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2015-02-03 10:52章春和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形式舞蹈情感

章春和

摘要:审美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特征,舞蹈通过展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等给人带来审美享受、陶冶人的情操。下面本文从内容、形式、情感等几方面入手,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来研究者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容  形式  情感  舞蹈

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舞种类型,最常见的有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以及芭蕾舞等。无论哪种舞蹈形式,都是通过优美的身体动作来演绎主题、表达情感,尽管不同舞种的舞蹈编排、表现形式等存在诸多差异,但都属于形体和人体艺术,都是以表现美为主要目的,可见审美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一、舞蹈艺术审美的构成要素

(一)舞蹈内容

舞蹈是传递美的艺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舞蹈都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美的舞蹈首先是内容美,内容是一个舞蹈审美客体的首要构成因素。

1.舞蹈题材的选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题材来源于生活,并经过精心提炼和加工才可以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舞蹈题材要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弘扬社会主旋律,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给现代人带来精神鼓舞。同时舞蹈的题材还要适合舞台表演,舞蹈演员通过优美的动作和饱满的感情演绎出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震撼。

2.舞蹈主题的选择。主题是舞蹈艺术作品的升华,不仅要体现现实价值,还要彰显时代意义。以广受观众喜爱的舞蹈《丝路花雨》为例,该舞蹈主题非常鲜明,舞者用千姿百态的舞姿将敦煌艺术的魅力重现展现出来,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舞蹈本身的美感享受,也不由得将国人伟大的艺术成就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联系在一起,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实际上,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主题不同也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美感,悲剧是舞蹈编剧常用的主题营造手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因此悲剧主题在舞剧中往往更能给观众带来美的震撼感。

3.舞蹈意蕴的营造,意蕴是观众在欣赏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官上的感受和反思,意蕴的营造一方面依赖于舞蹈的题材和主题,另一方面与观众的审美能力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观众对舞蹈的情节设计要求不高。再加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很低下,因此较难理解舞蹈作品的意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相信人们会更加注重舞蹈作品的内涵和底蕴。

(二)舞蹈形式

舞蹈的形式丰富多彩,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变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舞者用多样化的舞蹈形式将舞蹈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达到舞蹈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舞蹈形式包括人体、舞蹈动作等多个部分。

1.人体,人体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载体,观众在欣赏舞蹈艺术时,最先看到的就是舞蹈表演者,舞蹈表演者要有和谐的体形,男舞者身材修长、身躯矫健,女舞者曲线优美、气质出众,能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2.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舞者在舞台上呈现的人体动作的造型和旋律,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要体现美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舞蹈动作要讲究规范性,尽管舞蹈是艺术家某种艺术风格的体现,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但舞者并不能凭空来创作舞蹈动作,不同风格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体现某种特定风格。例如舞者在表演时都要做到动作简洁、干净、利落,动作整体分明,不生硬板滞等规范要求。二是舞蹈动作要有节奏感。舞蹈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等实际上都是节奏的掌控,所有舞蹈动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节奏来呈现出来。正如我们上文所叙述的那样,舞蹈的题材主要来自于生活,舞蹈动作也从生活中的动作提炼出来,但生活中的节奏不太鲜明而且较为零散,为了增强舞蹈的节奏感、体现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者会将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抽象化和形象化处理,使其更适合舞台演出。例如中国古典舞《踏歌》,就是将生活的踏足动作进行形象化处理,舞者用敛肩、含颌、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等舞台动作,创造出整体划一的节奏感,带给观众美的体验。

3.舞蹈语言,舞蹈语言是舞蹈动作的连缀。一般来说,舞蹈语言要有饱满的感情,要和谐流畅,富有表现力,如陈爱莲的《蛇舞》,那个平躺在地上,弯旁腰成一个圆圈缠着猎人,身体像蛇一样慢慢蠕动的动作,形象十分生动,进而揭示出像毒蛇一样的恶人的阴险性格,从而使舞蹈获得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舞蹈情感

情感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核心部分,艺术的根本特征就是情感的表现。一部舞蹈作品只有饱含情感,才能在深度和广度有所突破,才能获得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舞蹈表演本身并不仅仅是人体本身和舞蹈动作的展示,更主要的是通过人体和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舞蹈动作,还要充分体会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内在情感,舞蹈演员不能离开舞台角色去炫耀自己的舞蹈技巧,也不能在舞台上随性的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要进入到舞蹈作品的情境中去,以作品角色的定位去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不是自己的情感,而是所演绎角色的情感世界。例如舞蹈《祥林嫂》中,演员刘敏用整个心灵在体验角色的悲惨身世,在表演结束后,依然沉浸在人物的情感中不能自拔。需要指出的是,舞蹈的情离不开理的制约和规范。一个舞蹈作品只有以情感人,它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吸引广大观众,但是,这个情又不能不以理作为准则。理是对物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在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只有合乎理的情,才是舞蹈作品所需要的情。舞蹈作品不仅要以情感人,还要以理服人。

二、结语

总之,舞蹈是传递美的艺术,舞蹈的审美主要体现在舞蹈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等方面。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舞蹈,并能从舞蹈艺术中获得美的享受,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韦广忠,胡强.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郭永健.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3]罗斌.舞蹈鉴赏[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素琴.论舞蹈调度的构成法则与叙事表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

猜你喜欢
形式舞蹈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学舞蹈的男孩子
失落的情感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情感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