机有强大的处理数据和绘制图线的能力,这些极大地减小了实验的误差,实验结果更准确.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规律的归纳总结.

比如,传统的物理实验测量仪器在课堂上无法测量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而DIS实验提供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测量模块,借助于传感器可以很方便的测量两个“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测”的物理量.

3.借助于DIS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广袤的思维空间

数字化实验系统结构改变了实验教学传统的设计思想,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验中间环节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各个实验器材的功能和组装不再是重点,也不必过分关心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测量的,其内部结构如何,这一点改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们要会用器材,制造器材那是厂家的事,整个课堂的注意力放置在如何根据实验要求来科学地选择传感器,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的目的,正确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等.这给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袤的空间.

例如,利用图3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立柱上有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计时装置开始计时.立柱上还有4个可移动的光电门.当小球经过某一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能测出小球从初位置到这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再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到第4个光电门的距离,可以得到4段位移.将数据采集绘制x-t图像,研究其特点.

猜你喜欢
学案交流内容
如此交流,太暖!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比例尺(一)”导学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