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知己红颜》的审美特征

2015-02-03 10:52陈佳莉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艺术歌曲

陈佳莉

摘要:艺术歌曲《知己红颜》由宝谙作词,赵季平作曲,刘聪配伴奏。作品是歌手王庆爽在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演唱的声乐作品。作品的歌词多用典故,内涵深邃,曲风古朴悠扬,音乐情绪凄美,表现手法细腻而深刻,将一段爱情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作品的结构、歌词、旋律等音乐元素入手,探究作品的审美特征,希望为广大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艺术歌曲《知己红颜》  审美特征

艺术歌曲《知己红颜》采用降e小调写成,曲风悲凄而优美,听来荡气回肠。作品曲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A-B),曲式结构如下:

一、深邃的歌词内涵

艺术歌曲《知己红颜》的歌词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通过运用丰富的典故:《列子·汤问》、《述异记》、《潇湘神词》等来阐述“知己”的基本形象,特别是一句“怎奈人间最苦是痴情,红袖添香此事自古难全”,描绘出“红袖添香”,旧时书生读书,美女作伴,两情相悦的情景。第二部分直抒胸臆,用“想也难,梦也难,见也难,爱也难,恨也难,离也难”层层推进,柔美的风格传达出绵延不绝的情感。第三部分反复强调知己红颜,似乎是内心对知己的一种渴求,也是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写照。总体上来看,歌词呈现出先繁后简的特点,通过递减歌词的方法,层层深入,表达出深邃的艺术内涵。

二、婉转的旋律曲调

艺术歌曲《知己红颜》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旋律线条婉转如歌,扣人心弦。旋律采用降e小调写成,主要由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构成。第一段音程进行主要集中体现在跳进上,四度跳进最为频繁,这与中国传统音程特点有密切联系,而婉转环绕式的旋律线条,使得作品具有很明显的吟诵性和叙述性。第二部分的旋律音程具有先跳进再级进的特点,配合上“想也难”这一句歌词,正好通过跳进音程强调“想”、“梦”、“见”、“难”、“恨”、“爱”等几个字眼,而选择用级进音程配上“难”的字眼,更加揪心地表现出对知己的思念、感慨、哀愁。尾声几句反复吟唱的“知己红颜”,旋律线条表现出先上行再下行的波浪线条趋势,音程关系逐渐拉开,直到最后一句为八度跳进。

三、多变的节奏节拍

在节拍方面,艺术歌曲《知己红颜》节拍多变,引子部分由4/4写成,第一部分是3/4和4/4的交替节拍,造成长短句相呼应的感觉,使得陈述性的A段具有吟诵性。B段是2/4、3/4和4/4的节拍交替,层层推进,使得音乐情绪更加具有动力性。

在节奏方面,休止符的运用是本作品的一大亮点,例如第10小节,弱拍上的两个休止符,与“一袭”、“红裙”相互呼应,引人的思考与思念。第24小节整小节休止,造成音乐的突然停顿,引起听众注意,为音乐提供了紧张度。第25-26小节八分、四分休止符,似乎是歌唱家一次又一次对红颜知己的呼唤。此外,第23小节和第32小节,二分音符上的自由延长记号也将音乐带入高潮。

四、丰富的伴奏织体

引子部分,艺术歌曲《知己红颜》主要采用左手琶音,右手支声复调的形态写成,流动的音乐背景下两支动人的旋律在相互歌唱,似乎是两情相悦的知己,在彼此诉说着爱意。A段伴奏织体主要由短琶音、音阶、以及级进进行的双音构成,特别是第10小节三连音节奏的运用,为音乐提供了很强的动力性。第14小节的反向进行,很好地推动了B段的音乐情绪。B段,伴奏织体主要用柱式和弦通过连续切分造成音乐的紧张与不安,为整个B段的感情基调做了很好的低音支持。第24小节,由于歌唱声部的休止,伴奏织体则在强完突弱的力度上,通过单音和短琶音配合完成。第25-26小节,歌唱声部在重复“红颜知己”,伴奏织体部分很巧妙地对作品的休止符进行了声部补充,且仍采用三连音表达,帮助歌唱部分表达出迫切寻找红颜知己的深切感受。尾声部分,短琶音与长琶音相互结合,在减慢和散板的音乐表情中结束。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艺术,艺术歌曲《知己红颜》都蕴含着纯正而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征。本文从音乐本体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广大学者演唱和演奏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汪超.浅谈歌曲《知己红颜》的案头工作[J].文学艺术,2012,(04).

[2]张海燕.古典文化与人生历练的完美结合——论《知己红颜》歌词的创作精髓[J].音乐时空,2013,(04).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